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辩与博弈

2023-02-16 22:07 作者:J_VStories  | 我要投稿

此文灵感来自于不久前观摩的一场公开赛总决赛,之所以用观摩而非观看,是因为该轮比赛中的水平与语言大概是我穷极一生都难以达到的高度。自然,我个人语言水平与本身的视野、欠缺的知识限制了我最终目标的距离,但这场比赛的看点不仅仅是那几位在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辩论艺术家,还有那些夹杂在他们之中的,明显居于弱势的辩论爱好者。

这些辩论艺术家是被邀请来的,虽然我并不了解是什么动因让他们花费时间参加一场其它国家的地区公开赛,但能请到这些重量级嘉宾必然不是容易的事,更不用说那些艺术家的队友只不过是一些还未上大学的孩子们。队友是家长帮忙寻找的,队伍是平台帮忙组建的,胜负、结果则是由孩子享有的。

我这里绝不是在批评家长或孩子,抑或是那些辩论出神入化的选手。他们完全没错,让孩子更快速进步的方法,最好是跟着成熟的辩手,一场比赛之中15分钟的讨论时间带给他们太多信息,给予他们意料之外的成长,而那些选手,毕竟付出了劳动,自然值得报酬。

此文的目的,是争论辩论的目的,辩论赛有输赢,但辩论也许没有。很早之前看过的博弈论,相当经典的案例是猎鹿博弈:某村有两个猎人,他们能选择合作猎杀一头鹿,也可以选择各自猎杀一只兔子,即便猎杀一头鹿能给两个猎人带来更高的收益,但恐惧彼此不会合作猎鹿的想法会让真实的最优收益变为猎杀兔子,因此整体的收益永远在最低点。在辩论赛中的博弈逻辑是,甲乙丙丁四支队伍,假设只有一支队伍能够得到冠军而因此获得收益,那么他们都可以选择是否依赖于强力队友或是高价课程来赢得比赛,最后的结果只不过是所有人都尽其所能地投资,在这种博弈的过程之中早已忘记了辩论,只剩下了“赛”这个孤零零的字眼。

我为什么要打辩论?无非也就是为了所谓保研、成绩或是鲜花和掌声,最高尚的理由是想锻炼好英语能力。遗憾的是我不喜欢这样的目的,依照康德的观点,无论我的结果如何,我的这种目的都是邪恶的。回到开头的那些例子,请不起艺术家的家庭,孩子和辩论赛难道就无缘吗?也不见得,只要不论输赢,成长是平等的。

更遗憾的是,越来越少的(边缘)高校学生愿意真心投入英辩了,像我这样带有目的加入英辩的人越来越多。一旦他们取得不了优异的成绩,第一选择永远是退出,大家太注重“赛”了,老是忘记探寻真理的过程、交到朋友的喜悦和知识碰撞的火花。很少有人为了积累例子,读完一本厚重的书,而技巧课、分析课偏偏很受欢迎,这是恶性博弈的结果,最终都会与辩论渐行渐远。

辩论赛没错,但辩论是核心。

现在完全不在乎输赢的辩论垃圾有感

英辩与博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