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津门旦角的魅力——观《谢瑶环》谈王玳玮艺术成就(林凡)

——观《谢瑶环》谈王玳玮艺术成就
名不见经传的津门旦角王玳玮。悄然莅沪献演仅两天,竟掀起了一阵热浪、春申为之震动。
王玳玮到沪第一天贴演《春秋配》和《白门楼》。卖座並不太好。此非其号召乏力,而是她匆匆来沪。报上未作任何宣传介绍、就连说明书也没有、委实可惜!可是,王玳玮硬是凭着高水平的演出。赢得了爱挑剔的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第二天《谢瑶环》的上演剧场内外好不热闹。
王玳玮有着清新嘹亮、甜润高亢的好嗓子和娇柔清秀、俊美端庄的好扮相。《谢瑶环》一剧,她一出场就给人光彩照人的印象。然而,此戏演出有其较大的难度一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行当的串变,演员难以十分准确地把握,况有杜近芳珠玉在前,更是好噪子俊扮相也难以应付。
“花园”一场,谢瑶环更换罗衣,月下莲步轻移,端庄稳重,且又柔情脉脉。与前场察院怒斥武宏、蔡少炳的道劲,恰成鲜明对照。一段四平调“……对照月饶蛾眉数声长叹,这乱愁千万端却与谁谈?”唱腔低回曲折,结尾处轻声收腔恰如其份刻划了谢瑶环柔肠百转的心理状态。随从苏弯仙看穿谢瑶环的心事,劝说道:“这‘盟兄弟’怎好配驾鸯?……快把真情告袁郎。”看此刻,王玳玮是这样表演的:面呈酡色、羞怯难当、“羞答答怎好明言讲,哪有个巡按嫁才郎?”低首侧目,轻轻摇头,无可奈何中蕴含着对袁行健的无限深情,继而又抬头远视、双眼露出迷茫愁怅的神情,唱腔也转为上扬,“况有宫规难违抗,嫔妃下嫁要犯律章。”这段戏,王玳玮较为准确地表达了谢瑶环此时此刻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平淡含蓄的表演中,点染了谢瑶环缠绵的另一性格侧面。
“大堂”一场,王玳玮又以刚健英武、满腔豪情的形象出现。“忽听得堂上一声喊、来了我忠心报国的谢瑶环…”高拨子导板、回龙十一句,句句密连,一泻千里。这段唱王玳玮师承杜近芳,神韵俱存,又发挥了自己嗓亮气足之长。且听“自古道忠臣不怕死”一句。处理非凡:“不怕”两字近似口语,平直而出。只是尾部稍稍上扬收韵,加以强调;“死”字则使用了一个跨度很大而又挺拔的“滑音”,上行后嘎然而止,其声妙绝足见其功力之深。“怕什么……猿猴戴冠”的“冠”字,腔长曲回,直冲九霄云天,声震四座,充分展现了谢瑶环坚强不屈、蔑视权贵的英雄气势,把全剧推向高潮。谢瑶环受刑后有一段斥骂来俊臣的念白,咬字清晰、激情动人,更是令人难忘。只见念到高亢处气势磅礴,字字千鈞;低回处声若游丝,绕梁不绝。场内千余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屏息静气,如无人般的寂静,最后突然爆发了鸣般的满堂彩声。一般演员不易做到的这一招,最后为主人公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歌喉优美、仪态端庄、功力扎实是王玳玮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但从人物、剧情出发,到好处地运用唱、念、做、舞表演手段是王玳玮赢得观众的根本原因。在《谢瑶环》这个戏里、我们领略到她学习社近芳那种清新含蓄、严谨细腻、悠然委婉的大家风范和光彩气质;从中,也看到了王玳玮奋发习艺、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可贵精神和酷爱京剧艺术,忠于京剧事业的赤诚之心。这就是王玳玮魅力的所在!难怪戏迷们至今还对她思念不忘,时时议论。(林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