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徒花异谭-混乱的梦境里自私的愿望

2022-01-24 23:36 作者:沉迷游戏的猫普普  | 我要投稿

系,我是猫普普。

首先,我对于徒花异谭这个游戏谈不上喜欢,但也不是特别讨厌。玩了也不会觉得后悔就是了。美术有意思是真有意思,但就是有种放飞自我、空有虚壳的好看感觉吧~整体制作,其实做得足够的,不算敷衍,但就是会跟它的故事一样有种不协调的感觉,我很难形容这到底是故事影响了游戏表现,还是游戏本身就是“配合完美”才会让我觉得“力有了,但感觉哪里错”的感觉。

以下针对故事写的感想,也许并不那么好听。

说这个文本不好吗?其实不然,写得还可以的。但就是有些描述相当日式——虚幻而无用的唯美感。

这里需要提及一下我对日本文学的一些“自我感想”。举个例子:今晚的月色很美。假如你不在这个情景之中,思维习惯也不是这样,你压根get不到这句话里面表达的情感。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觉得“哇塞~我的表白又含蓄又蕴含韵味”,哎,多感动~可你要表白的姑娘的思维是比较直的,望望天上的月亮,黄不拉几的,又暗沉,哪里美了。回过头望着还沉浸自己的感动中的你,说:黄色的月亮光线太暗了,不好走夜路,怎么回家啊。

我性格比较直,非常烦日本文学那种含蓄感!还整天给我整些不在常规逻辑里的句子。

什么“谎言就像醒来的梦”。我真的满头问号:啊???醒来的梦不该是清明松懈吗?但跟你要表达的谎言的意思是背道而驰的!到底想表达什么?

什么“徒花摧毁者是为了将不同情节的人的意愿附身于出场人物的身上而产生的”,这个“不同情节的人”指的是谁?谁的意愿就附身在出场人物身上了?哈?而产生——那么这个徒花摧毁者又到底是谁?出场人物一旦变成徒花摧毁者,那到底还是不是原来的角色了?结局算是已经死了吗?这句话,从整个故事里都没有解释的,找不到解释。没有说清楚“不同情节的人”是谁,谁的意愿怎么会出现在当下绘本里,并怎么就选中了出场人物并附身在其身上。如果说,这是一个“非自愿”的附身,那被附身的出场人物下场到底是死还是活。

没有解释。一个字都没有。

故事内容也无法将其解释清楚。

《开花爷爷》徒花摧毁者的出发点是因为白姬企图帮助老爷爷改写结局,刷新了老爷爷的三观,然后老爷爷就暴走变成徒花摧毁者。

《浦岛太郎》徒花摧毁者是龙女,龙女早就已经是徒花摧毁者,只是演,被白姬说穿了心思才暴露真面目。

《瓜子姬与天邪鬼》徒花摧毁者的产生是因为天邪鬼吃掉了瓜子姬,改写了结局把白姬骗回来,但目标不明~~只是单纯为了骗主角回来而已。看似是天邪鬼吃掉了瓜子姬,但实际上是瓜子姬吃掉了天邪鬼,化身徒花摧毁者。

最后一个绘本我还没开始玩。但以上三个故事,哪一个是能够解释清楚“徒花摧毁者是为了将不同情节的人的意愿附身于出场人物的身上而产生的”?

老爷爷隐藏了自己的心思,努力演自己的故事。龙女渴望与浦岛太郎相恋到永远,不惜循环那“感恩情节”将其困住。瓜子姬不想嫁人,只想织布,但反抗不了既定结局于是甘愿被天邪鬼吃掉。就这三个!!哪一个变成徒花摧毁者,不是因为“自己的意愿”?跟你说的“不同情节的人的意愿”有个屁的关系?哪里来的“不同情节的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

因此那句话,读起来就像给我脑壳一个棒槌——嗡嗡直叫。都说的是什么东西啊?

有些文字会把信息都塞在一块,又有些文字故意把信息打散,弄得很罗嗦,很奇怪。明明可以说得很清晰简单的,非得加些自以为浪漫的修饰词。就很日式表达~念起来真的会让我好有一种被人硬生生在脑袋里塞了棉花的感觉。

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故事的设定其实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第一个设定,白姬和黑笔是管理那些绘本的,帮忙修补蛀虫洞。能力来说,白姬能将纸鱼(蛀虫洞)变成墨汁,给黑笔写字让剧情变完整。按理说这两个人是必须搭档才能成事的。而且根据每个绘本向导人物的对话也能得知他们对白姬的熟悉程度肯定不是只见面一两次!然而白姬不知什么原因走失了,还失忆了。黑笔在绘本之间旅行,竟然不是为了找白姬!其实这里写得特别失败好吧!就是好端端的”非你不可“的羁绊就这么瓦解了!!为什么明明能力设定上是密不可分,编剧却要故意让黑笔不去找白姬?这样不就让白姬被黑笔所救这个场景变为“偶然”了嘛?然而又要写得黑笔很在乎白姬,可白姬消失了那段时间,你这个混蛋压根没去找你老婆啊!!!这算什么在乎啊?就这错误,后面黑笔怎么表现在乎白姬,我都不觉得甜。

第二个设定,整个故事来说,目前为止登场过的人物来说,只有白姬的性格招我烦。她的初登场就是一个小白,第一次进入绘本世界,感情用事!圣母心爆棚!自以为是!这些我都觉得合理。但你知道你的使命和职责后,也开始熟悉修补绘本的流程,为什么你到第二个绘本,第三个绘本还是一副小白的样子???完全没有觉悟!!还是保持一副儿童阅读绘本的样子,不喜欢什么情节就想要改!白姬你到底为了什么才进入绘本世界?是想要改写故事,还是想要修补蛀虫洞?三个绘本下来,一点长进都没有。这种人啊,为什么要存在啊?她只能看符合她期待的剧情结局的绘本!压根不喜欢原有的绘本故事。没失忆之前,白姬居然没毁掉绘本也是奇迹啊~

能不能尊重一下写那些绘本故事的作者?

因为我很倒霉,三个绘本故事都被我毁掉了。于是每次白姬都要吐血,亲自改成她认为的好结局故事。既然如此!!你们能不能不要进入绘本故事,直接改写不就得了?你们以前不是经常在绘本世界里旅行,修补绘本故事吗?就算白姬失忆了,但黑笔没失忆啊!!能不能直接就口述给白姬,直接让她自己写一本,不要进入绘本世界了好不好?

按理说失败了两次,正常人都会怀疑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但白姬完全没有这份自觉,仍旧去翻开一本本绘本来找蛀虫洞。我去~~~这算不算天生害人精不自省?

每进入一个新的绘本世界,白姬都像小白一样,好是好奇呢~这些都没什么。但问题是!每次进入异次元空间都宛如初次接触一样,非得把里面的一碰就消失的花瓣都描述一边。是每次都失忆吗?可我也不记得有这么提过啊!而且!!!第三个绘本世界里,白姬是绝对没有对于自己意识进入异次元空间感到过意外的!!那不就说明这人压根就记得自己进来过嘛!那有必要三次进入就描述三遍嘛?说这不是骗稿费,我是不信的。

我个人特别讨厌一惊一乍的性格设定。像白姬这类性格的角色特别踩我雷区。再加上一点长进都没有,更令我厌烦。啊……也不是没有长进啦~其实白姬也有坚强的一面,像她能够踩着木屐奔跑出森林这情节和主动进入异次元空间去见瓜子姬就是了。但她就是经常忐忑不安和感情用事不顾后果的行事作风惹我烦。

或许有人想啊,那不还是因为你把三个故事都毁了才导致白姬每次都悲剧收场。但我觉得这事该是编剧的错。就算我三个绘本故事都搞砸了,你都应该让白姬行事作风和思想作出积极向的改变,而不是让白姬一边畏首畏尾一边又多管闲事,在三个绘本故事中都保持行事作风,毫无成长痕迹。更没有对于自己毁掉绘本故事不得不用自己的血重新写一个新故事做出反省。每次写完就算了。跟没干过似的。

就因为白姬没有自省过,当她作出选择时,我也能顺着她爱感情用事的倾向做出选择——结果都搞砸了。

第三个设定是白姬爱看书的设定。一个爱看绘本的人居然会看着看着就睡着。啊???为什么要这么设定?编剧你就不能直接说看绘本太长时间,不知不觉就睡着吗?非得加个什么“每次看着看着绘本,总爱睡着”的设定,你是觉得这很可爱吗?我个人只觉得这个人很废很装。

第四个设定是绘本故事的向导。我个人是非常讨厌这个设定的!!首先前面也说过,在白姬失忆之前白姬是经常跟黑笔一起在绘本世界里修补故事以及对付徒花摧毁者的。每个绘本向导都对白姬很熟悉。对于白姬的失忆都做出过反应,显得他们关系不差。介绍到这,接着说说我的不满。

首先!我非常讨厌走走停停的说书方式。故事演着演着,向导就跳出剧情来跟主角互动。这相当于话剧演着演着,突然有个角色脱离剧情出来跟观众互动聊天,你有想过跟你一起演戏的人的感受吗?有想过想要往下看剧情的观众的感受吗?不敬业啊!

你编剧是不是觉得反正这些童话故事你们玩家都是清楚的,那我让角色停下来演也没关系啦~?可问题是你让白姬他们干的事也不是什么好事啊,强行将他们的意愿加于该绘本故事之中,编剧不觉得这行为本身是存在问题吗?这不就是编剧你原本对徒花摧毁者的产生的描述吗?那——如果白姬黑笔的出现会让徒花摧毁者的产生,那为什么要让这两个人存在??有病吧不是?

然后三个绘本故事都告诉我,只有向导才会变成徒花摧毁者。作为长期穿梭于绘本世界之间的白姬黑笔,白姬失忆就罢了,但你黑笔可没有失忆啊!就不能总结一下经验,告诉白姬要跟向导保持距离,不能干涉故事走向,尊重他人的既定命运吗?跟她提一提她存在的意义也行啊!就宠,就一个劲的宠,编剧是觉得这样盲目爱情有多甜吗?

再顺便说说,其实这两人的羁绊也不见得写得有多深刻,尽管有体现出两人的信任,但更多是黑笔对白姬的溺爱表现,白姬基本自己走自己的路,很少主动对黑笔释出情感。就像一个迷路小孩一样紧抓住那个帮助过自己、可以信任的人。

再说回来,其实这个向导的作用,本身并没有意义!它只是一个为了让白姬有个可以接触他们的机会并害他们变成徒花摧毁者的契机。把思维跳出剧情,假想一下。即便是白姬他们去修补剧情,消灭纸鱼之前剧情是停滞不前的。这也不代表向导有必要跳出剧情来跟白姬互动。很多时候白姬都是独自陷入纠结之中,比如她觉得小白的死好惨,会让老爷爷他们伤心,这剧情很残酷。可这跟老爷爷有啥关系?老爷爷不跳出剧情去跟白姬互动也不会影响到白姬的“感情用事”。龙女不招待白姬,也不会影响到她因为龙女的愿望而滞留在绘本故事里,按黑笔的说法,其实白姬是完全可以脱出绘本世界的。

绘本故事的结局好与坏,与白姬的去与留没有联系。

白姬所作的事情没有“非做不可”的理由。他们俩完全可以对那些蛀虫洞置之不理。他们去做那些修补,完全是因为白姬的“感情用事”、“自以为是”,黑笔没有必须要帮助绘本人物的使命感。由此可见——这两人的行为跟绘本世界是可以分割开的。

那么绘本世界,真的需要向导人物吗?

显然,不需要。

不管白姬黑笔能不能修补好绘本故事,绘本向导都没有发言权。甚至是不会关心能不能修补好。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故事是既定事实,也没有什么使命感,演不演下去都没有关心过。

其实编剧完全可以删掉这个设定,改成绘本故事里的角色经过岁月沉淀而有了脱离既定剧情的自主意识,能够沟通。当然这里还要提到“正因为如此,这种拥有自主意识的角色很容易出现反抗意识,变成徒花摧毁者来修改原本的绘本故事”。

这不是比你那啥啥的“徒花摧毁者是为了将不同情节的人的意愿附身于出场人物的身上而产生的”来的简单易懂吗?而且也完全不会改变你原有剧情啊!!

这个故事最大的问题是,每个角色的设定都做的不够。像我上面所说的,看似设定有了,但表现力又是那样乏力,而且只是做到“喊出声音”的程度,设定与线索之间都缺乏联系。

比如白姬黑笔之间的羁绊,明明剧情说得他们那样了,黑笔也表现出那样在乎,白姬又是对黑笔无条件的依赖信任——然而白姬消失的那段日子,黑笔竟然没有去找她。说啊因为黑笔职责缘故。呵呵。

又比如白姬黑笔与绘本世界的关系。明明对绘本世界该是很熟悉的黑笔却只管让白姬自己去看去经历,对过去只字不提,缺乏作为中间人的作用。也由于有向导角色的关系,也说了向导角色并没有使命感,也没有做出对于修补好故事的意愿,导致缺乏白姬黑笔存在的需求意愿。换言之,这两者,其实都可以不存在的。让绘本烂掉也没关系,毕竟白姬可以用自己的血重新写出她自己想看的内容故事。

又比如,白姬没有自省能力。导致她这个人空白,也只有空白。尽管有回忆杀,但感觉那并不是现在的白姬的“过去”,而是白姬原本还活着,作为人的记忆。那这个跟白姬失踪失忆有个屁的联系?

之前已经表达过对于一些“日式”表达方式的不满,这里就不再提了。

最后一个让我不满的地方就是,插画。尤其是瓜子姬那个绘本故事的时候,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稻穗和红枫叶能够凑一块。是日本那边特有的情景吗?深秋还有种水稻的?啊文字上描述的是初秋,可你TM情景描述却是深秋。明明说天邪鬼成了徒花摧毁者,可实际上是瓜子姬,到最后都没有纠正过来。编剧难道不会想过这样会让读者产生混乱吗?还有一些翻译用词的使用错误。编剧有想过黄昏其实很快就过去吗?跑了半小时的剧情,竟然还黄昏阳光刺眼,真有你的。

由于从角色设定上就毁了剧情所有,整体来说,这个故事不行。

另外就是想说一下,虽然我是知道《浦岛太郎》、《桃太郎》这类故事的。但我也是没想过原来日本童话故事是那样腐败。《花开爷爷》、《浦岛太郎》、《瓜子姬与天邪鬼》无一例外都是金钱与女人的渴求表现。

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些童话的产生源头是什么时代背景之下。只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对于善良的解释,都是附带目的性的回报需求。就是,又像装作清高又希望能有人拿礼物来感谢自己。假装没有私心,却满满私心。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法,我不能苟同。

最离谱的是《瓜子姬与天邪鬼》。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老奶奶在河边洗衣服却捡到一个瓜,里面居然是一个小女孩。小女孩长大以后长得很漂亮,又善良又孝顺。这事传到王爷耳中,王爷便下聘礼来要求娶瓜子姬。老爷爷和老奶奶为了给瓜子姬装扮新娘服要进城一趟,出门前叮嘱瓜子姬不要随便开门,谁来都不要开门。俩老走了没多久,门边响起敲门声。瓜子姬原本不肯开门,结果被门外的人挑衅几句就开了门,外头是个吃人的天邪鬼。它把瓜子姬杀死,穿上她的衣服,打扮成她的样子,然后嫁入王爷家。

有没有可喜可贺,我不清楚。我只觉得这挺离谱的。比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假死,被路过的王子亲吻,然后醒过来之后就与王子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还要离谱。

嫁入王爷府就算可喜可贺?你人都没见过,你怎么就知道你嫁过去一定是幸福快乐?然后瓜子姬黑化后说的如果不答应嫁过去会被惩罚——那这个人还能是好人吗?!这个故事到底谁写的?不管瓜子姬生或死,这都不是什么好的童话故事。到底谁把这故事流传至今的?

我是不是写太多这个游戏的不好了?好像,有点一无是处。数来数去,好像也就画风好看。但故事真的跟里面的绘本一样,到处是洞,但并不代表它完全不能看。只要你认可它做的每一个没用的设定——尽管联系不强,但强行也是一种链接剧情的方法啊。

说真的,这故事还蛮像现在的国产古偶剧的。都是加一堆华而不实的设定和靠强行推剧情,以及各种自我感动的剧情。

白姬就像是没有演技的演员明星,要成长没成长,成长线像挤牙膏似的,一不留神就会忘了。每个角色都各走各的剧情,毫无联系。只要角色会哭,角色会紧张,角色之间亲密一点就算有羁绊,就算角色设定完成了。

乏力。

谈不上推荐不推荐。毕竟这游戏……只要肯不纠结设定上的错误和漏洞,故事还是算……合理(??)。画风还那么好看~~设定上其实也可以的。还是会有人喜欢的。


————————————————————————————

“梦”结局通关。

说实话!最后一个绘本故事,非常棒!!!棒到我想点推荐的程度!!!

第四个故事跟前面三个,完全可以隔开!甚至我觉得徒花异谭的故事只有《桃太郎》这部分的剧情也是ok的!

为什么?因为第四个故事是一片空白,因此连向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故事是长啥样,于是白姬只能跟着向导,和他一起过剧情。满满的参与感,你能感受到白姬在其中的“必要性”,以及桃太郎作为出场人物,对于他自己的故事的“责任感”。

前面三个故事没有一个向导有表现过他们自己对于自己故事的“责任感”。从来没有表现过“哎呀,有纸鱼!白姬大人你们快帮帮我啊,不然故事进行不下的”。反而是一有缝隙就跳出剧情之外跟白姬他们闲聊。这不但没有代入感,还总是叫我很烦躁,讲故事就讲故事,你别老卡我行不行??有功夫闲聊,能不能赶紧杀死纸鱼然后让故事走下去!!

太不同了。《桃太郎》的剧情很流畅!甚至桃太郎还能边进行剧情边关心白姬,无缝衔接,毫无违和感。因为桃太郎对白姬说的话是完全符合他当下的心境与情绪,即便是对白姬说的,感觉也能融入他自己故事里。太流畅了!!!如果前面三个故事都写成这样的话,这个游戏真的棒极了!!!即便向导是多余的设定,我也不会埋怨!!

但第四个故事其实是《徒花异谭》。但依旧很流畅,不拖沓~甚至解答了前面所有疑惑,以及人物之间的羁绊写得十分深刻!!人物塑造也非常利落清晰!前面三个故事都没有表现多少白姬的成长,白姬与黑笔的关系与羁绊,但这些在第四个故事里一口气写好了!!!不再打哑谜,不再各自心思自己藏。

故事本该就得写成如此!!!

这游戏的故事面貌,在第四个故事和结局才彻底打开,感受到白姬内心的渴望和白姬这个人的天真浪漫,温柔善良,即便她很圣母,很任性,很感情用事,很自以为是,但一字蔽之——这一切都只是白姬的梦境,那就很好解释了前面发生的一切,以及各种设定不合理且无力。因为人类的梦,本来就是不讲逻辑的。当然,我依旧觉得前面三个故事是真的多余,写得太烂,漏洞太多。但因为是一场梦,所以不讲逻辑也很符合逻辑(离谱)

但不得不承认——也正因为这一切都是一场梦,是白姬无力的愿望。从白姬视角回顾,更能体会到白姬的痛苦和难过的人生。

毫无主见、任凭安排、为了做乖孩子而刻意欺骗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心。

但你要是说这个人的人生是悲惨的。我可去你的。这不都是自找的嘛?我的心态就是白姬的妹妹一样,觉得白姬不中用,自找的,但既然是她自己选择的,那就不多说什么了,只希望她能幸福吧(希望她幸福已经是我的最后一丝善良)。

但是也不会否认她这样的性格就是害她人生过得很痛苦。毕竟是自找的嘛~我怀疑跟那个仓库有关系吧,毕竟,谁看书会躲在仓库看啊~成天关在仓库里,性格不出问题才有鬼。

最后那个梦,确实是“理想乡”。一片祥和。

只是苦了还活着的人。

梦中的人不知现实中那个思念的人回来了,成就了一生的遗憾。确实悲哀。但心爱的人能摆脱病魔的折磨也是一种幸福。

总的来说~这故事,其实挺不错!!每个故事的人与事都跟白姬紧密联系~最后解开答案之时,确实是很不错。更加为白姬难过。那情感一下子涌进来~~

只是前面三个故事,真的烂,真的烂,真的烂。一是提示不明显,所以我一直当作是白姬死后来到某个世界成为了清除徒花摧毁者的人,因此对于“向导”的设定和白姬黑笔的存在都只觉得多余。没想到最后竟然只是一场梦。二是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性格也塑造的不行。白姬全程都只是单纯的依附黑笔,甚至极少对黑笔释出属于自己的情感。会觉得里面的人都没有存在价值。都只是为走剧本而走剧本。

真的烂。

尽管最后靠“梦”设定给拉回来。但也不得不承认,前期写的内容是真的垃圾。完全是一个不合格的故事(三个绘本故事合一起,整体来说)。只是说从第三个故事,妹妹的影子跟瓜子姬重合,那里让我察觉到这绘本人物可能跟白姬现实身边的人有关系。但已经是第三个故事了!线索给得也太晚了!!

但最后一个故事真的写得太不错了。我仍旧觉得值得推荐。

另外有个问题就是,这剧本太多重复的文字和乱七八糟的描述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编剧想耍得唯美感,故意写得乱七八糟,还是ta就是只会写成这样乱七八糟的内容。经常是描述混乱,一会写说是初秋,一会又说是入冬,一会说是新春,一会又是冬天。然后画面又是与文不符,没谱的。

嗯。就是这样!故事还是不错的!!


------------------------------------------------------------------------------------------------------------

我要是没看懂,我就不会最后结尾说一句“故事还是不错的”。

老子不是不知前三个故事是想为后文真相作一个“展示”。注意,仅仅只是“展示”。展示这个奇幻世界运行的模样。仅仅如此。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但并没有“核心”作用。看我录的游戏实况,前三个故事的时长有多长,再来对比一下第四个故事和真相剧情的时长。你再来反驳我对前三个故事的反感。

三个小螺丝,值得用大篇幅去讲吗?问题也没有讲得有多动听啊。

我就当做这三个故事就是“铺垫”。这个“铺垫”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就如我说的,作为穿梭每个童话故事的主角,作为衔接每个独立世界联系的“媒介”,白姬这个人设写得不够好,没有变化。她是在第四个故事才一下子“啪”地一声开始转变!你是觉得这样写就够了?对不起,老子就是觉得不够!!主角之所以是主角,ta必须是能够起到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

难道就不会觉得每一次合上一本童话书,主角依旧是初见的模样,很有问题吗?人物是需要“变化”的好吧?主角是一定会受到配角和事件的影响的好吧?回过头来看,白姬仍旧是那个白姬。她的思考总是很短暂,而且思考也并没有让她行动有所变化,仍旧很墨迹。她丰富的情感也没有透露给任何人,只藏在心里。你以为这样写就算是人物有所成长了?或许有人就是觉得“对啊!不然呢?”我也是无话可说。因为我本身就讨厌白姬这种喜欢自言自语、藏心里话、行为墨迹不积极的人设。

我觉得不行,我希望故事是:经历一个故事后人物能对自身存在、义务有所认识,经历两个故事后人物能对人际关系和使命所有认识,经历三个故事后对自我思想有进一步审视与认识,一步步“主动靠近”真相。

而不是到了第四个故事,突然“啪”地一声,才略略对自我有所思考,然后“啪”地一声就揭开真相。

她口口声声说她很喜欢童话,然而她是会翻不完一本书就睡过去的人。童话书才几页纸啊!这样也能睡过去?其次,我也说过白姬并没有表现出对童话剧情的好奇,也没有对于记忆的渴求。在这人物身上,没有他们口中说的“使命感”。很多感情表露都是言行不一。就像最近的《梦华录》里的主角一样,都是嘴上说着好听,言语却与行为相悖的。我是看着很难受。

童话故事的进行是很随意的,这就像一个舞台排练,演累了就歇息一下,唠嗑一下。主角们也没有对“赶紧看下一页的剧情吧”的渴望。我是看得很着急的:尽给我说废话。

然后就是童话书里的“向导”(太久了,我都忘了)。除了第四个故事是真真正正地让我感受到主角和故事向导的关系和两人之间对于自身立场的信念感,在我这里,只有第四个故事是完全符合这个游戏故事的世界观设定。前三个故事都不是。

前三个故事是有“隐喻”,影射白姬现实中的人与事。但是,作为前期故事占用篇幅超多的三个故事,在前期呈现的效果就是一个个不相关的独立故事。甚至会觉得少一个都没有关系。啊,第三个故事其实也是浅浅揭露了真相的一角,这我不否认!但是还是那句话“作为主角的白姬并没有受到相对应的影响,毫无变化”。也就是作为主角,并没有起到衔接的作用。换了一个新世界,白姬依旧是白姬,始终只是脑袋空空的白姬。而且是一个单纯依赖黑笔就不用脑子思考任何事情的人。

人与人、事与事,都没有互相影响。这作品的核心故事只有第四个故事和最后的真相。整体来看,写得不够好。故事是很有特色的,很有趣,但写得不好。

每个人接受程度不同,看点都是不同的。反正我就是这么看这个作品故事的。




徒花异谭-混乱的梦境里自私的愿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