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古文观止周郑交质》

2023-08-22 17:23 作者:打最枯燥的基础  | 我要投稿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执政大臣。王把权力分给了虢公,郑庄公怨恨王。王说没有这回事,所以周国和郑国交换人质。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到周国做人质。王驾崩,周国的人想把国政托付给虢公。四月,郑国的祭足率领军队收取了周国的麦子;秋天,又收取了周国的水稻。周国和郑国结怨。 君子说:不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交换人质是没有意义的。明白应该将心比心,用礼节来相互约束,即使没有人质,谁能离间双方的关系呢?如果确实有信任,河水里的野草、野菜、器皿、污水,都可以献祭给鬼神,赠送给王公。何况君子订立两国的契约,遵从礼法行事,又哪里用得着人质! 《国风》里有《采蘩》、《采蘋》,《大雅》里有《行苇》、《泂酌》,都是表彰忠信的。 懂得忠信的人,不用有任何人质也不会违背信义,不懂得的人交换了人质也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在礼义崩坏的时候,交换人质的行为只是聊胜于无的心理安慰罢了。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最后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不会因为你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利益牵扯就能约束对方。而识别对方是什么人是困难的,识别对方遇到事情时会不会将心比心,有没有逾越礼法却是容易的。这些当然也可以伪装,但是只要心术不正,是装不长久的。而如果自身心术不正,立身行事自然也不会正,这样的识别也是相互的。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就是这个意思了。

读书笔记《古文观止周郑交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