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聚焦】限制性酶解-质谱分析技术(Lip-MS)上线:目标分子的药物靶标发现方法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生物系统中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在药物靶标的呈现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基于质谱的蛋白组学在农业、医药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小分子/药物蛋白靶点的发现中应用广泛。根据蛋白的不同特性和活性,衍生出较多的发现靶标的技术手段。
上篇小编已经整理出依据蛋白的热稳定性(TPP)发现蛋白类靶点(点击查看TPP技术详解),本期小编将介绍一种基于蛋白亲和性发现靶点的技术——限制性酶解-质谱分析(Limited proteolysis mass spectrometry, LiP-MS),与化合物结合后的蛋白受到“保护”形成差异,通过检测这些差异寻找靶点。
LIP-MS原理
基于质谱技术对小分子-蛋白结合进行检测的技术。在生理条件下,蛋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会有各种合适的空间构象。当特定配体(如药物、小分子)等与特定蛋白结合时,会通过改变(增加)靶蛋白结构的稳定性,使蛋白抵抗水解。那相对于原蛋白由于位阻变化,不会暴露出广谱性蛋白酶酶切位点。
运用广谱性蛋白酶(常用的为蛋白酶K)对样本进行一次酶切,再将蛋白样品变性,用胰酶进行二次酶切。通过质谱检测,比较不同处理条件的样品中全酶切及半酶切肽段的信号强度变化,进而分析蛋白构象变化。

LIP-MS项目流程

LIP-MS推荐实验设计

LIP-MS应用领域
1. 分析翻译后修饰引起的蛋白构象变化
2. 分析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构象变化会导致酶活性的改变)
3. 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及网络
4. 分析蛋白-(代谢、药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及网络
5. 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蛋白/可溶性蛋白的比例)
技术特点与优势
1. 不需要进行化学修饰;
2. 允许识别和检测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包括变构、酶-底物、酶-产物和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3. 可以探测原位结构变化;
4. 识别分辨率几乎为12个氨基酸的细微结构图谱,检测小分子结合位点;
5. 可以鉴定生物活性小分子与其靶蛋白之间的主要结合基序;
6. 拥有行业领先水平分辨率的4D-质谱仪timsTOF HT,保障检测结果。
可接受样本类型及送样标准

LIP-MS高分文献
以上,Lip-MS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您对该技术掌握了多少呢?青莲可以帮您设计实验指定个性化方案哈。
小编也整理了近些年的高分文献,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