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文艺理论】西馬文论-马尔库塞,“新感性”对抗“一维化”

2023-07-01 21:48 作者:结海楼云生  | 我要投稿

 1.       马尔库塞是如何批判科技理性的?

2.       马尔库塞为何要张扬新感性?

3.       马尔库塞的艺术论的意义

 

西马(新)的重要表述人H.马尔库塞希望循着馬克思的思路,结合当今晚期资本主义形态的具体历史来表述科技精神和传统思维的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他出人意料地提出,美学、审美、文艺学回事拯救世界的最后力量,因此我们要对其理论的合理性,进行具体的批判分析。

实证科技在进步的同时,浪漫哲学也在负隅顽抗,包括但不仅限于海德格尔下辖的哲学和阐释学、马尔库塞、阿多尔诺的社会批判哲学,由于马尔库塞理论当中以馬克思的思路为前提,在反资本主义的晚期形态的新左派斗争中有巨大影响,因此更值得分析研究。

 


“科技理性批判”(了解即可)

科技的进步带来物质的局部丰富,但社会却也因此让步于技术-文化-政治的一体化控制,在这种局面下,人仅仅为了满足社会性的外部尺度而生存,现存技术结构要求人类服从工业社会的技术效率,胜者生存,败者淘汰,尺度的衡量最先带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于是,侥幸从时代的虎口中得脱的幸存者们,又反过头来,沾沾自喜用新诞生的数理逻辑来衡量在生活中挣扎的人的价值——成绩条、工资条、劳动强度、劳动时间、职业分工、官僚等级……急躁的工业意识形态要求人随时随地在社会面前“证明”自己的生存价值,比两百年前的“绝对理性”更要野蛮、强势不可阻挡。

在遥远的东方,这种社会的异化极为深重,广袤的土地、密集的人口、教育普及的成本远非欧美世界能意识到,但技术的车轮仍然滚滚向前,得则生,不得则死。

然而即使当这群东方人打败他们的对手,屹立在一时的尖端,得到的东西也远比欧美世界来的匮乏,优势保持的时间也远比想象的要短,日夜和自己的同类竞争,以防在某些尺度上落于人后,落于人后就是“被时代所抛弃”。几乎每一个时辰,“被时代抛弃的人们”都要忙碌于每日的果腹之粮,逐渐匮乏了的物质,下一步就是导致精神的惶恐和折磨,在这种二重压迫之下,被折磨致死就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马尔库塞所谓的社会和人的【一维化】即是也,在他眼中,所谓的“理性”变成了“技术合理性”,逻辑演变成了统治的逻辑,英美流行的语言分析哲学代表了顺从和非批判性的一维思想;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为中心特征的科学哲学只不过是反过来奴役人的一维科学的哲学表现——因此,要求哲学在人类的困境中分析和阐发超验的意识,坚定而公开地为社会变革承担义务。

 



张扬新感性的理由

一、理论的需要

马尔库塞的【浪漫美学】声称要着眼于【人本能的解放】,因此他呼吁人从科技中走出,觉醒新的主体意识——新感性。

为了反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工业化导致的种种乱象,冥想、意象、诗意、激情,这些东西是他理想当中的新的需要系统,“新的感性就是新的理性”,或者说,新的超验的理性会是这所谓的新感性。

 

二、阐发

马尔库塞自称这中观点阐发自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宣称人们应该进一步关注“感觉的解放”,感觉能够重新连接人和人·物·自然的关系,又可以避免世俗的剥削和强权压制——因此新感性就可以成为一种调节{世界变革}和{个人解放}的实践,包括了对整个统治阶层及其道德文化的否定,主张建立一个真正消灭贫困、建立一个感性、游戏、闲暇成为生存形态进而成为社会形式本身的社会。

当然,后者看来这的内核似乎更接近弗洛伊德的原欲本能说——“艺术不能变革世界,但他可以变革那可能变革世界的男人和女人们的内驱力。”但这似乎成为了某种生物学革命,马尔库塞针对工业社会的痛苦麻木现象所立起的快乐标准最后变成了一种审美感性的物性回复,这反而限制了他的超越性。

真正的审美新感性或许是,需要与能可以不再以享受和表现为目的,而是以自身以外的超验价值为目的——或者说,不再把改造人的实践生活活动方式这一个中介,视为最高的目的。

 


艺术论:艺术要成为现实的形式

马尔库塞的艺术观内核非常人道主义,理论上说应该好懂,不过原书给出的描述非常冗长且故作玄虚,此处选择概括整理。

艺术论:

1.马尔库塞选取了如下成分有机结合成为他的艺术论

【早期浪漫派】-人生诗化主张

【青年馬克思】-人自身的解放和现实社会的解放不可分割,但最终一定要达到前者

【康德】-对超验的构想

新感性对应的是“活的艺术”“艺术的现实”,自由的消除了压抑的社会,会无限接近于审美的可能性的幻想——因此现代艺术抗拒美化既定现实,成为了他所期待的方向之一。

 

问题在于,艺术和现实形成了对立的概念,一方面他确实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宣称艺术和现实的对历史永恒的,是可能性和现实性、必然和自由永恒对立的表现。

 

艺术性的否定性和超越性是他的核心命题之一,否定性就是对既定社会的控诉,超越性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艺术不应当服从寡淡现实和残酷现状,而应当否定,如果被剥削阶级服从既定的现实,那么艺术也会疏远它。

他的学说,是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康德的融合体,不是从馬克思的历史唯物框架走到重视人本能的弗洛伊德,就是从重视实际和生产力的馬克思走向超验的康德,他的理论建立在对人类的理想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本质上说,就是现实批判和浪漫的自由幻想的统一。


【西方文艺理论】西馬文论-马尔库塞,“新感性”对抗“一维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