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如何影响全球资本配置?

1,美元如何影响世界经济?
无论再怎么不服气,当下还是得承认:美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货币。也正因为如此,美元周期牵动着全球流动性的分配。当下A股交易低迷,北上资金不进来,也和美元加息有直接关系,因为美元利息高,国际资本与其来投你A股,还不如买美元吃利息——这个道理,恐怕没有一个股民不明白。
9月21日,美联储暗示可能会再加息,消息一出来,我一群友便在那抱怨,他是个资深股民,当包工头的,没学过经济学,但也知道“美国加息,A股就难受”,这是常识。

美元和新兴市场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来说,美元贬值,资本便流入新兴市场,使之出现景气周期,反之就是现在的情况,美元加息,新兴市场(包括大A)一片哀嚎,传导机制如下。

中国有强韧的经济基本面和庞大的外汇储备,总能熬过美元加息的影响,但一些小国,尤其是依赖大宗商品、资源品出口的,经济结构单一的小国,就难办了。比如美元一加息,国际资本就觉得持有美元比马来西亚的令吉划算,大家就对令吉没需求了,根据最基本的供求原理,令吉的“价格”也就是汇率自然会下跌,大家会拿令吉换美元,导致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少。
怎么办?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实行了资本管制下的固定汇率,用行政的力量不让令吉贬值,大家拿不到便宜的令吉去换美元,自然就减少了资本外逃,代价就是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三元悖论):一个经济体不可能同时维持固定汇率、资本自由进出、货币的独立自主性。马来西亚要维持固定汇率,又要保持独立,资本就不可能自由进出。
阿根廷选择了资本自由进出和维持固定汇率(对美元1:1),就无法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性。20世纪初,阿根廷经济恶化,照理说比索对美元要贬值,但阿根廷实行固定汇率,比索“虚高”,人们纷纷拿比索换美元,导致其外汇储备从219亿美元减少到9亿美元。后来阿根廷放开汇率,比索不再和美元1:1,而是大幅贬值70%,持有比索的阿根廷民众财富自然也大幅缩水。
2,是什么决定了汇率?
汇率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A货币相对于B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的概念。当然鉴于前面说的美元的地位,当我们说汇率的时候,实际上默认是跟美元相比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美国经济好,所以走强”,而是要看相对哪个货币而言的。可能美元相对欧元在升值,但相对日元是在贬值的,大家一样烂的时候,你没那么烂,你的货币就相对更强。

经济基本面:跟股票一样,股价是人们对一家公司进行投票,而汇率是对一国投票。一个国家经济基本面好,那么该国货币走强。
利差:影响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如果美元利息更高,那我为什么不持有美元吃利息呢?
央行的态度:现在美国在加息,但我们不跟随,坚定地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
国际收支:比如贸易,中国对美国常年顺差,也就是美国人总要买中国货,那么他们就需要更多的人民币来找我们买东西,毕竟其他币种,我们不收,这就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是我们吭哧吭哧,辛辛苦苦做了好多裤子、鞋子赚美国人的钱,最后还是不得不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去买石油(因为石油必须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为什么强势?因为石油。
从国际收支的角度可以说明,为什么美元加息,美国反而吸收了流动性。美国是典型的消费国,贸易收支总是逆差(要找中国人买东西),按理说美元会因此持续贬值,但另一条腿——资本收支——总能顺差。因为全球都认美国国债,那么提高美债收益率,资本就来买,美元就回流了。这就为什么我们说石油和美元,是美国的两大霸权基础。
加入WTO以后,中国因为赚了很多dollar,外汇占款太高,会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我们就拿赚来的美元去买美债。虽然美元回流到美国,导致美元坚挺,但我们手上大量美债也不是白买的。如果中国不高兴,大量抛售美债,那么美债供给过剩不值钱,就会导致利率下跌,从而打击美元。
3,汇率如何影响债市和股市?
两国汇率变化,从短期来看主要是利差影响,直接来说就是影响流动性。无论是债市、股市,短期对流动性都非常敏感。贵州茅台再好,但没有资金来买,它就是涨不起来,这就是现在A股的情况。
因为美元走强,于是人们对人民币有贬值的预期,大家不要人民币了,去买美元,这就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减少。懂货币银行学的读者都明白,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来源之一,外汇储备少了,能投放的基础货币就少,于是流动性下降,利率上升,利空债券。
不懂外汇占款的,参照林教头往期文章:《一文看懂外汇占款》、《如何通过银行结售汇,预测人民币汇率》。
如果更通俗的理解就是:美国佬加息了,资金流出去了,为了阻止这个情况,我也得加息来对抗美国佬。于是利息上升,利空债券,同时因为流动性缺乏,股市表现也不好。
有人不理解:股票和债券不是替代关系吗?在林教头的另一篇文章《一个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大类资产配置模型》提到:在经济的萧条期,通胀回落,经济不好,人们有降息的预期,而低息意味着债券价格走高,利好债市;在复苏期,经济开始转好,利好股市。这说明债市和股市不是简单无脑的“替代”,本质上就是谁更赚钱的问题,无论资金是流向美元or大宗or股票orA股,都是这个底层逻辑,就像中美利差决定了短期流动性的走向,在中国的流动性不变的前提下,两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率也决定了资产配置走向,但注意我说的是“中国的流动性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因为美元加息导致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被吸走,那就股债双杀了。从经验上看,债券和股票的替代临界点,是无风险利率3%左右,当无风险利率<3%时,债券估值会高于股票。
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互相影响的,股、债、汇互相影响,但也要看情况。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美、日等),股市、汇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我国实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也就是货币当局会进行干预,这就使得在我国,只有汇率影响股市,而股市对汇率的影响不够显著。
那么,汇率和股市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也不一定。我国以及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基本上是股汇正相关的,而美日(尤其日本这种外向型经济)常见的是股汇负相关。因为美日实行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因此名义有效汇率变动不会简单地带来该国流动性的增大或减少,反而是通过国际贸易收支的方式来施加影响。日本是严重依赖外贸的,如果日元贬值,反而有利于日本经济(因为有利出口),所以日本股市会好,这就是股汇负相关的原因。而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变化无法快速出清,名义有效汇率下跌必然引起资本外流,央行干预又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股汇正相关。我国又是贸易大国,又是新兴经济体,所以汇率和股市的关系较为复杂,2007年那波牛市就是人民币贬值导致出口繁荣,从而引发了牛市,而现在出口不好,人民币贬值的逻辑反而是被美元吸走流动性,导致A股熊市。所以简单地说人民币贬值一定会导致股市怎么样,是说不通的,要看哪条因素占据主要矛盾。
4,美联储降息如何影响大类资产?
美联储加息加得大家都怕了,那么问题来了:美联储什么时候会降息?降息期间经济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停滞、负增长的状态,叠加高企的通胀,是典型的“滞胀”时期。美联储的行为锚定的两个目标是就业率和通胀,起点都是通胀末期,物价缓和,通胀下降,给降息带来空间。

从历史上看,因为降息,长端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会跟着下降,股市(标普500)也会上涨,是利好股市和债市的,但是美元指数却不一定。前面说到,一国货币是否坚挺,要看经济基本面、利差、国际收支情况,而且要看相对于哪国的货币而言,而不是简单地从降息、加息就能说明问题的。
比如美元指数,其构成主要是欧元(占比57.6% )、日元(13.6%),却没有人民币,所以美元指数强弱,更多地是反映美国相对于欧元区、日本的经济情况,也就是大家一样烂,就看美国和日本、欧洲谁更烂,但中国不参与其中,不影响美元指数。当美国经济衰退时,向欧日进口的东西减少,而欧元区、日本又是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这就导致欧日比美国还烂,反而导致美元指数上升;到了衰退中后期,开始进入复苏期,美国对外进口增加,反而导致美元指数走弱。
黄金和美元则是典型的替代关系,降息不管怎么说都让美元不值钱了,加上大背景往往是美国经济不好,所以在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黄金有确定性的机会。
在华西证券的一篇研究里,美元降息也对应着世界经济共振下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同样也受到负面影响,这似乎和我们前面说的矛盾(美元涨,新兴市场不好;美元跌,新兴市场得到流动性)。我认为这里的逻辑是,要弄清楚降息和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上应该是因为经济不好,所以降息,而不是反着来(因为降息,所以导致大家经济不好)。宏观经济不是绝对从A必然能到B的逻辑,要看当时的主要矛盾和实际情况。

5,加息又有什么影响?
加息一般是因为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

从图上看,加息很直接地推高了美债收益率,而让人费解的是股市(标普500)涨幅大多数情况下依然是走高的。这是不是因为美股更反映经济基本面,而加息的时候往往是经济不错的时候,所以才会这样?事实上A股对流动性的敏感度是最高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两地股市的不同:A股更擅长讲故事,流动性高,股民就聚众XX,而美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更看重基本面,所以如果这段时期经济很好,那么盈利的增长可以抵消流动性不足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宏观经济不是因为A必然B的逻辑,是一个多因素互相影响、此消彼长的模型,当基本面、流动性反向运动的时候,要分析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可能得出的结论也完全相反。
美元指数也不一定因加息而走高,跟前面说的一样,要看美国和其他经济体谁更好,谁更烂,而不是简简单单用加息降息能解释的。从这一点看,美元走势并不是直接受货币政策影响的(事实上汇率从来就不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而是货币政策先传导到经济基本面,再从基本面去影响汇率,关键要看基本面能不能得到改善。
那么美联储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加息?这也是现阶段读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一般经济到繁荣顶点,通胀出现缓和或者直接拐头进入下行通道,美联储会停止加息,因为再加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加息的末期,往往对应经济周期从过热转向衰退下行。此时美股走势不明朗,要看基本面下行和降息预期两者谁占上风。
因为经济预期开始悲观,长端收益率下行,在衰退期,往往是配置债券的时候。
美元指数之所以此时保持强势,还是因为比烂逻辑,欧日因为美国需求下降导致出口下滑,比美国更烂,反而导致美元指数的上涨。例外的情况是1994.9-1995.2,因为德国、法国基本面变强,没有比美国烂,所以美元指数是弱势的,这充分说明美元汇率并不是直接受货币政策影响的,要看实际的基本面强弱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