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大家谈丨国民养老保险首款年金产品已经报批


从2021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告拟设立,到当年9月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再到今年3月下旬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开业,国民养老保险从进入大众视野到完成开业,堪称快速。
值得关注的是,国民养老保险的业务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保契独家获悉,国民养老保险首款年金产品已经报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也在积极开发中,并将尽快报监管部门审批。
据保契了解,产品“研发”是国民养老保险的一项重磅工作,在公司开业之前,这项工作就在马不停蹄开展。
在2021年8月份《国民养老的使命:以保险之名施投资之长》的分析文章中,保契曾经指出,国民养老保险不是一家普通的保险公司,而是一家承载国家使命、肩负社会责任,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的养老机构。谋划已久,应运而生。
注册资本111.5亿元、发起人共有17家公司,包括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1家保险公司和6家不同背景的投资公司……顶着耀眼光环而来的国民养老,自然被寄予厚望。
如今,国民养老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它的职责定位和行业地位,与保契之前的解析高度契合。目前公司正按照监管指引,加快加强产品研发进度和力度,以期尽快走向市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根据监管部门批复,国民养老的业务范围包括:年金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健康保险业务;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和外币资金;与养老金管理相关的咨询服务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一个鲜明的“信号”:这是一家真正意义上坚持专业性养老保险经营机构发展定位的金融机构。
虽然国民养老是国内第十家养老险公司,但与以往的养老险公司截然不同。坚守“养老”定位,弘扬“养老”初心,践行“养老”使命,是国民养老的特质和气质。
实际上,从第一家养老险公司诞生至今,养老险公司在特色化发展和差异化经营上并不如人意,有些甚至越走越偏,把精力放在发展“见效快”的短期业务上,没有充分发挥出在服务养老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
这也引来了监管部门的强力纠偏。
2021年12月,《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发布,明确要求养老保险机构强化养老属性,定位应为专业化养老金融机构,进一步突出养老特点,优化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保障等服务,提升长期服务能力。
同时,《通知》要求养老保险机构清理压降养老特点不明显的业务,终止或剥离与养老无关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压降清理现有短期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
监管部门苦口婆心,话语间留足了面子。至于养老保险机构能否悬崖勒马、照单全收、应改尽改,尚有待观察。
对于国民养老的未来,业内充满期待。
国民养老保险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养老保障的新道路和新模式;聚焦具备养老属性的业务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人群的长期养老和相关保险需求,通过推进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向社会提供差异化、辨识度高、商业可持续、易于老百姓理解的稳健适用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公司也将努力发挥股东优势,通过提高渠道便利性和产品可得性,提升经营效率和投资收益,降低销售费用和管理成本。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承载着“破局”使命的国民养老,向大家描绘了一条务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一个令人遐想的美好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在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的新征程上,国民养老并不孤单,来自监管部门的加持将起到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银保监会鼓励国民养老在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和管理机制制度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养老金融试点。
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唯有踔厉奋发向未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