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总结:行研训练营最后一期

2023-03-19 16:50 作者:1颗红豆换1个宇宙  | 我要投稿


大家好。当你们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意味着已经来到我的行研训练课程的最后一期。最后一期以文字的形式,把之前的内容再系统性地回顾一遍。希望能让大家对于这些视频的目的,乃至覆盖报告写作的目的,有基本的了解。

 

先说这些视频被制作出来的目的。在我自己一年的实习经历,以及我入职后带教实习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最典型的两个问题,就是写的太长,和,写的太短。而这两个问题背后的成因,其实是相同的,那就是“无目标导向”,即,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四处游走或原地踏步。于是,我做了这几期视频,来尝试解决我发现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告诉大家目标是什么。

 

在说覆盖报告的目的之前,我稍微插一两段,来说说这一期结束后,我会继续分享的内容。正如第一期视频里所讲的,接下来,我会以具体的实操案例,带大家看研究是怎么一点点做的,报告又是怎么一点点写出来的。就好像邀请你们看着我,在黑板上解题一样。事非经过不知难,而让大家看到这个经过,将是很好的传递知识的方法。

 

在这个具体的经过中,需要用到的“十八般武艺”,大家都会非常自然地接触到。但是,我要重点提醒,关于如何掌握这些武艺,比如excel作图,需要大家自己来当这个有心人,我并不会详细讲解,因为这类知识已经有官方视频甚至其他很多人分享过。大家不论想做成什么,都应当具备这最基本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P.S.后续视频可能收费,依我对自己研究结果的价值判断而定。接下来几期视频的实操对象是证券公司,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实习和工作的同学,我认为非常有价值。

 

接下来言归正传,总结覆盖报告写作的目的。归根到底,终极目的一定是给公司定价,再通过连小学生都会的比大小,比较我们的定价和市场的定价,进而得出买/卖的结论。而作为卖方研究员,因为并不直接参与交易,一定要面向交易的直接参与者,如基金公司研究员,将自己的判断广而告之,这样你能帮证券公司挣钱,证券公司再给你发工资。

 

简单说说怎么定价。对于传统行研而言,无外乎那些估值方法,PE、PEG、自由现金流折现等等,而这些估值里用到的与公司相关的参数,总是可以由公司的财务数据计算而来。所以,更进一步地说,预测公司财务数据的表现是覆盖报告的写作目的。而这也就是我们在第一期视频里提到的,第三章-公司的未来,应该是整篇覆盖报告的写作重点;而第一章-公司的过去&现在,以及第二章-行业,都是为预测公司的未来打基础的。

 

那么怎么预测公司的未来呢?最简单的情况是,你的带教老师已经做了关于这个公司的收入拆分、三费预测、估值模型,很清楚地知道影响这个公司未来几年发展的因素是哪些,直接告诉你要研究哪几个关键问题。那样,你的方向也就随之明确了。解决了带教老师给你的问题,相当于写完了报告的核心部分,具体遣词造句,可以通过多多阅读你的带教老师发布的报告,学习模仿TA的文风。

 

但如果你的带教老师工作重心并不在这家公司上,那么你怎么自己来完成预测呢?这就是我们在第二期第四期视频里讲到的内容了。

 

第二期提出,从公司的利润表开始,破局对于公司财务数据的研究。比如,我问几个非常通用的问题:这个公司未来三年的收入增速大概会如何表现?可以按照最近一年的增速直接外推吗?或者按照过去三年的平均值外推?或者过去限制它增速的是产能,所以未来会跟着产能的增长而增长?公司有三个业务板块,是每个业务板块都按相同的方法吗,还是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推测方式?把这些问题里的收入增速换成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利润增速,也都是可以提问。

 

于是,要对哪些指标重点提问,问题应该如何提?这就要求大家回看历史数据,定义变化特点,找到背后的原因。如果一家公司过去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是+10%/+12%/+10%/+8%/+10%,你可以问:为什么增速看起来如此稳定?是每个板块的产品收入都很稳定吗?是所在的行业非常成熟,且竞争格局非常稳定吗?如果一家公司过去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是+10%/+15%/+5%/+30%/+40%,你可以问:为什么前三年看起来增速比较慢,而最近两年提升的这么快,是行业政策吗?是公司技术取得了突破吗?为什么第三年公司的增速比前两年还要慢了?未来可能也这么慢吗?

 

进一步定义报告的第大一章节的主要任务:指出哪些是我们研究这家公司时,应重点关注的公司数据,并描述这些数据过去的变化规律,解释变化原因。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如果需要对公司的发展历史、产品、客户、股权结构、员工结构、核心技术人员等进行分析,则可以进行适当展开;如果不需要,那有一些例行公事的部分,可写可不写,如果为了文章长度而写,则段首段尾(即结论句)适当往对公司经营数据的定性影响上靠近。

 

第四期则是把公司放到其所在的行业中研究。公司所获取的收入和利润,总是其所在行业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其所在阵营的一部分。这里的阵营,指的是,比如国企/民企,外资/内资,龙头/新进者……根据能体现该行业发展特点的划分来划分。

 

也就是说,第二章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市场有多大、未来会怎么增长、行业的盈利能力会怎么变化、公司或其所在阵营在市场中的份额是多少会怎么变化。对于不好定量回答的问题,那就选择定性的方法,写上自己的推理过程。对于定性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又要为了写而写,那就退而求其次,陈述为主,但尽量往解决以上问题的答案上靠近。

 

接下来,再来说说没有出现在视频分享中的第三章。首先,第三章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公司的未来进行预测。其次,第三章要进一步指明,公司在影响其未来表现的几个关键因素上是怎么表现的,一般不要超过3个。因为第一章和第二章,往往为了把事情讲完整,牺牲了一定的重要性原则。

 

举例来说,当第一章定义了公司收入增速的特点,对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后,推理认为未来会比过去更快,是影响公司未来表现的关键因素,影响的原因是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打开了新的客群。那么第三章中,则要把这个推理过程,及辅助推理的关键信息,更详细地写出来。在报告之外,也要多和公司乃至其他人了解与新产品有关的信息。

 

以上就是最后一期的主要内容。

 

最后,因为上面提到了带教老师工作重心可能并不在你要写的覆盖报告上,所以索性再延伸一些。我认为这种情况很常见,也并不奇怪,而且并非不合理,因为职场是要求你来提供自己的价值的,而不像你交钱老师授课的学校。


在职场中,比较好的沟通方法是,带教老师抛出一个大问题,(1)你通过自己的研究确定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或者说研究方向,然后和带教老师沟通,汇报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问题是关键的、接下来的研究方法、预计完成的时间、是否需要带教老师的帮助、等等,并征求TA的建议;(2)万一你无法确定关键问题,那么总结自己做了哪些尝试,有哪些初步结论,遇到了什么困难,思考了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法但需要带教老师的帮忙。如此沟通,是双赢的,你主动要求了反馈,顺带了解了带教老师的水平,带教老师对工作进展也能心里有数。

 

从方法论出发的行研训练营到此结束。我们在对证券公司的实操研究中再见啦。


总结:行研训练营最后一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