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博解析、参考书「几深教育」
中国农业大学是北京的8所985名校之一,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类、食品科学类的专业更厉害,经管类应该一般,名气不是很大,不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很厉害。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招生总规模约1100人。定向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数量最高不超过各学院招生计划总数的5%,人文社科领域不超过10%。中国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定向名额规定,所有委培生均按照定向就业在职人员录取,录取比例不超过10%。
中国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招生方式是申请制,先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才会进行笔试和面试的环节。
网报时间:参照招生简章
初选:次年1月/3月;复核与录取上报:次年3月/5月;
录取结果:次年6月。
进入复核人员纸质版需要提交的材料:
1.《中国农业大学2022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往届硕士毕业生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所有参加复核的学生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如专科毕业,提交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3.盖有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硕士成绩单。
4.《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定向在职人员加盖所在单位党委系统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招生单位分党委公章。
5.由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填写推荐信。
6.往届硕士生须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不少于3000字,无固定格式)。
8.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9.各招生单位要求的英语成绩要求:英语四、六级、TOEFL、雅思A类、专业英语四、八级、WSK(PETSS)、GMAT。其他英语成绩不能作为申请的报名条件,只能作为英语能力的补充材料。
10.其他可以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补充材料。
英语成绩证明:

招生目录和考试科目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0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陈锡文、程国强、郭玮、刘芳、叶兴庆、赵阳、宋洪远、姜长云、蔡海龙、陈永福、韩一军、樊胜根、付文革、韩一军、李军、林万龙、刘玉梅、马骥、任金政、司伟、苏保忠、王瑞梅、王秀清、武拉平、肖海峰、张莉琴、赵霞、吕之望、马玲、王文信、吕之望、王玉斌)
02涉农企业管理(陈红华 、吕建军)
招生人数:2021年拟招收38人
复试考试科目:
①专业英语②经济学③专业综合(含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2020年经济管理学院的招生名额拟定50人,学院资格审核通过名单180人,但是材料审核通过人数是129人。
官网指定参考书:
经济学、农经史、专业综合(含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产业组织理论)不提供参考书目。
①《改造传统农业》,(美) 西奥多·W.舒尔茨 著,梁小民 译,商务印书馆。
②《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3版)》,[日] 速水佑次郎,[日] 神门善久 著,李周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资深张老师推荐:
由于经济管理学院都会考到专业一经济学(除农业经济史外),官网并不指定参考书。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2套复习的书目
第一套: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微观)比较基础版
第二套:《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与费希尔;《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或者《微观经济学》平狄克(这套要比第一套深度大一些,中级难度)
考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选择。
2020年复核内容及成绩核算(疫情影响线上面试)
1、复核内容主要包括申请人的思想品德、英语水平、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
2、复核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外语成绩占10%、专业基础成绩占40%、综合能力占50%。思想品德考核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考核成绩不计入复核总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未全程参加复核各环节、复核总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3、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时间5分钟/人,考核成绩满分10分。
4、思想品德、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考查,时间一般为25分钟/人。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思想品德和专业基础考查,采取抽题答题的方式,时间一般为10分钟/人,考核成绩满分40分。
综合能力考查,考查方式为申请人科研情况陈述(PPT展示)、面试评委(或招生导师)现场提问和申请人回答的方式,时间一般为15分钟/人,考核成绩满分50分。
请申请人录制附带旁白的PPT(8分钟以内),内容包含个人简介、个人科研工作、攻读博士学位研修计划等方面,于6月3日15: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详见QQ群通知),以“博士复核+申请专业+姓名”命名邮件主题和附件,逾期不予以接收,请发送前核对无误,因需要提前系统置入并安排考场,不接受重复提交。
5、专业面试工作结束一天内公布复核总成绩及排名。
注意:面试环节需要当场记录,并对考生和专家小组进行现场录像;面试时间考生和专家均不得提及报考导师等个人信息,不得提问专业以外问题(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问题除外),否则面试环节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