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懒人阅读第二天——英语句法分析

2022-01-17 18:12 作者:剑哥备课笔记  | 我要投稿



句子是理解的最小单位。

掌握英语句子的基本句法,才有理解意思的可能。


先给英语句子分个类:


英语中有哪几种句子?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肯定有不同的分法。

我们这里按照句子的句法层次结构来看,英语句子可以分为——

简单句和非简单句。


我们先从简单句开始说起。


什么是简单句?


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常说的“主谓宾”、“主系表”等等


可是这个不是简单句,而是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有几种?


基本句型有五种。我们来看五大基本句型的语法成分:


尝试把上面图片中的5个例句翻译成中文,你会发现什么?


好不好翻译?


为什么好翻?


因为基本句型只要认识单词,按照原来语序直接翻译就行。


这里就要说到英语句子的理解的本质,或者说输入项(阅读和听力)的本质——英翻汉。


如果我们可以把英文按照正确的规则(也就是语法)翻译成通顺的中文,当然就好理解了。


理解一个英文句子,有两个维度:

单词 和 语序。


简单句可以理解为由若干个符号构成的序列。

阅读简单句的过程实际上是从一个符号序列向另一个符号序列转换的过程。

所以理解一个句子,主要是越过两个障碍:


我们当然都希望今后遇到的所有的英语句子都是基本句型。

直接背单词就完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所以我们要弄清楚的是: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英语句子的语序?

并消除这个语序转换的障碍就是了。

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语习得中的母语依赖。

(并不是常听到的“母语干扰”。因为母语依赖有好有坏:对输入友好,对输出有害。)


我们还是要回到什么是简单句这个问题上。


句法定义是这么说的: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句子。


什么叫只有一套“主谓结构”?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我喜欢唱歌。(简单句)

我喜欢跳舞。(简单句)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简单句)

我喜欢唱歌,而你喜欢跳舞。(非简单句)


这是定义。

那简单句的构成呢?


记住下面的公式:


所以,影响句子语序的,就是这些非主干成分了。


非主干成分有哪些?


也就是除了基本句型里的那些“语”: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之外的成分——还有四个:定语,状语,同位语,插入语。


所以四个字:定  状  同  插。

好记。


也就是因为定状同插的存在,使得英语句子不能直接按照中文语序来理解。


知道问题在哪,就好解决了:

如果你可以在一个句子中识别出定状同插,并且知道该怎么处理它们的语序,英语句子就好理解了~


所以后面的工作就很简单:

识别+按照规则处理语序。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先说定语。


什么是定语?


或者换一个问题:定语做什么用?


修饰和限定。


修饰限定谁?


宾语?人物?物体?


都对,但不全对。


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名词?


不仅仅是名词。


词组或者名词短语当然也可以,比如:


a famous American university
an interesting little red French oil painting
a new plastic bucket
a purple velvet curtains
an elegant German clock


我们可以这么记:

定语是修饰和限定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


英语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分。


前置定语是不影响理解的语序的,因为和中文表达顺序一致。


因此影响我们理解的就是后置定语。


所以对于后置定语的处理规则就是:前置。


那剩下的任务就是能够在句子中识别出后置定语了。也就是知道后置定语在句子中长什么样。


英语句子中的后置定语形式:

•形容词短语(adj.+prep. + n./pron.)

•a book useful for your management

•a person interested in it

•介词短语(prep.+ n./pron.)

•a boy in the room 

•a cell phone on the desk

•分词短语(v.-ing/v.-ed +prep. +n./pron.)

•a person walking on the road

•a tool developed for the project

•动词不定式(inf.)

•a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表语形容词(alive,alike, awake, alone …)

•a cat alive


NB:

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时,其逻辑主语是其修饰的名词(现在分词表主动,过去分词表被动);

不定代词只能用后置定语修饰(比如something important);

不定式作后置定语其逻辑主语是第三方: (sb use)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定语说完了。就这么多。


再来,状语。


什么是状语?


或者换个问法:状语的功能?


大家可能满脑子都是时间状、地点状、原因状、伴随状。。


也对,但不全对。


顾名思义,状语,就是表状态。


其实状语的功能也是修饰限定。


修饰限定谁?


动词?


只有动词吗?


两个例子:

我跑得快。

我好得很。


所以状语不仅可以修饰动作,也可以修饰状态。而且还可以修饰整个句子。

比如:

Luckily, he finished the work in time. 


正是因为状语具备这样的特性,因此它可能出现在句子中的任何位置。

比如:

I walk slowly.

I slowly walk.

Slowly I walk.


那么就可以定下我们对于状语的处理规则:

先隔离,后放回。


也就是我们先把状语拎出来,剩下的句子理解完了之后,再把状语放回去。放哪都行。

比如说上面的例子:

我走得慢。

我慢慢地走。

慢慢地我走了。

意思一致,仅仅在文采上稍有不同。


知道如何处理,剩下的就是识别了。


状语长什么样?


全在这里了:

•副词

(这个就不用举例了吧)

•介词短语(prep.+ n./pron.)

• I stay at home.

• He wrote with a red pen.

• Please come here in the evening.

•分词短语(v.-ing/v.-ed +prep. +n./pron.)

• He sat there reading a novel.

•The students went away laughing.

•动词不定式(inf.)

• He went to see a film.

• My father was surprised to hear the news.

•独立主格

形式:(with)+ n. + adj. / prep. phrase / v-ing, v-ed phrase / inf. / adv. / + (others)

独立主格不能独立成句,通常作状语,核心名词是所发出动作或承受状态的逻辑主语。


独立主格是啥?

其实大家写作最喜欢用的开头句: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就是一个独立主格。


这些句子大家应该在很多场合见过:

•Tom got into the room, with his nose red.

•Tom lay on the grass, (with) his eyes looking at the sky.

•Finishing his work, Tom starts to watch TV.

(c.f. Jerry having finished his work, Tom started to watch TV.)

这是高考英语的考点。


生活中处处也都是独立主格的例子:

•Transaction being processed, please wait.

•Transaction in process, please wait.


这里就不展开了,因为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阅读障碍。

独立主格一般不是阅读障碍,而是写作障碍。

大家可以在懒人写作系列中找到相关内容。


这里补充一个内容。(首遍看的同学可以先跳过,回来再补)

大家会发现,定语和状语大部分形式是重合的。

比如说都有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和不定式。


那句子中如果出现这三种形式,到底是当状语处理呢,还是当定语处理?

比如

I pick up a cell phone on the desk.

是翻译成:

我拿起了一个在桌上的手机?

OR

我在桌上拿起了一个手机?


也就是如何解决句子中的定状不明?


记住下面这句话:

首要关注句子结构,次要考虑就近原则。


上面这个句子中没什么复杂的结构,所以只用看就近就可以了。

因为离cell phone近,所以就跟着它做定语。


当然上面这个句子简单,怎么理解其实都没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的句子:


•Using techniques first developed for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industry, the DSDP’s drill ship, the Glomar Challenger, was able to maintain a steady position on the ocean’s surface and drill in very deep waters, extracting samples of sediments and rock from the ocean floor.


句中on the ocean's surface是定语还是状语,就会带来两种不同的翻译:

是“保持一个在海平面上的稳定位置”,还是“在海平面上保持一个稳定位置”?


(我知道,其实意思上没差。但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得用这个简单的句子不可。我们这里就钻一次牛角尖吧。)


把句子重新做个标注,其实就清楚了:

... maintain a steady position on the ocean’s surface and drill in very deep waters ...


“关注句子结构”就体现在这里:and表并列,所以前后是功能、性质一样的成分,而in very deep waters是状语,所以前面的 on the ocean's surface也是状语。


“定状同插”已经讲完两个了。后面两个就简单了。


继续,同位语。


什么是同位语?


或者说同位语做什么用?


解释说明?


这么记:重复性解释说明


既然是重复解释,那要怎么处理?


对,删除。


(当然,如果被解释说明的实在不能理解,那就利用“对比类比读一半”,利用同位语帮助理解,保留好理解的那一半。)


知道怎么处理了,接下来就是识别了。


同位语通常在句中的形式如下:

•A, B

•A, or B

•A, such as / including …

•A of B (比如the city of Hefei)


最后,插入语。


什么是插入语?


定义:句子中不影响句子含义和结构的插入成分。

e.g. that is, that is to say, to tell you the truth, frankly speaking …


既然不影响,处理规则很明确:删除。


在句子中,我们也要注意一种广义的插入结构:

也就是句子中逗号与逗号之间,括号之间、破折号与破折号之间的内容,不是句子主干信息,理解句子大意时可以先行跳过。

, ... ... ,

( ... ... )

- ... ... -


比如TPO44P3 Seagrasses 的第3题的句子简化,问到一个句子:

Seagrass be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currents tend to have many of the lighter particles, including seagrass debris, moved out, whereas beds in weak current areas accumulate lighter detrital material.


Seagrass be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currents tend to have many of the lighter particles, including seagrass debris, moved out, whereas beds in weak current areas accumulate lighter detrital material.

跳过中间的插入结构之后,前半句的主干才清晰,做题就不会错。


以上,简单句的句法分析就说完了。


所以,简单句的练习就是成分分析:

•以谓语动词为中心,提取句子主干;

•对句子非主干进行成分标注,找出非主干成分和主干的关系;

•按照转换规则进行句子翻译。



我们再来看非简单句。


什么是非简单句?

结合之前简单句的定义同时做个复习:


非简单句其实就是简单句的集合(简单句集)。


比如由三个符号化的简单句组成一个非简单句:


如果我们可以反向的把一个非简单句拆解成简单句的集合,一个所谓的“长难句”就很好理解了。


所以,长难句的解法重点就在于

•如何拆解为简单句集

•并理解简单句的顺序


大家一般对于英语句子的难处都来自于主从复合句,因为并列(复合)句,真的很简单:

其实就是

句子1,句子2,句子3,and 句子4.

e.g.

Such workshops were able to take on printing easily, and it thus became Europe’s first true industry. (TO49P2 Movable Type)


难处主要在于主从复合句上。


任何一个主从复合句都具备层次化的树形结构:



大家会发现,在任何一个主从复合句中,只有一个主句,其他都是从句。

这个叫做复合句的主句单一原则。

就像我们之前在说简单句一样,只有一套主谓结构。


而从句在句子中都是由关联词或者关联标点引导的,而且一个由n个简单句组成的复合句,有且仅有n-1个关联元素。

复合句=n个简单句+(n-1)个关联元素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非简单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主从复合句的训练方法就是层次分析:

第一步,找出所有的关联词和关联标点;

第二步,把主从复合句拆解为主句跟从句的简单句集;

第三步,明确从句与主句的关系并对每一个从句做(简单句的)成分分析。


首先,关联词和关联标点有哪些?



也就是说,如果在句子当中看到了出现分号或者冒号,或者that/who/when/where/how等等这样的词,就说明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


其次,英语句子中有哪些从句?


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分法,比如名词性从句和非名词性从句。


但是我们结合上面说过的简单句的成分,来帮助记忆。


之前在说简单句的时候,有主干和非主干之分,所以我们记从句的时候也是一样:

可以做主干的从句有三种: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

做非主干成分的从句有三种: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要注意,是没有谓语从句和插入语从句的。


这时候,就和我们之前讲简单句一样了。

我们只要知道

从句长什么样,

从句怎么识别,

从句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剩下的处理方式就和简单句里处理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只是这里的成分变成了句子:以前简单句里面是用词或者词组来表示某个成分,现在变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的句子承担某个功能。


后面的工作就简单了:


主语从句:

1) That/Whether/How+完整句 + V. ...

2) What/Who + 非完整句+V. ...

3) It + V. ... + that + 完整句

4) It + Link V. + 表语+ that + 完整句


e.g. 

1) That he 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in such a short time surprised us all.

Whether we will go for an outing tomorrow remains unknown.

2) Who will be our monitor hasn't been decided yet.

What caused the accident remains unknown.

3)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work should be done with great care.

4)It is certain that he will win the match.


这里注意和强调句型做个辨析:

It+ be + 强调内容 + that/who + 其他内容

处理规则:去掉强调结构,按照常规方法处理

(NB: 强调句不强调形容词和动词)

e.g.

1) It was she, a Baltimore printer, who published the first official copies of the Declaration, the first copies that included the names of its signers and therefore heralded the support of all thirteen colonies.

2) It was in Egypt and Mesopotamia (modern-day Iraq) that civilization arose, and it is there that we find the earliest examples of that key feature of civilization, writing. (T46P1 The Origins of Writing)


宾语从句/表语从句:

S + Vt. / Link V. + 从句:

                   i) that/whether/if/how ... + 完整句

                  ii) what/who/whom ... + 非完整句


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which/that/who/whom/as+非完整句

              whose + 完整句

             介词+关系代词(非that/as)+完整句

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完整句


同位语从句:

名词性成分+that+完整句


状语从句:

连词+完整句

以上的例子请大家到课上说过的语法书中去寻找例子。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本书在这里了:



最后,我们来尝试用上面的知识来解这个句子:


That we now have an abundance of the proof that was called for was established when Barbara Bentley reviewed the relevant evidence in 1977, and since then many more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s have provided still further proof that ants benefit plants. (TPO34P1 Protection of Plants by Insects)



That we now have an abundance of the proof【主语从句】 

(that was called for)【定从】 

was established 谓语

when Barbara Bentley reviewed the relevant evidence in 1977【状从】, and【并列复合句】 

since then 状

many more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s 主

have provided 谓

still further proof 宾

that ants benefit plants【同位语从句】. 

翻译:我们现在已经有充分证据表明昆虫的确有益于植物,因为在1977年巴巴拉宾利就已经研究了相关证据,并且自那以后,更多的观察和实验也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至此,英语基础句法分析就告一段落了。

关于句子分析的两个心法——括号匹配法和完整信息链法,会在课上做具体讲解。(总要留一点到课上说不是,主要这个是真的写不动了)


最后,还剩下最后一根会影响我们理解的硬骨头——倒装句。


比如这两个句子:

Native Americans had grown corn in the region for years, but never in such large fields as did later settlers who became farmers, whose surpluses were shipped east. (TPO33P1 Railroads and Commercial Agricul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United States)


Even less fortunate was the extension of this type of thinking to include animals as well as plants.  (TPO19P2 Succession, Climax, and Ecosystems)


今后择期再聊了。

有以上这么多内容,足以笑傲长难句了~


认真看完,一定会对你有用。


出来混,这些早晚都是要还的。


to be continued ...


懒人阅读第二天——英语句法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