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板夜话:专访——Heinz篇

2022-10-05 05:03 作者:白板编辑部  | 我要投稿

    Heinz一路以来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绩,无论是哪段职业生涯似乎都可以专门拿出来做一本相应的传记。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并不是转瞬间所成为的,有些人开始怀疑现在身为“公共圆物”身份出镜更多的Heinz,这并不是不能想象的,但Heinz对于这方面的态度倒一直是很坚定的。

    本次专栏有一部分是在白板编辑部的新居中完成的,一部分是在近来小粉队在Draklin租来练习的训练基地中进行的。在此过程中,我也是有幸得以提前见到了今年东道主绿鸭队所设计的运动员村,设计得算不上气派但也自有一套风味。

    Heinz对于这次的专访倒是最为轻车熟路的一个,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新闻发布会训练了他本就出色的个球素质。只不过对于这篇专访内容,依旧有不少是值得关注的关于他个球的问题,想来是有相当参考作用的。

以《Circus》出道的Heinz

Q1:请用三个词来形容你自己。

Heinz:Special、Particular、Unique(笑)

(P.S:特别的,特别的,特别的)


Q2:你作为弹珠体育记者职业生涯的开端,是为一份名为《Circus》的报纸写作及主编。你会怎么评价那个时期的自己以及这份连载了数十期的频道专栏。

Heinz:我现在无时无刻不在怀念那个时候我的肝(笑)。这是一次很特别的尝试,因为在此之前这条道路鲜少有人走过,更别提把它做成报刊专栏的形式来连载。从任何角度来看它都是极为艰难的一次挑战,内容暂且不提,你还同时需要保证时效性。说实话,当我处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去回看我原来的这个决定,我是绝对不会相信自己曾经这么做过,并且还能坚持下来的。

 

Q3:第一期《Circus》中实际采访的记者是一位名叫Jelly Yedel的同仁,有人猜测他和联赛主办者Jelle有着密切联系,这是真的么?他近来在做什么?你们如今还有联系么?

Heinz:这个问题我想我会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我忘了是谁说过一句话,当然他说得很好,有的时候写作者需要设计出一个好的故事,里头的人,事,关系都只是为了故事而服务的,所以我想他的身份,甚至于这个名字的含义,或许都不那么重要(笑)。

第一期《Circus》中的记者,神秘的“Jelly”

Q4:从今天的角度来看,《Circus》虽然没有取得绝对的销量上的成功,但是在模式上,它具备着不错的启迪意义。这份报纸包含了前瞻、速报、专访、围场周边、选手职业生涯传记……你很有观察力的发现了这些可以去着笔的类型。你是如何确信自己要主笔这些内容的?

Heinz:我当时所处的环境足够简单,你所提到的这些东西当时基本没有开先例的存在,即便有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如果它原来没有,那么它就是我要去创造的,如果它原来有却不够完善,那么它就是我要去构建的。

 

Q5:作为记者,你的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突破性”的瞬间你觉得是哪一次报道?

Heinz:写的太多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具体节点在哪一篇了(笑),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你看到阅读量在稳步提升,评论与互动在增多,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谈起《Circus》时,自然就会有一种感觉是,好像这个专栏,或者说专栏的作者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层级。

《Circus》停刊之时留下来的数据


Q6:如今作为公众人物,你更多是被记者和评论家们所报道、赞誉、抨击的对象,这同样是你过去作为记者时所在做的事情。当你现在被评论时,你是否会想起自己曾评论他人时的样子?

Heinz:说实话我还一直很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笑)。这是个相当有趣的事情,非常奇妙的是,当你坐在发布会台上时,你会明显感觉到和台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我不好言说这其中的差异到底几何,当然也无意去判断比较,因为这是两个平行维度的碰撞,但我想这绝对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Q7:你是否认为自己有必要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标杆?在媒体和公众前毫不遮掩地展示自己的态度和才华。实际上,你又是如何看待所谓的“人设问题”?一些教练和球员可能很需要它们。

Heinz:从公关的角度来说“设定”很重要,这是一种应对舆论压力的手段,站在队伍的立场上来看这无可厚非。作为分析圆时,我一直奉行“听话听一半”的原则,这是一种判断和分析的手段,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挖掘隐藏在一些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因而显而易见的,当我成为某一支队伍的工作成员时,营造“人设”也属于我任务的一部分。

 

Q8:你在圆场中有着极其强大的人脉关系,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因为一些人会困恼在社交平台上遇到种种挫折,他人制造的各种难堪和难以理解的言论。你是如何平衡这种压力和自己言行、创作上的时间比例的?

Heinz:说实话,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笑),当然我觉得它也不应该成为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压力。拿我原来的创作为例,当你面对的交稿时间如此紧张的时候,我觉得你完全不会有别的时间和精力去多看一眼那些言论,因为它们不会为你的创作带来任何积极意义。

 

Q9:站在舞台前演讲和躲在幕后执笔,你更习惯那种生活?

Heinz:我两个都做过了,现在看来50-50,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笑)。

 

Q10:你的品味和享受生活的态度是各家媒体所津津乐道的事情,这是否是你从“AE”那里学到的东西?“好学徒是师傅在这世上的遗产”,你觉得这个说法怎么样?

Heinz:说实话我并不觉得AE比我会享受生活(笑),或许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青出于蓝”,但我相信他肯定不会承认这一点(笑)。不过你说的很对,AE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想他施于我影响的并不是那些显性的文字和语言风格,而更多在思维上。每个人都可以模仿AE的文字,但是你依然能够一下子看出来他们与AE的区别,这种区别的根源在于思维。

 

Q11:在不进行体育专栏写作和跟队训练分析的休息时间,你会做些什么?

Heinz:就像你上个问题问的,享受生活(笑)。


享受生活中的Heinz


Q12:在经历了那么多场新闻发布会后,你是否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应付在社交场上的刁难和尖锐?“技术指导”这个位置原本在大众的想象中与体能师无异,但你现在的职责却有些车队经理的作风。你们的工作不仅于单纯的竞赛分析,大众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Heinz:还好吧,在作为分析圆的时候我经常刁难对方,所以自然也会学习怎么应对刁难(笑)。谈到“技术总监”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每支队伍有他们自己特别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就像“Coach”和“Manager”的区别。虽然可能不同的队伍都有技术总监这个职务,但他们的负责内容可能大相径庭,当然有很多队伍甚至根本就不会设置这个位置,我想这也是一种“特色”所在(笑)。


Q13:竞技体育的高速变化有时会像雅各布斯的小说《猴爪》,你许下了自己的三个愿望,但潜在的风险同样难以预料。在这里呆的时间越久,你就越难脱身。尽管有此风险,你还是会乐意投入精力么?

Heinz:你知道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我想每一位竞技体育的爱好者都会被这种“危险的魅力”所吸引,今天可能一切向好,但明天局势就突然急转直下,这种变局也自然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当我选择与小粉续约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做出了决定,选择了继续入局,那就要应对在全新一局博弈中存在的所有的风险。至少现在,我依然乐在其中。

在续约小粉技术总监后,Heinz即将迎来“大考”——ML22


Q14:你怎么看现在的社区运营和白板的工作?它们和你刚刚入行时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Heinz: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是“企稳向好”。原来在这个领域的参与者可谓寥寥,并且也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平台进行整合,缺乏共创的社区进行互动,这一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导致了早前部分写手画手因为无法得到有效露出而中断更新并且销声匿迹,这一点在《白板》成立后得到了相对的改善,在构建统一平台并有了公开露出的机会后,我们看到了有越来越多的同仁加入到这个群体之中,虽然目前的增长依然有限,但我想这依然是一个积极的趋势,也希望能够借助接下来弹珠联赛的机会,进一步进行拓展。

 

Q15:你似乎总是游戏中的赢家,这就是你从事这份职业的原因么?赢下一场实际的比赛,赢下一场销量上的成功,赢下一场舆论上的风暴。你又怎么看竞技体育最大的问题,最终如何定义“成功”呢?你本赛季参与小粉队的指导工作,这次的“成功”又会在何处呢?

Heinz:我从来不觉得我是个“赢家”,我只是碰巧在每一次博弈中都是胜利的一方而已(笑)。我一直认为“成功”并不是一个定量的绝对概念,当然对于某些队伍而言可能并不是这样。我们会一直先入为主的在“定量”和“绝对”这两个维度中去定义“成功”的概念,可能更多还是因为这是最能直观体现的方式。冠军,金牌,这些就是带有绝对含义的指标。但是每支队伍又有自己所处的特定维度区间,这个维度的顶端,可能并没有任何带有绝对意义的指标,而只是一个笼统的范围而已,在没有明确指标的情况下,我们又要怎么判定它是否已经处在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位置呢?还有就是,我们永远无法统一每一个观众对于“成功”的定义,这意味着有些队伍在他们眼里可能从头到尾一直都是在失败着的(笑),但从这样来看,似乎也谈不上有任何意义可言。


采访者:周末

采访对象:Heinz

审核/修改/编辑:沃.夏.硕德

 (刊于《白板》,2022年10月5号更新)


白板夜话:专访——Heinz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