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笔记:
一个正常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你怎么能让那么多的人,一边要忍受生活的苦楚,一边还要忍受无尽的污名化和羞辱呢?凭什么得到了时代红利的人不但不感激这个社会,反而要羞辱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呢?精英们挣到的钱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穷人们的劳动吗?精英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他们就没有受到过他人的一丁点的帮助吗?你让那么多的人成了被羞辱的一方,他们能不恨那些精英吗?这个社会能不撕裂吗?
我个人浅薄地觉得:如果你现在做的事儿、度过的日子,你不会后悔、而且对他人也有正向意义,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我在朋友圈里也看到有人是认同李先生(李佳琦)这个观点的(工资没涨是因为不够努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只是觉得李先生说这话的场合不对但这话本身是没错的,那些穷鬼就是因为不努力,努力一点不就能致富了吗?朋友们,你们凭直觉,认为穷人就是因为不够努力才穷的吗?你们可以把答案打在弹幕里哈。
我的古早粉丝可能看过我在两年前推荐过一本桑德尔教授写的书:《精英的傲慢》,书里的观点我无比认同,桑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模样,他的这本书就回答了我上面问的那个问题,那个问题反过来问更好理解,那些义正词严地指责穷人的精英们真的就是完全靠努力变成精英的吗?......一句话概况这本书就是:为什么优绩主义是错的?书里用的比较多的词是“优绩至上主义”,(跟优绩主义)是一个意思。那啥是优绩主义呢?就是字面意思,人们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公平竞争,成绩优异者获胜,因此大学就应该录取成绩最好的学生,收入高的职位应该给能力强的人,优绩主义伦理的核心是:无论你出身多低,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成功就是对努力的奖赏。剪辑听完马上就说:“优绩主义也没毛病啊,你是不是故意找骂?”但这个逻辑反过来就是:我成功就是因为我努力,你不成功就是因为你不努力,这就是李先生这句话的根本逻辑,无良一点说就是“我每年挣18个亿是因为我足够努力,你买不起79块的眉笔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有无良自媒体还给李佳琦算了算哈,从2015年进入化妆品行业到2021年成为“淘宝一哥”,李佳琦的收入翻了60万倍,我就想问李先生一句话:一个正常人需要怎么努力才能在短短6年内收入翻上60万倍呢?一年收入翻10万倍是大概率事件吗?我想任何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出一点,就是世间大多数事儿都不是你努力就可以的。决定成功的因素太多了,努力很多时候只是因素之一,在很多时候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那些在房地产行业狂飙突进的年代,通过买房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真的是靠努力吗?那些靠颜值在流量世界赚得盆满钵满的人,真的是靠努力吗?那些国民老公、超级富二代们受到万人敬仰,真的是靠努力吗?我一直都说: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一胜九败,一将功成万骨枯!李佳琦只看到自己在短短六年里实现了阶层的电梯式跃升,但他看不到全国有数以千万计的主播大多在苦苦挣扎,一定有人比他卷,一定有人比他还努力,但为什么是他成了一哥而不是别人呢?这不是努力就能解释的啊,朋友。李佳琦的成功最大的因素是他运气好猜中了直播带货的风口,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跟我们无良自媒体行业是一样的,一个热点出来了,很多时候只要你发得快流量就会好,绝大多数时候跟内容质量无关、跟努力更无关。即使不是热点,流量的成功在大多数时候也与努力无关,我见过太多太多质量很高但就是没有流量的号,你辛辛苦苦地做一千条高质量视频,也不如人家唱一句“挖呀挖呀挖”,你告诉我,他们的成功,真的是来自于努力吗?李先生也一样,18亿收入的绝大部分一定不是来自于努力,而是来自于对头部流量的垄断和对供应链的议价权。但优绩主义在理论上是有合理性的,因为它有个前提嘛,就是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公平竞争,但这种竞争只在理论上存在。
我看过一段综艺哈,是某高中高考百天冲刺誓师大会,这个综艺节目通过一些活动为他们打气嘛,他们就搞了个跑步比赛,很有意思哈。一开始大家的起跑线是一致的嘛,然后六个明星就出来了,分别提了六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往前走,走到下一条线;如果不是,就只能站在原地,这六个问题是:1、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吗?2、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3、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地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而且现在你还保持着一定的水准?4、你从小到大的旅行经历中是否有过一次出国的经历?5、你的父母是否承诺过要送你出国留学?6、从小到大你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骄傲,父母是不是一直在朋友和亲友面前夸耀并炫耀你?六个问题问完,有的孩子依然停留在原地,离最靠前的那个孩子已经最远了,他们就要从这条不平等的起跑线开始跑到终点。最前面的那个孩子其实很容易就能跑到终点了,但原地不动的那些孩子想要超过他们,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也未必能成功。为了节目效果,他们(节目组)不能让最前面的那个人直接就走到了终点嘛,但现实中,很多人就生在终点。节目里的解说词说:“你们之所以站在这条起跑线上,跟你们之前的努力并没有太大关系。”这才是社会竞争的真相:有的人生于罗马,但有的人生如骡马。如果竞争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你怎么能用竞争的结果来评判失败者呢?你怎么能说那些失败者一定就是不努力呢?努不努力只能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儿,不能针对群体,不能说工资不涨,就是因为不努力,不能说买不起你那么贵的东西就是他们不努力啊。
虽然优绩主义有着明显的BUG,但它为啥又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呢?应该说哈,它诞生的时候是有历史进步性的,优绩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尤其是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诞生之后,这个主义就成了主流的意识形态。在优绩主义诞生之前,西方世界是一个等级社会,你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是一出生就定好了的,你生在贵族家就是贵族,你生在平民家就是平民,你生在奴隶家就是奴隶嘛。中国因为有科举,稍微好一点,但爵位也是可以世袭的,士农工商也是分四等的,工商的后代也是很受歧视的,工商的后代也是有很多限制的,你要跨越阶层是非常非常难的。
资产阶级崛起之后,它就要打碎旧的社会评价体系,也要建立新的,贵族被打倒在地,资本家以及它的帮忙或帮闲成了主宰社会的精英阶层,它要让自己的社会地位有合法性,优绩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它和自由市场经济互为表里,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竞争的,你只要努力做出更好的产品,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嘛,社会竞争也是一样的,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美国梦就是这么个意思。在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能从经济发展中分到蛋糕——你这么说是没有问题的,确实所有的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但高歌猛进的时代结束之后,大家主要是在分存量资源的时候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可能生活也没咋改变;很多人没咋努力但通过切走了别人的蛋糕就变成了成功人士。但成功人士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他们是不咋关注那些loser的,成功人士觉得:他现在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都是自己应得的——这也就是桑德尔这本书核心的批判:优绩主义或者说优绩至上主义,会催生精英的傲慢,李佳琦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嘛。
......
我又想起了某个综艺里,大家回答一个冰箱里边有什么的问题,一个小姑娘就说:“冰箱里边有碗”,就遭到了明星们的哄堂大笑,冰箱里怎么会有碗呢?人怎么能吃剩菜呢?李先生和明星们离普通人是很远很远的,他们是活在天上的人,甚至不愿意低头看一下人间。但李先生上天也没几年,但他好像全然忘记了自己曾经在人间。
我个人的生活感受是:越是底层爬上来的、越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阶层跃升的人,对自己原来的阶层就越是傲慢和刻薄——或许他对于贫穷有更深的恐惧、或许他对于努力有更深的理解、或许他对于自己的过往有着刻骨的仇恨。桑德尔说:“精英阶层的傲慢反应了成功人士倾向于过度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而不记得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时机和好运。”所以傲慢的精英阶层一般都倾向于降低甚至取消社会福利,因为努力的穷人自然会走向富裕,不努力的穷人活该穷,我们的社会不应该为懒人兜底,他们主张极致的自由市场经济,主张政府啥都不要管,把一切都交给看不见的手,骨子里他们信奉的是冷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那些不努力的穷人,被进化论淘汰掉就好了嘛。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这么一句话:“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那样优越的条件。”很多人活着已经用尽全力了,你怎么还能这么冷酷地对他说:“你的不幸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呢?”桑老师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哈:“这种思维方式也有黑暗的一面,我们越是认为自己白手起家、自给自足的,就越不可能关心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的命运,如果我的成功是我自己努力实现的,那么他们的失败一定就是他们自己的错。这种逻辑显示优绩至上原则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对我们的命运负有个人责任的观念过于强烈,让我们很难换位思考。”这样的思维其实一定会导向冷酷与冷漠,一定会导向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什么会有“为富不仁”这个词呢?我想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原因之一。
优绩主义早已经和美国梦结合在一起成了美国最主流的价值观,不容任何质疑。在中国,情况可能也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2年老桑在厦门大学做了一次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市场的道德限度”。当时的头条新闻是一名中国少年为买iPhone和iPad而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老桑(迈克尔·桑德尔)就问学生们咋看这个事儿,很多学生就说:如果这个人是自愿的,那他就有权这么做;也有一些学生不同意,认为富人通过从穷人那里购买肾脏,延长自己的寿命,这是不公平的。但大厅后面的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有钱人赚了钱,就是有功劳,所以应该活得更久。”桑德尔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老教授的原话是:“我被这种厚颜无耻的优绩至上主义思维吓了一跳。”
他(桑德尔)这本书(《精英的傲慢》)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其实叫“优绩主义的暴政”,两个标题各有各的好。老桑这本书通篇都在写优绩主义的暴政,但那个暴政和精英的傲慢,密切相关。他有段话说得特别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那些人开始相信他们的成功完全是自己的功劳,因此他们理应得到成功带来的回报,他们也倾向于相信那些成就不如自己的人应该承受他们目前的境遇,对才能和成就以及谁应该得到高薪与社会尊重的这种思考方式,必然会损害社会团结,这种思考方式在赢家和输家之间挖掘了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扩大了精英阶层和同胞之间的距离,这种思考方式也给赢家带来了伤害,相信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巨大压力——无论追求成功是为了取悦父母,还是为了取悦老师和我们自己。在美国、中国和世界各地,许多天赋很高的年轻人都受到了激烈竞争的压力的伤害,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焦虑、抑郁情绪弥漫,自杀率不断上升。”
很久之前我还看到过李雪琴聊过有钱人,这个视频是前年的,那个时候他还对成功人士这种不能自理式的生活难以理解,不知道现在的她,会不会已经理解了。
成功人士为什么要坐头等舱呢?为什么头等舱、商务座有特殊通道呢?为什么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不准有外卖呢?为什么最豪奢的小区一定是封闭的、大家不容易发现的呢?除了舒适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东西可以让他们和穷人隔离开。
看完桑德尔的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这些年压倒一切的优绩主义价值观,不但使精英越来越傲慢,也使得他们和最普通的人民群众越来越难以共情。精英们不但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取得了优势,在精神和道德上也稳稳地占据了上风——因为他们的富贵靠的是努力,而那些穷鬼的悲惨是因为不努力,我说的是美国哈,大家不要多联想。很显然这是不行的,一个正常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你怎么能让那么多的人,一边要忍受生活的苦楚,一边还要忍受无尽的污名化和羞辱呢?凭什么得到了时代红利的人不但不感激这个社会,反而要羞辱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呢?精英们挣到的钱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穷人们的劳动吗?精英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他们就没有受到过他人的一丁点的帮助吗?你让那么多的人成了被羞辱的一方,他们能不恨那些精英吗?这个社会能不撕裂吗?这就是特朗普上台的原因啊。老桑花了大篇幅讨论了这件事,他回顾了2016年的总统竞选,觉得希拉里表现出来的优绩至上主义的傲慢是她失败的重要原因,希拉里说她赢得了代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的人的选票,但特朗普赢得了底层的支持;希拉里赢得了成功者的票,特朗普赢得了失败者的票。民主党曾经代表劳动人民反对特权阶层,而现在,工人兄弟选择了支持特朗普,即使特朗普是个亿万富翁。那些失落的工人们对阶层跃升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卑微地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尊重和尊严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但我们无法忍受在困顿的生活之下,我们还没有尊严。
下面的这些话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引发争议,但我还是想坦诚地说出来:我觉得一个社会是不是文明、是不是正常,就是要看它怎么对待弱势群体、看它怎么对待穷人、看它怎么对待失败者、看它怎么对待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以及最重要的是它怎么定义成功。在功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优绩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狼奔豕突的这些年,我们正在跑步进入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我们正在跑步进入一个只以财富衡量成功的社会。
你们自己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马爸爸们成了一代年轻人的偶像?我们崇拜到要叫爸爸;从什么时候开始超级富二代们开始成为一代人的老公,他骂人也可爱、他走马灯似的换网红女友也可爱、他吃个面包也可爱,真的是他人长得可爱吗?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开始频繁邀请超级富豪们去演讲,以至于那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骄傲地说出了句名言:“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台下那些中国最聪明、最有抱负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人提出异议。舆论场对财富的谄媚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比如万柳书院的那个小伙子发了条拍皮球的视频,只是因为定位在了豪宅小区里就让无数人破防,很多人就开始叫他叫少爷,还有人愿意跪下当老奴,甚至有小姑娘手写情书求爱,要去当少奶奶。你们自己看看各大平台的热门有多少是关于超级富豪们的八卦的,有多少是关于炫富的,为什么这些东西会那么有流量呢?如果一个富二代的财富是来自于他有个好爹,他在道德上有什么正当性呢?不劳而获什么时候成了一种优秀的品质了?那些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生活的老实人,为什么会被鄙视呢?他们会被贴上普通但自信的标签被无情地羞辱、嘲讽甚至谩骂。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为什么连自信都不配呢?自信的普通人是伤天害理了吗?我有时候常常忍不住问:这样的价值倾向,真的对吗?这么搞的后果就只有一个:就是所有人都“一切向钱看”,只有金钱是这个社会的底层共识。如果定义人生价值的维度只剩下钱的话,那所有人就只能在挣钱这条路上卷生卷死,所有人都活得很累、很痛苦,但所有人都陷在里面、无力挣脱。但最后,胜利者大概率是那些生在罗马的人,像李先生这样能实现阶层跃升的人是少数。
我经常会对一些看上去不是那么成功,不咋被世俗理解的人感同身受,比如做着文学梦的快递员胡安焉、比如曾经穷困潦倒但一直想当好演员的张颂文,当然后来他们都有了点名堂,所以他们的故事才能被看见嘛。但在没有成功的日子,他们也一直在那么生活。有时候成功是不需要你向别人证明的,你说服你自己就好了。我个人浅薄地觉得:如果你现在做的事儿、度过的日子,你不会后悔而且对他人也有正向意义,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成功的,虽然包括剪辑和我妈在内的99.9%的人都不这么认为,但在这件事儿上我和黄晓明一样,我不想在乎他们怎么看,我只在乎我怎么看,而且,无比坚定、从未动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