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迫症:幻想与现实

2022-11-24 10:29 作者:心理师王宇  | 我要投稿

幻想与现实

 

 当一个人活在主观的想象中太久,太深,就会分不清幻想与现实;当一个人在虚假自我中自我陶醉,他就会迷失自己。此时,他会恐惧现实,也会恐惧现实中的自己,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之中

在神经症患者幻想的世界中,他应该是尊贵的,是超凡脱俗的,是被所有人所喜爱的,是比别人都强的,是完美圣洁的。一切现实中和他幻想不一致的东西都被他认为不应该。他是病了,不过不是他认为的那样,而是他把做梦当成理想,把虚假当成现实。虽然现实一遍遍地在敲打他,不过他就是不愿意醒来。有时他竟会自负地认为,他不醒来这个世界便不存在。表面来看他的痛苦是来自于自身的缺点或症状及各种境遇的不顺,但从本质上来说,他的痛苦是来自于现实与幻想的冲突——生活和自己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一位男性患者做过这样的梦:一个小蚂蚁,顶起了一辆火车……在他的幻想中,他应该是长的帅,有能力,有钱,成功,有美女和很多朋友,但现实中他却是一个连学业都无法完成的失败者,所以他无法接受现实,情绪崩溃。之前他总是逼迫自己做到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而现在他也意识到,之前对自己的要求不是人能做的,太极端,比如,一天背300个单词,实际上他只能背30个就不错了。后来他突然意识到,在“学好”,和“不学”之间还有很大中间地带的部分,但以前他太追求完美,要么就做好,要么就一点都不做。而几乎所有的事情,他都在追求极致的完美,例如,游戏的账号如果觉得不完美,就立马注销,重新申请。他发现,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他一直都活在另一个世界,从小其实他就活在幻想里面,认为自己天生我才,但现实中他却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他无法面对真实的世界与自己。

虽然在神经症患者想象中他是不凡的,不过在现实中他却比普通人更加不幸——在幻想中他应该强大,所以他无法接受现实中的弱小;他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重,所以当有人不尊重他的时候,他会憎恨自己的无能;他应该战无不胜,所以有挑战性的事情就会让他恐慌;他应该有圣人一般的品德,当他犯了错误,或给别人带来了伤害,那么他就无法原谅他自己。


越是活在幻想的完美之中,就越无法面对现实的“丑陋”。并不是他真的不好,而是他幻想的太好了,“丑陋”只是来自于这两者的对比。他也常常会自卑,这并不是说他不好,只是他对自己提出了极致完美的要求。实际上一切都是平衡的,自负与自卑本来就是跷跷板的两头,极度的自卑来自于无限的膨胀,而极度的自负,也必然会导致自卑与自恨。

有一天,我接连接待了两个中学生,第一个女孩谈到,她期中考试第十名,结果崩溃了,甚至用圆规来划自己的手臂,但我提醒她重点学校重点班的第十名已经不错了。她谈到不行,在她眼里只有第一名才有价值,年级一百名之后的全是垃圾。而第二个男生也同样期中考结束,他虽然考了第二名,不过依然认为自己是垃圾,因为他上了一个中专学校,他认为这个学校的人都是垃圾,只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回收,而另一种是不可回收。所以进了这个学校就是进了垃圾场,他认为只有上高中,考重点,这才是正常的。我提醒他其他同学考的还不如他好,也没有如此贬低自己的时候,他谈到道:他们有问题,自己是垃圾还不知道。但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毕竟就算他上了重点,依然会有失败,依然有比他强的人,那么他又成了新的环境的垃圾了。

在如此病态的标准下,没有人能自信,没有人能过得轻松,所以患者常处于焦虑之中——他要求自己在异性面前侃侃而谈,但实际上他却紧张脸红;他幻想自己一直保持优越,但实际上他却总是无法一直名列前茅;他想要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完美无缺,但实际上他却有太多无法摆脱的人类的局限。

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患者的内心会产生极大的冲突,抑郁,自卑,焦虑,强迫,恐惧,这都是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抑郁是因为他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而自卑是因为他无法接受现实中的自己;焦虑是担心现实打破他的自负,而强迫就是试图维系幻想的努力。这一切都因为幻想而起,这一切都因为他无法面对现实,面对现实中的自己。

一位患者写到:突然想到,我之所以这么不开心,那是因为自己总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完美无缺、各方面都优秀的设定里,会为可能达不到这个人设而焦虑、惴惴不安,生怕出一点差错。有些事情我自己觉得可以了,够了,却因为害怕别人的想法,就不得不去做得更好。明明简简单单按自己的想法完成就好,何必为了别人认为我应该是优秀的而努力?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设立一个优秀的人设给别人看,然后框住自己呢?如果我本就是一个不咋地的人设,那我会轻松好多!就不必为了完美、比别人强而逼迫自己了。

如果我就是一个不够漂亮的人,那我就不必为自己的丑陋的部分而羞愧、无地自容;如果我就是一个能力一般的人,那我就不必为了表现突出而逼迫自己,比如,同样的当众发言,慷慨激昂有板有眼的是一种方式,但是没有多少亮点、但只要陈述清楚了不也是一种方式嘛;如果我就是一个没有多少朋友的可怜人,那我就不必因为担心别人怎么看而刻意交朋友……其实所有这些不同于以往的人设,才是真实的我自己。这一次,我不想再和以前一样,用尽全力证明自己,做违心的事,逼迫自己。这一次,我只想真真实实做我自己,就是这么普普通通一个人,却简单快乐


也许那些能让他痛苦的东西,反倒是在治愈他,如果不是有来自于现实中的“伤害”,那么他将永远漂浮在空中,而无法回归地面。例如,一位男性患者,在高一的时候看了一部小说,之后就幻想自己是神,可以预测未来。他自以为自己很帅,很厉害,很风光,获得了尊重,也突然觉得自己有了人格的魅力,和女生讲话也散发的自信,觉得自己像张国荣,觉得自己有巨星风范。但到了高二,随着成绩的下降,人气指数的回落,也迫使他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因为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他选择了休学。此时,就好像一个巴掌重重的扇了过来,打在了他的脸上。虽然这个“巴掌”让他“病了”,但如果没有这个“巴掌”,难道他不是病的更重?

一个人病了,到底是因为他无法直面的现实,还是因为他脱离实际的幻想?来求治的人往往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不正常,或不应该存在的症状,但对于活在幻想之中的人来说,他很可能是把本来正常的现实,当成了不正常;把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当成了一种病态的存在。此时他来做治疗只是幻想治疗师可以继续催眠他,让他继续活在理想国当中。

一位男性患者因为严重的焦虑来治疗,之前他有过惊恐发作的经历,所以就很怕自己会死掉,而最近症状发生了转移,他开始担心自己会疯掉。现在他非常敏感自己会出现各种奇怪的想法,担心自己出现“妄想”,比如,当他看到网上说精神病不敢看别人的眼睛,结果他就总是盯着自己的照片来验证自己到底敢看还是不敢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他做了很多如此啼笑皆非的事情。我提醒他也许这就是命运吧,毕竟没人能掌控一切,每个人都有死和疯掉的可能性,这一切只能面对而无法逃避。

他谈到,惊恐发作把他的安全感打破,感觉死亡和变疯和自己只有一步之遥。但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现状?谁能保证自己绝对安全,他所谓的安全难道不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幻想。虽然现在他已经睁开了眼睛看见了现实,不过他却依然不愿醒来。他幻想回到以前,他要消除这些杂念,毕竟以前他不担心这些问题,以前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是上帝的宠儿,这些倒霉的事情是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与其说现在不正常,倒不如说他之前更加不正常,毕竟之前他一直都没有活在真实的世界之中,他误以为自己是主宰,一切都掌控在他的手中。

真正可怕的不是强迫,而是患者不愿直面的现实——每个人都会死;没有人能受到所有人肯定;不存在万无一失的幸福;一个人不能绝对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绪;我们只是被命运掌控,而无法掌控命运……患者总是幻想治愈,但殊不知真正的治愈并不是维系了安全,而是直面这个世界本就不安全。毕竟,没有人能在一个不安全,不确定的世界中独善其身,如果有,也只是自己骗自己。

患者也不明白,为何对别人来说很正常的事情,却让他如此恐慌。他把这一切都推究到症状的头上,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症状惹的祸,幻想没有症状就不恐惧了。但事实上,他和常人的不同并不是在于症状,而在于他对完美幻想的执着。正因为他一直活在“天国”,所以才对“人间”如此恐惧,才把一切常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当成了洪水猛兽。

一位患者写到:其实,这么多年一想到我或许可能平平凡凡过一生就感到很绝望。我曾经恨透这个世界,恨父母,恨朋友。其实,一直让我痛苦的,是我的欲望,是我不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其实,一切的一切,就是生活啊,而我一直在抗拒着,在试图改变着,改变着一切和我理想不一样的东西。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能在高中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点,该有多好,或许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但是我后来想明白了,在我高中的时候,那些光环架在身上的时候,我是不会理解到这一点的。只有到了我真的山穷水尽,对那个梦幻中的自己绝望了的时候,我才能明白。

一些患者会在某些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活在了梦中,他觉得自己浪费了青春,没有交朋友,没有认真生活,也没有融入社会。他觉得自己人生很悲哀,浪费了很多时间,他醒悟到自己应该真诚地交流与生活。他发现自己已经活在了幻想当中,把幻想当成真实,而对现实反倒有了模糊感,所以正常人不害怕的事情,他才如此恐惧。例如,一位患者怕自己突然把水泼到别人头上,怕在公交车上摸美女屁股,也怕自己在开会的时候会大喊大叫,虽然这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他最后感慨到自己的人生白活了,自己根本就是活在虚假的人格与自我当中,一直都在扮演成一个老好人。

这个被嫌弃的小孩虽然试图用一生来医治他的童年,不过他却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为了不让虚假的自我在现实中破碎,患者的生活总是很单一,单调。正如一位患者谈到:他喜欢对未知的世界了如指掌,所以他总是玩熟悉的游戏,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他生活在一个可控的圈子里,这样就不会有意外,就不会有突如其来的现实戳破他美好的想象。如果没有这样可控和安全的环境,他宁愿一个人离群索居。他就好像是一个卧底或特工,没有人了解真实的他。人际的圈子由近到远应该有很多圈,而离他最近的第一和第二圈是没有人的,因为他怕别人走的太近而发现真实的他,所以他只是和别人维持表面友好的关系,他没有真心的朋友。


理想化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相容的,对立的。虽然理想化的自我来自于幻想,但对于缺乏爱与接纳的人来说,活在幻想中总比活在无尽的绝望中要来得好。例如,一位整天幻想自己是富二代,美女都喜欢自己的“妄想症”患者,有一天他突然抑郁了,因为一个普通的女孩拒绝了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失败,压根就没有美女喜欢自己,之前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结果他感到了绝望,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不过下次见面的时候,他又开始活在了他的幻想世界之中,又开始觉得美女喜欢他,可以挣大钱,自己又很帅,比明星都要帅。当他处于幻想之中的时候,他的抑郁就被医治了,幻想中的强大与成功,让他忘记了现实中自己的弱小与无能。但这只是暂时,毕竟这不是医治了,只是掩盖了;不是直面了,而是逃避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没有接受他自己,依然不爱他自己。当我指出,他并不帅,也不是富二代,美女也不喜欢他的时候,他讨厌我,憎恨我,就如同他憎恨无法逃避的现实一般。

当现实击溃了他如神一般的幻想,当他用来保护自己的厚厚的壳子破碎,此时,他就好像会体会到落入悬崖或陷入无尽黑暗,前所未有的恐惧向他袭来,他变得不知所措,他会条件反射地拼命地去补,就算他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毕竟,人不可能靠幻想活一辈子,一个人不能总是飘浮在空中,他总要回归地面。

这种对真实自我的脱离,却容易被患者解读成为上进心。但当我提醒患者检讨努力的动机的时候,患者往往很无辜,他认为让自己变好没有错,只是操之过急。并且反问:谁不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没有错,但这个更好的自己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幻想出来的?这到底是一种纯真的渴望,还是一种对自己无情的苛求?当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一种执念的时候,想必只是因为他害怕成为他本来的自己罢了。这一切看似是美好的追求,但结果不仅不会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反倒会更加自我憎恨。所谓更好的自己不过是一场骗局。

 

 


强迫症:幻想与现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