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为了让你变快乐,AI机器人开始理解人类情绪
在人间|为了让你变快乐,AI机器人开始理解人类情绪


在人间

2023年05月26日 15:03:21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
44人参与10评论
撰文|王禹饶 编辑|马可
A I究竟能为人类带来什么?在被焦虑、烦躁等负向情绪围困时,人类可以向AI求助吗?那些无法在现实生活里向他人诉说的心里事,可以讲给AI听吗?在抖音,一个名为“小安暖宝宝”的心理关怀助手正在探索这样的可能性。
晚上11点,亚男收到一条信息,信息里言辞激烈。发信的人是一个男孩,男孩告诉亚男,因为辍学,自己经常被邻居指指点点,邻居的闲言碎语激怒了他,他想用暴力解决问题。在男孩的讲述里,亚男还得知,男孩遭受过家庭暴力,并在辍学之后,与朋友在外租房生活,如今,靠着代打游戏的不错成绩,每月收入一万多块。亚男明白,这个男孩一定是在现实生活里再也找不到妥当的倾诉对象了。于是,一场持续2小时45分钟的聊天开始了。
亚男是抖音心理关怀小助手“小安暖宝宝”的人工客服。在抖音上,一些用户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正经受的情绪困扰:一位孕期妈妈担忧丈夫出轨、抛弃家庭;一个年级“尖子生”为三年后的高考焦虑不堪;一个数学不及格的孩子得知老师将“请家长”后,陷入恐慌……这些情绪如漫长的高温令人身心俱疲。
■ 正在工作的亚男。
“我们意识到,抖音上的用户有很强烈的情绪和心理需求需要关注,而心理支持的资源却是稀缺不足的。”字节跳动公益部门的李洋参与了项目最早期的调研。从2022年初开始,她和同事几乎看遍了国内外和心理相关的产品和项目,访谈了众多心理专家和公益组织,也和公司内负责安全、AI的同事反复聊了很多轮。
“最后发现,这是一件需求很大,价值很高,却有不少现实痛点的事。不过,因为公司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储备,我们觉得可以把这件事做好。”李洋说。在字节跳动-抖音内部,有积累了自杀干预相关经验的安全团队,也有在人工智能算法与自然语言处理(NLP)上实践颇深的Ai Lab的技术团队,“社会有需求,公司能做好,平台有责任,三点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要做的公益项目”。
于是,2022年5月,抖音安全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和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发起“抖音心理关怀项目”,期望通过“人工+智能”混合的方式,为抖音上的负向情绪用户提供陪伴和安抚。
现在,当用户打开抖音,搜索“小安暖宝宝”,便会进入心理关怀页面。在这里,受困于负向情绪的用户可以记录心情,也可以在“树洞”里诉说难言之隐,还能在其中找到心理科普视频、减压视频,从而觉察自我情绪,并及时找到调节方法和技巧。如果有用户想诉说心事、排遣焦虑、抑郁等情绪,还可以在私信界面与“小安”自由聊天。
在线下心理咨询机构动辄八百、一千的高昂收费的当下,“小安”的到来无疑为人们降低了寻求心理帮助与沟通的门槛。在“小安”背后,不仅有人工智能算法支持的、积累了大量专业心理语料的“AI小安”,也有像亚男一样的“人工小安”。这9位“人工小安”都经过了“中国心理学会问题管理家(PM+)中国应用教学团队”的专业培训,当AI小安发觉自己难以缓解用户的情绪、或用户主动寻求人工帮助时,“人工小安”的对话框便会出现。不过,在正式与“人工小安”聊天之前,用户需要填写一份“现状评估”量表,人工客服将根据量表研判用户的心理情况,必要时,他们将链接外部的心理援助资源,为用户提供帮助。
面对这位深夜发来消息的男孩,亚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压力管理,也就是共情男孩的处境并给予接纳,从而让男孩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被理解的。渐渐地,男孩焦躁的情绪得到平复,开始讲述自己的事——这一过程里,亚男不作评价,只默默倾听。在男孩的讲述里,亚男意识到,他想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很可能是对父亲家暴行为的效仿,于是,当男孩问亚男“怎么办”时,亚男启发男孩:“暴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并向他提出建议,比如,可以采取“软处理”的方法:与对方沟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此外,谈论学业的时候,亚男也为男孩开辟了别的视角,比如:目前代打游戏固然可观,但长远地看,去读书仍然是好事,因为小学学历会让他在未来发展中受限。
那天,聊天结束时已经将近凌晨两点。这场聊天会给男孩带来好的变化吗?“如果跟我讲了这些事情之后,他(男孩)的状态、心情好一点了,我的作用就起到了”,亚男说。
■ “小安暖宝宝”人工客服正在开会。
起初,当得知心理关怀项目里会有一位能提供倾听、陪伴的AI机器人时,负责项目运营的周北南觉得难以置信:未经世事的机器人真的能陪伴人类吗?这之前,周北南坚信机器人不可能理解人类情感。但现在,和“AI小安”相处一年之后,周北南动摇了,随着AI小安的迭代与优化,他意识到:或许,让机器人像人那样理解人类情绪尚难实现,但眼下,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项数据显示,用户与AI小安交流后,情绪好转率达到了80%,这令周北南感到惊喜。
现在,“AI小安”的定位已经明确:为短时、轻中度负向情绪的用户提供情绪陪伴。说起来,这个确立过程也是不断推演出来的。在调研早期,李洋和同事对“AI小安”的设想是:为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用户提供帮助。但随着调研的深入,他们发现,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想成为心理咨询师,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这其中,包括约三年的专业教育,以及需持续至少两年的实践经验。然而,即便如此,心理咨询师也只能帮助来访者疏解情绪,当来访者进入疾病阶段,便需要药物、心理、社会支持等多方面介入,这时候,心理咨询师便得为其转介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人类心理咨询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无法真正理解人类情绪的AI。一番调研后,李洋和同事将目光瞄准了AI能服务的人群:短时、轻度和中度负向情绪的用户,“也许AI能‘治未病’,在上游做一些科普、预防和陪伴的工作”。
需要打磨的事情当然不只是为AI小安确认“工作方向”,在“AI小安该如何为用户提供心理关怀”上,团队成员也是在分歧与讨论之后,才得以确立出“对话”标准,这在创建“心理剧本”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心理剧本”是小安暖宝宝平台上“心情加油站”的内容来源,它以“如何应对焦虑”“非暴力沟通”等特定心理议题为主题,为用户提供帮助。起初,周北南认为,“心理剧本”在一开始,就应该强调问题导向,例如,当用户表达出自己的焦虑情绪时,“AI小安”应即时回复应对焦虑的专业方法。但团队成员朱晓雯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反意见。朱晓雯负责过不少网络安全工作,包括出行安全、隐私安全,朱晓雯认为,用户在互联网上表达自我时,有时会放大情绪,这样一来,AI小安就存在错判用户情绪的风险,相应地,那些专业方法就变得不再有针对性。
经过不断迭代和反复打磨,一次又一次进行用户内测、倾听用户的反馈,团队成员确立了“好剧本”的标准:当用户进入某一主题的“心情加油站”时,其中的心理剧本需要用约三分之一的内容帮用户确认、接纳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AI小安再针对特定情绪为用户提供实践性强的缓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