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抢茶漱口还让黛玉喝剩下的半杯!暴露她的轻狂浅陋和征服欲

大家好,今天说一下《红楼梦》里一个有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那就是薛宝钗抢着喝了林黛玉的茶,话说第六十二回中有这么一个情节:贾宝玉生日宴后,袭人奉宝玉之命端了一杯茶给林黛玉喝,却被宝钗抢过去喝了半杯漱口,她还把剩下的半杯又塞给了林黛玉,袭人站在旁边都看得尴尬了,但是林黛玉却没有跟宝钗计较,她喝了宝钗的剩茶。
这件事看似不起眼,其实非常的诡异。一向善解人意薛宝钗为何突然变脸,光明正大的跟黛玉抢同一杯茶,还逼着林黛玉喝自己剩下的!而一向被称为小性儿又有洁癖的林黛玉居然没有翻脸,还帮宝钗和袭人打了圆场。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只要看一下这件事发生的时间点就会明白:这时候可以说是薛宝钗人生的巅峰时刻了,她受王夫人委托在贾府管家理事,手握权柄,薛姨妈受贾母委托照管众姊妹,就连薛宝钗的混账哥哥薛蟠也改邪归正,出去学作买卖了。
薛宝钗因为人生太过得意,一不小心又暴露了她的轻狂,她旺盛的征服欲和功利心熊熊燃烧,她急于想通过挑衅压倒林黛玉来证明自己!
而林黛玉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毒舌刻薄的锋芒少女,她面对薛宝钗的为难,选择了包容,用良好的教养展现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古代大家闺秀的气度,和贵族少女的修养!
一、小小一碗茶,暴露花袭人的圆滑,薛宝钗宝钗的轻狂,林黛玉的好教养。
这件事情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那天宝玉生日,宴会之后,大家在大观园里一处休闲,有人看鱼,有人观花,宝玉和黛玉在花影下说悄悄话。
因为话不投机,黛玉不想搭理宝玉,就去宝钗等众姊妹那边那边凑热闹说话,当时宝钗在干啥呢?她和邢岫烟在看探春便和宝琴下棋。
需要注意的是宝玉和黛玉当时站的地方,离宝钗、探春并不远。因为婆子来给探春回事情,婆子说的话黛玉和宝玉都听的一清二楚。
黛玉前脚刚走,袭人端了两碗茶来,原本是给宝玉和黛玉的,但是黛玉走了,袭人还抱怨黛玉说:“巴巴的倒了两钟来,她又走了。”然后宝玉就告诉袭人,“那不是她,你给他送去。”
按理说呢,宝玉和袭人说的话,宝钗和黛玉,探春和邢岫烟大概也是可以听见的。袭人很听话,端着茶杯就过去了,这时候邢岫烟估计已经走开,只有宝钗和黛玉站得比较近。
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俗话说得好,宁少一圈,不短一个。给人献茶敬酒,最忌讳的就是不够数,那就不如都不给了。宝玉没想这么多,可是袭人她应该懂得。
袭人她不敢违背宝玉的命令,她处理得非常圆滑。她是宝钗早已经收服的爪牙,她的“准姨娘”之位薛宝钗和薛姨妈出力不少,又暗中得到宝钗赠送的戒指和石榴裙,袭人还巴望着宝钗以后嫁给宝玉能善待自己,所以她万万不敢得罪宝钗。
就算只是一碗茶,她也不敢遵从宝玉的命令,直接献给黛玉,而是自作主张的打哈哈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这里体现的是袭人的不忠和圆滑,明显就是在巴结宝钗,两边都不想得罪。
这时候,一向宽厚大方,善解人意的薛宝钗一反常态,伸手就抢了这碗茶。她还特意说明:她不渴,只是要漱口!她不渴何必要抢林黛玉的茶?还拿了人家的茶漱口,这难道不是成心的,不是故意的吗?
要知道林黛玉有饭后喝茶的习惯,这是她来到贾府之后,跟着贾母入乡随俗,调整了喝茶的时间,她和宝玉都一样,所以袭人才会端了两碗茶来。
薛宝钗这种八面玲珑,特别喜欢察言观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黛玉的这个习惯。要知道她连宝玉身边三等丫鬟小红的底细都打探得一清二楚。
那么宝抢了林黛玉的茶明显就是故意的,她抢了黛玉的茶很可能是为了挑衅,为了示威,为了试探林黛玉。
更过分的是,她喝了一口漱口之后,把剩下的半碗茶直接塞到了林黛玉手中,摆明了就是要让林黛玉喝她自己剩下的!
宝钗反常的无礼举动,直接把袭人都给整蒙圈了,在她心里的林黛玉可不好惹的主儿!小性儿,爱闹,言语刻薄,分分钟翻脸谁的面子也不给。吓得袭人赶紧笑着说:“我再倒去。”
可是袭人万万没想到啊,林黛玉这次并没有发脾气,她甚至还笑着解释说,说自己身体不好,大夫不让她多喝茶,半杯够了,于是就喝了,还安慰袭人说:“难为你想的到”。然后她从容地把这个茶真的喝掉了。
这就是黛玉明显的在打圆场,让宝钗和袭人都有台阶可下。她是身体不好,不能多喝茶,但是绝不等于她要喝薛宝钗漱口剩下的半杯茶。贾府是何等富贵的大户人家,难道还缺一碗新茶不成?
袭人估计都惊呆了1以她有限的头脑和认知,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宝姑娘明明不渴,却偏要抢林姑娘的茶漱口,这还要当着面特特地说出来,这不是老虎头上拔毛,狮子口中夺食吗?
别人不知道宝姑娘和林姑娘的矛盾,花袭人可是比谁都清楚,这俩人从一开始就是铁定的情敌,都是要竞争当宝玉媳妇的人选,宝姑娘为什么要这么做?林姑娘为啥又能容忍宝姑娘了呢,还能给自己打圆场?
袭人不会明白的,她眼里心地宽大有涵养的宝姑娘其实也有轻狂腹黑的一面,而她认为小性儿刻薄的林姑娘,人家才是真正宽厚有气度的大家闺秀。
二、薛宝钗走上人生巅峰,旺盛的征服欲和野心燃烧,想通过她想要踩林黛玉凸显自己。
薛宝钗抢林黛玉的茶是故意的!
她故意挑明自己不渴,用来漱口!
她把自己的漱完口的茶塞给黛玉,让黛玉喝她剩下的也是故意的!
宝钗这样做明显就是故意的当众狠狠踩了林黛玉一脚,压了林黛玉一头,她要借着这个机会凸显自己的身份,证明她自己的能力。
因为林黛玉在贾府是可以和宝玉比肩的高贵宠儿,薛宝钗大概认为当众这样踩了林黛玉就足以证明她在贾府的身份地位提升,也表明她已经连林黛玉都收服了。
她想让贾府众人明白,她薛宝钗可不是普通的商户之女,她的能力是配得上金玉良缘的,是可以征服所有人的。
不信就看看,她让侯门嫡女史湘云成了迷妹,让探春夸奖她,让大嫂子李纨推举她为诗社状元,让宝玉也夸她无所不知……现在连贾母捧在手心里的心肝宝贝,出身高贵,贾府里人人都惹不起、不敢得罪的林姑娘,也照样拜服在手下,心甘情愿喝她剩下的半杯漱口水。
总之,如今站在林黛玉的肩上,薛宝钗觉得自己真的超级厉害,倍儿有面子。
我理解的薛宝钗,她是《红楼梦》中最骄傲又自卑的姑娘,心比天高,身为没落商贾之女。不能选择的出身是薛宝钗人生永远的隐痛,是她全力想要摆脱的阶层烙印。
她利用骨血中一半继承自商人精明算计,去成全另一半她继承自贵族的野心和征服欲。她从骨子里认为商贾在尘埃,而权贵们在云端,她在《红楼梦》中辛辛苦苦的经营“金玉良缘”,不择手段,费尽心机的想要攻略宝玉,其实都是为了从商贾之女变身荣华富贵的贵族女人,那就是她的“青云之志”。
可是,薛宝钗的出身限制了她的发展,虽然有母亲薛姨妈这一条线,但是王家的舅舅们理都不理他们,只能紧紧的依附贾府求生存,求庇护。她能够得着的资源,只有一个贾宝玉而已,为了能嫁给贾宝玉,薛宝钗和薛姨妈豁出去,倒贴式提出了“金玉良缘”满贾府传播,薛宝钗天天在贾府追着宝玉,甚至不惜以美貌去吸引宝玉。
然而,宝玉不是宝钗想象中的皮肤淫滥之徒,他虽然对宝钗的妩媚丰美心动,但是他心里只想娶林黛玉,他只把薛宝钗敬为一个亲戚家的姐姐。
眼看着薛宝钗年龄越来越大,她在贾府的处境就越来越尴尬。这时候机会来了,贾母和王夫人的斗争越发激烈,王熙凤又小产病倒。王夫人自己搞不定家务事,就让薛宝钗和李纨、探春协理荣国府的中馈。
这个安排本身就是非常的狗血,什么亲戚情面帮忙之类的全都不通。薛宝钗一个未婚姑娘绝不该插手贾府的家务事。
可是宝钗明知不妥,还是接了这个活儿,而且干的是热火朝天,积极奋进,出风头把探春、李纨全都压下去。在承包大观园兴利除弊的过程中,她特意搬出王夫人抢了探春的功劳,自己做尽了人情。拿着承包大观园的红利,去笼络讨好贾府的下层婆子,顺手还给宝玉的心腹茗烟的娘找了个肥差。
探春一看宝钗这个架势,她一下子就学乖了。她不再出头多管事,凡事有人来回事情,她就问怎么不去回大奶奶,怎么不去回二奶奶?连林黛玉都忍不住夸探春。
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
探春的确是学了个乖,做起威福来的正是薛宝钗,探春一个庶女,在主母王夫人手底下讨生活,她哪里敢得罪王夫人派来的“钦差”宝姐姐呢?
薛宝钗此时真的是全书最得意的鼎盛时期了,她仗着王夫人的势,不仅在贾府管家理事,掌握权力,还搭上王子腾家的线儿去参加了王子胜女儿的婚宴,见识了很多的京城权贵圈子里的诰命贵妇们。
她哥哥薛蟠被柳湘莲一顿老拳暴揍,貌似是打的清醒了一点,主动出去学做买卖经商了。薛宝钗大概觉得薛家又有了新希望,她的人生又有了更多的可能。薛家说不定因此就要恢复当年“皇商”的体面豪富了呢!
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也十分得意,因为老太妃薨逝,贾母等有身份的诰命夫人都要外出随祭,就托付了薛姨妈在贾府照管。薛姨妈在贾府寄人篱下多年,天天在贾母、王夫人面前赔笑脸笑的脸都快僵硬了,终于等来了“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的一天。
别看书中写着“薛姨妈只不过照管他姊妹,禁约得丫头辈,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只掩人耳目的谎言罢了,且看宝玉生日宴上,薛姨妈就开始倚老卖老,摆起老太太的谱来了。
薛姨妈说:“我老天拔地,又不合你们的群儿,我倒觉拘得慌,不如我到厅上随便躺躺去倒好。
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因为就是模仿了贾母在元宵夜宴上的表现。
薛宝钗和她母亲薛姨妈一样,都属于得志便猖狂的典型,拿着棒槌当针使,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给三分染料就敢开染坊。
她们为了目的可以不顾体面,不择手段,一旦距离目标进了一些,还没等摘到胜利的果实呢,就得意的快找不着北了,不作威作福就不知道该怎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不愧是倚财仗势的金陵一霸本色。
林黛玉在薛宝钗抢茶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古代大家闺秀的气度。她虽然和宝钗已经和好,也不再计较什么金玉良缘,但是黛玉是真清高的一个才女,她不仅内心孤洁高傲,而且生活中有洁癖。
她的一颗七窍玲珑心,一双慧眼,岂能不明白那杯茶是宝玉让袭人端给她的?她也明白袭人不敢得罪宝钗,她对自己的处境在贾府的处境认识的清醒又深刻。她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她的一切依仗都随着父母双亡消散了,如今她只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真爱而已,连袭人一个奴才都敢在她面前耍心眼。
试想,如果林如海和贾敏还活着,林黛玉的身份何等的尊贵,没落商贾之女薛宝钗根本不能和她相提并论,见风使舵的奴才花袭人,绝不敢端着一杯茶在薛宝钗和黛玉之间说什么谁渴了谁先喝,就算黛玉不计较,黛玉身边的丫鬟婆子也会啐她一脸。
林黛玉的母亲可是贾府身份尊贵的姑太太,连王夫人都不敢惹的小姑子,袭人敢欺负贾敏的女儿吗?
但是,林黛玉如今是个孤女,贾母也日暮西山了,薛宝钗如今可正是王夫人眼前的红人。眼下贾母等人都不在家,林黛玉本人都在薛姨妈的照管之下,她能因为一杯茶就和宝钗翻脸吗?那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给薛姨妈找不自在?给贾母和王夫人都添堵?
林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荣国府生活多年,她已经再不是那个锋芒毕露的世家千金了,她更加洞明世事,洞悉人心。她一个有修养的贵族千金,怎么会为了这种小事去和宝钗斤斤计较?那岂不是把自己摆在了和薛宝钗一样的轻狂的水平线上去一分高下,也太有失身份了。
林黛玉面对薛宝钗这次的挑衅,选择了和贾母面对王夫人挑衅一样的态度。那就是包容,这是真正的古代大家闺秀气度,格局大,胸襟广,眼光远,懂得包容,不会在这些小事上争长短,论得失。
而薛宝钗追求的就是权势和荣华富贵,当她拥有权势之后,也不过是想要仗着权势去欺负人,以此来显得自己很厉害,想让更多人高看她一眼。因为她一直都因为出身自卑,所以总想拼命地用这种方式来弥补。
林黛玉喝了薛宝钗的半杯剩茶,可薛宝钗也不过只是得意了这一时半刻。本质上薛宝钗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她依然是金陵没落商贾之女,而林黛玉虽然孤弱,却不会因为喝了这半杯剩茶就跌了她列侯世家贵族千金的身份。
林黛玉这样做看似是顺了宝钗的心,其实她是全了贾母和王夫人的体面,圆的是贾府和王家的关系,因为薛宝钗是王夫人和王家的亲戚,如果林黛玉真的因为这件小事和宝钗彻底闹翻闹僵,长辈们的脸上也都不好看。
鲁迅先生有句话怎么说的:“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林黛玉给了薛宝钗面子,其实真正懂礼数的人看在眼里,赞赏的只会是林黛玉,薛宝钗看似占了便宜,实际上落了下乘。贾府的人,从主子到奴才都是懂礼仪的,薛宝钗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压了林黛玉一头,其实也只能是惹人笑话罢了。
末了,说回喝茶这个细节,个人理解这就是在暗示钗黛的结局。宝玉的婚事原本就是黛玉的,袭人相当于是宝玉的妾室,虽然没名分但是有实情,妾室给主母敬茶是正常的流程。
所以,作者安排袭人端茶来给黛玉献茶,但是宝钗劈手就抢走了。很可能预示在八十回之后,黛玉和宝玉订婚,但是有一些未知的原因,导致黛玉没能嫁给宝玉,而宝钗和宝玉结婚了。
但是宝钗终究也没福气喝袭人这碗茶,宝玉半路悬崖撒手出嫁了,宝钗守了活寡,孤苦半生,两人的夫妻情分不过就像那口茶一样,喝都没喝进去,漱漱口之后就吐了,不过走了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