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拿「酒 三角恋 殉情」对大学青春进行毒打

2023-08-22 23:59 作者:竖土不立  | 我要投稿

00:00你好,好多朋友发消息说让我介绍一本书,就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我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发消息非要介绍这本书,然后我实在 hold 不住了。那这一期聊一下挪威的森林吧,我是很多年前看的这本书,大概也是高中的时期,所以很多内容已经不记得了,然后我快速的翻了一下大概,但是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有很多内容上我不一定说的很精准,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大家都看过了。所以的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扯扯淡嘛。


00:30 

我刚才还在想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因为我印象中这是我上高中的时候看的,那也是十六七年前的事了,所以的话十五六年前,所以的话到现在来说的话,大家依然喜欢,我是觉得一有些东西是大家是没有变的。一是青春期的大家对于爱情的这种多重的矛盾的关系,三角恋的关系,这一点上是村上春树挪威森林里面写的,这最多的里面含着很多的三角恋,大概只有在青春期的时候,高中的时候,大学的时候,这种三角恋的关系才不被道德所约束。因为你一旦成年了,你一旦工作了,一旦是有了一个成年人的一个思想模式了,和你的道德观了,这时候如果你再发生三角恋的关系,是不被道德允许的,也不会被社会所纵容的。


01:19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本小说大家之所以喜欢,是村上春树用了很多很本能的写法,这种本能的写法的话,可能对于现代的很多的大学生或者高中生来说不算个什么,因为大家现在有互联网了,什么都能看到。但是的话,可能对于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段时期看到这本小说还是很震撼的,里面大量的这种男女关系的描写的话,对于我们那时候应该是很刺激的,但是说实话我,我真的回忆不起来我高中的时候看这本书的时候,当时的感受了,大概当时看的时候也是很不好意思吧。然后,哼,装正经人嘛。然后另外一点的话,我觉得村上春树在这里面用到了大量的那种很颓丧青春的那种写法,这个是符合当时的他这本小说是在 80 年代写的,但其实他写的背景是村上春树以一个渡边的这样的一个主角的身份,写的是一个大概也就是在他大学的时期,也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时间了,可能不太不是特别精准。


02:17 

在那个时期的话,日本确实受很多的美国文化的侵袭。当时的话,在 六零七零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整个的日本经济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很像现在的中国,然后当时的整个日本的,在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情况下,当时美国对日本的整个的市场是开放的。所以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有时候看 80 年代的美国的拍的一些电影,你会看到里面的其实美国家庭里面用的一些什么电子产品,什么家用电器,全都是日本货,因为当时日本货全部是进入了美国市场,美国对它大开门户,所以的话日本货一便宜,二好用,所以美国人全买日本货。


02:53 

而同时的话美国的文化也不断的进入到日本的整个的国家,所以当时的年轻人,美国,你像日本人是喝咖啡的,对吧?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的话,咖啡也就是这几年这种西方的文化才过来的。但是这个里面就很明显的看出当时的美国文化对日本年轻人的影响,包括当时的奢侈品,包括当时的他们说的一些思想观念上的一些东西等等。他们听的歌。在春上春树的这个挪威的森林里面,你会看到什么?柠檬趣味柠檬树包括一些什么披斗士,挪威的森林,这个这个书名的话就是披斗士的一首歌, Beatles 的一首歌,然后里面什么看着小说,什么菲斯杰拉德、托马斯曼的魔山等等,很多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全都是美国文化过来的。


03:36 

所以当时的这种美国文化对日本的年轻人产生了很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到后来的时候也会值得大家反思。其实在这本小说里面还有个背景大家没有注意到,然后我也不方便多提,就是日本的左翼,在这部小说里面,你会看到那个渡边说他的同学经常会在学校里面搞那种罢课,然后搞一些学生游行的运动,其实是当时的日本的左翼的一些运动。聊一下村上春树为什么要用挪威的森林作为这本小说的名字?挪威的森林的话,一方面我觉得他应该是很喜欢披斗士的这首歌,他后来有在有一个好像是他自己的写的一个散文里面有提到过他为什么想要挪威的森林,我不太记得了,大概的意思是有提到:一挪威的森林的话,他想其实在日文里面翻译的意思就是因为在北欧挪威那边有很多的树木,在那种丛林里面人往往就像一个在青春期一样,他走进去之后那边又荒无人烟很孤独。北屋那种地方是就是这种感觉的,然后的话就感觉就是没有方向,在那种非常的那种一个广袤的森林里面,人进去之后你不知道自己在身处在何方。


04:49 

其实披斗士最早写这首歌的时候并不是叫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应该是这样的,然后当时的话他最早他应该叫knowing she would,就是我知道她想要,就是一个讲了一个我去到一个女孩子家里面,但是我们什么也没有做,难道这样不好吗?然后虽然我知道knowing she would,我知道她想要,但是这样一个感觉,但是这个这首歌在发行的时候可能是发行商或者唱片公司是觉得knowing she would的这种说法的话,就是感觉有点下流,嗯,有点不太不太好。然后的话希望列侬把这首knowing she would这个感觉改掉,然后列侬的话就改了它的一个,取得它的一个谐音叫Norwegian wood,就是挪威的森林跟knowing she would它们两个发音是很像的,然后就这样子,然后歌词大概就变成了我去到一个女孩子的家里面,然后的话她们家里面全是一些挪威的树木做成的一些家具,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感觉。


05:44 

其实Norwegian wood的正确的翻译其实还不能叫翻译成挪威的森林,其实应该是翻译成挪威的家具,但是这样翻译成挪威的家具显得有点蠢,是吧?有点宜家了。不好意思啊,刚才好像扯的有点多了。我看到这个版本,林少华在前面做了一个序,我忘了我高中的时候看的版本有没有了,即使有的话,我那时候应该也不会看序的,这应该直接就看小说了。他这里面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就是村上春树在谈到这本小说的时候,他一再强调这本小说不是一个青春小说,不是一个恋爱小说。当时用恋爱小说来描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商业的操作方面的考虑,是唯心的说法。村善认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文体的一个小说。我大概能理解春上春树为什么会这样的强调自己,因为一般来说的话,对于一个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来说的话,他不太希望自己的小说被别人定义成一个恋爱小说,什么青春小说、爱情小说。


06:41 

就像马尔克斯,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后来他不承认他的百年孤独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大概也就是一方面魔幻现实主义其实在他之前拉美国家,拉美的很多的作家已经这样写了,包括略萨。他不太跟希望跟别人一样,因为作家写一个东西写到后期的时候,一他要就跳出这个格局,他希望自己的东西是独树一帜的,没有人有这样用过的,因为很多作家终其一生就是这个目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些作家的文学的一些东西,大家看不懂,不知道他是在怎样一个体系内,所以大家都很疑惑。


07:18 

这其实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的话,到了一定境界的话,这是他需要做的事情,他们很怕自己被框死在一个别人的格局里面,他永远都希望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做某件事情的人,被人认可的。然后其次的话,我觉得村上的话,认为他的这部小说的话被写成爱情小说的话,当然了,首先写成爱情小说,它成为了一个畅销小说,这本书是一本畅销书,但是畅销书的话,你能想到的畅销的小说无非琼瑶也是畅销小说。但是琼瑶一辈子永远都不可能跟诺贝尔文学讲有关系的,甚至他的小说跟文学性都不会太挂钩,但是并不影响他的书作为一个畅销小说,对吧?这一点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大家的就是理想不太一样,但显然春上春树希望自己是一个文学家,而不是一个畅销书作者。小说用了一个闪回式的写法。


08:10 

渡边很多年以后成为一个中年人的时候,回忆起自己大学时期认识的一个女孩,叫直子的这样的一个女孩,然后以这个作为整个的小说的开始阶段。渡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木月的,木月的女朋友就叫直子,就是直子这个女孩也就是这个小说里面的算是女一号,后来跟渡边两个人走在一起的这样的一个女孩,木月跟渡边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朋友,而木月跟直子的话,他们两个人是青梅竹马的,从小的时候就在一起了。这也是后来直子谈到了为什么他跟木月两个人,他们很早就在一起了,他们甚至在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尝试过这种男女之间的禁忌的一些事情了。但是最终直子对木月其实并没有感情,也并不愿意跟着他。这里的所谓没有感情,并不是说指的是那种精神上没有感情,而是身体上他对他没有感情,因为我在录节目,我不能用一些敏感词。为什么直子这样一个女孩跟自己青梅竹马的一个叫木月的,他们最终没有办法在身体上有产生感情的话,这个很好理解。


09:21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她就讲了一个她的,她在上海的时候,他们他爸爸妈妈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们家有个男孩跟她也一样,他们俩人就是从小青梅竹马的在一起,然后后来的话就顺理成章的,因为他们两个人长得条件还不错,都挺优秀的。那个男孩我也见过,长得也挺帅的,因为他爸爸妈妈他们两个人的双方家长都是类似于那种文工团里的,所以底子都挺好的。她永远就没办法跟那个男孩在一起,以至于他后来因为他们双方家庭已经纠缠在一起,已经很复杂了,房子什么之类的全都买了,共同掏钱还做过投资生意,导致她的人生后来她非常的苦恼,以至于她不得不想办法就出国了。


09:59 

跟这个男孩彻底的就分开来了,她说了她没法在一起的感觉,就是她认为他们俩从小在一起,甚至小的时候在澡堂那里一起洗澡,于是它产生了一种超越了两个陌生,两个那种陌生的身体的那种禁忌的一些东西,感觉了有一种伦理的观念在里面了,就像一个哥哥和妹妹一样,他产生了这种伦理的价值观,约束他的话让他在某一方面对这个男孩它会产生一些就没有没办法产生兴趣,就她会感到很恐惧。


10:32 

对这件事情,这个这一点上我觉得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就很好解决,她跟这个男孩,她的这个相当于哥哥身份的这样一个男孩,在漫长的这种生活里相处里面,他们已经产生了一种两个人就像亲戚一样的这种道德伦理上的这种观念了,这种观念的话就变成了他们两个人的一个超我,她会本能的会用这种超我的这种道德的这种完美形象来约束两个人之间的这种本我。


10:59 

就是这种本能的原始的欲望,以至于她确实没办法跟他在一起,她觉得跟他在一起的话有一种道德上的沦丧感和一种羞耻的感觉,这种感觉的话我是能够理解的。所以的话用这个例子来解决这个木月跟直子这两个人没办法在一起,我觉得是看是大家能不能理解,但是我的这种理解不一定对啊,村上春树未必是这么写的,我只是恰巧身边有这样的一个例子,然后我第一瞬间我看到这的时候,我刚才回看的时候,我第一瞬间就想到了我这个这个朋友,她当时就是这么跟我说的。


11:32 

后来木月自杀了,用在一个车里面,用那个尾气然后伸到车里面,是这样自杀的,木月自杀,村上春树没有写是什么原因?我不清楚村上春树在这部小说里面为什么会写到大量的这种死亡有关的,为此我还查了一下,当时在日本 70 年代左右,确实日本有几个大的自杀的,自杀人数比较多的一个这样的一个时期,一个是四五十年代、 50 年代,我觉得那个是跟战争有关系了。然后第二个就是六七十年代,然后八九十年代那个就很好理解了,是当时日本整个经济泡沫的一个崩塌,所以的话整个的很多人压力太大了,于是选择了自杀。然后在这个七八十年代的,这个的话我不太清楚,我以前看过一个美国人写的一个日本的人的性格的一个介绍,就是挺有意思,叫菊与刀。我觉得喜欢研究日本人性格的话,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他讲了日本人底子里面的那种一矛盾二它是一个作为岛国,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他们的人的性格里面有一种台风的性格,就是你会看到姜文那个鬼子来了里面他们说那个日本人就是小日本子,就觉得怪怪的,一会哭一会笑,一会闹,一会就开始写诗了。就是很奇葩,日本人的性格里面确实有这种台风的性格,跟岛国有关系。


12:52 

然后另外一点的话,我觉得日本人的这种受到了一受到了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非常的宣扬这种死亡的这种美感,人的这种自杀的这种美感,他认为人的这种面对用自己解决自己的话,它是一种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感。另外的话,日本人又有一种特别的物哀的美,就是樱花,日本人非常推崇樱花,你知道吗?樱花是很短暂的,侯孝贤在他的某一部电影里面,我忘了,他也提到过,说当时的日本有些年轻人,他们认为人的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候,那么为了如何留住这种美好,那就毁灭掉他。


13:27 

三岛由纪夫在他的那个金阁寺里面也是这样的,金阁寺太美了,那么如何留住他的美?那么我跟他一起让他消失,这是留住一种美的,它是一种变态的一种想法。这一点其实跟美国的主流的思想对生命就不太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更多的我们传递的这关于这种理解上的东西,我们跟为什么接受西方的这种主流思想是有道理的,因为西方的价值观里面认为生命是至善的,是很崇高的。


13:53 

你的生,你的人生中遇到了再多再多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你的各种价值观思想,什么儒道什么之类的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最重要的你可以活得像条狗,但是请尊重你的生命,这是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也是我比较认同的一个价值观。另外菊与刀里面我记得他说到了日本人的这种道德标准也是非常的极端的,甚至有一点极端到变态的。你看,在日本人当时有一个切腹,就是认为我做一件事情我没有做到,我要谢罪了,咔,把自己切腹了,用自己的生命来谢罪。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东西,这是武士道精神的带来的一些影响,所以至于日本人在这种因为道德的这种强压下,导致他们反而在感官欲望上非常的开放。


14:37 

这就是菊与刀里面分析的,我当时看了之后我觉得特别的有道理,因为我们理解中,因为日本人在这种感官刺激上面,他们是相对于在亚洲国家里面来说的话,相对来说是非常开放的。但这种开放的背后的原因却是因为他们这种道德上的极度的这种高压,他们对他的这种道德观其实要求是很高的,这种要求很高的人的情况下,他们反过来他们总要宣泄,那么于是他的这种身体的这种,或者叫做感官上的这种寻求的这种刺激,他们反而无比的就是纵容大家。


15:07 

关于直子这个女孩,我看了之后我自己的感觉跟大家不一定一样,我其实有点害怕这种女孩,我其实挺,我不清楚我以前高中的时候是不是喜欢这样的女孩,我觉得那时候应该是喜欢的,因为它代表了某一方面的精神上的一些想象,就是他可能精神上是很相对来说是很专一的,很单纯的。然后其次他整个描述的那种感觉的话,也是一个非常文静的、柔弱的,然后甚至有点纤弱的,有点病态的这样一个女孩。这个可能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大家的年轻人,由于互联网产生之后的话,大家的思想更加的会更加的节奏,会更快。


15:49 

但是对我高中的时候的话,可能是很多很大一部分男孩子心目中所想象的那种女生的一个形象,因为我们那时候对那种非常的厉害的女孩子多多少少是有些害怕的,我们更倾向于说传统的这种美学里面的这种女孩子的形象,甚至有点林黛玉的病态的形象了,直子的话,后来因为她始终办不了她的木月这个男人,然后的话身体上就是确实他就像说的一样,她身体上确实是那种很病态的一种感觉。然后他去到了一个疗养医院里面,然后她就这样子跟渡边两个人就是分开来了,然后渡边的话在他的学校里面认识了另外一个女孩子,就叫绿子的这样一个女孩,绿子是怎样一个女孩,绿子的话家庭,她的父母对她的话应该不是特别好,所以她是比较早熟的那种,早早的就承担家庭的很多条责任的那种女孩。


16:37 

她跟她姐姐两个人一起开经营一家书店,这个书店原本是她爸爸经营的,后来的话,她妈妈去世之后,她爸爸也就得病了,于是就在医院里面度过了她的最后的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然后她爸爸大概是对她妈妈的爱是超过了对他们两个女儿的爱。她爸爸说过一句话,说你们妈妈的死,我宁可用你们两个人的命去换她。


17:00 

所以绿子这个女孩是一个非常的生活里的这样一个女孩,很有生活的气息的,然后被生活会打磨的比较现实的这样一个女孩。而直子的话是一个精神世界的一个很飘渺的一个女孩,不接近于现实生活的一个病殃殃的一种病态的一种感觉,很像是什么?很像是林黛玉,但是你看王熙凤在红楼梦里面,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能看到现实中的生活的一些人的影子和样子,而林黛玉的话就像一个飘渺的,像一个写意的一种感觉在里面,直子大概也就是这种感觉,所以的话直子你可以理解成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这里面有好几段三角关系。



17:37 

渡边跟直子的这个室友叫玲子的渡边去疗养院里面看直子的时候,然后他们来到这个疗养院,这个疗养院也是我不知道村上写这个疗养院的目的是什么呀?但是我隐隐约约约觉得这个疗养院大概就是他描写了当时的一个更加像,他也说了更加像是一个公社这样的一个地方,所谓公社就是在这个里面所有的人一起生产,然后的话平均分配食物这样的一个概念。


18:04 

渡边第一次去拜访直子,去看望他的时候,然后这个玲子就出现了,这个玲子是直子的室友,玲子就说了如果你要拜访他的话,那么你们所有的对话说是说的什么东西,我要在旁边监视你们,我要在看你们这一点上感觉听上去有点很奇怪,很压抑是吧?很像 1984 那种老大哥就是你的生活,总有一个人监视着你,无时不刻的他就看着你,你人是没有隐私的。


18:32 

虽然在这个疗养医院里面,他描述的这里的环境很好,人们也很和气,大家也相互之间就是也并没有人想要哪里怎么样,但是的话,当你一个人是没有自私的,没有一个人是隐私必须全部扔出来的时候,想想是挺可怕的。这个疗养院也不是一个精神病院,就是可能大家都是一些心理上遇到过一些挫折的这样的一个人,然后来到这里寻求一些鄙视,然后在这里面就是不愿与外界的人接触,这样的一个地方门,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世外桃源这样的一个感觉的一个地方。玲子的话,她也是这里面的一个病人。玲子,为什么呢?玲子是这个小说里面相对来说年龄相对比较大的这样一个女人, 30 多岁了,当时的话渡边直子全都是一些大学生, 20 岁出头,玲子的话算是一个中年的一个女人了。玲子之所以来到这里的话,她是她的故事是这样的,她曾经是一个钢琴老师,然后的话他有一天收到了一个小孩子,一个十几岁的一个小女孩非要来他这上课,然后这个小女孩的话是一个同性恋者,她当时就是喜欢上了玲子这样的一个结了婚的这样的一个女人,然后的话他非要跟林子在一起,然后跟玲子也有过一些接触,然后后来的话玲子拒绝了她,然后他就诬陷玲子说领子对他也做了一些什么不正确的事情。然后的话导致玲子在整个的他们的那个正常的社会里面生活不下去了,身边的人也都对她有可能对她抱一些奇怪的眼神,然后的话她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她躲到了这个疗养医院里面来。


20:07 

小说的最后部分,渡边永远也不会跟直子在一起的,但是他也没有跟绿子在一起,直子后来也是自杀了,所以这部小说里面村上真的写了很多的青春期的这种放弃自己生命的事情,直子死了之后的话,玲子就从这个疗养院里面也就出来了,她没有再待在疗养院里面,然后她决定出来寻找自己的真实的人生的生活,不愿意再躲在那个地方了。


20:36 

我大概能明白村上为什么这么写啊,就直子的死的话,他村上想要表达的就是希望侄子的死能够让玲子她的这样一个室友能够有勇气接着来面对生活,就代替直子活下去这种感觉,同样的话就是她也代替了直子的另外一方面的东西。然后她从疗养院里出来之后,第一个见的人就是直子的男朋友渡边,并且他们两个人有了一次身体上的接触,我,虽然我不是特别喜欢这里的这种刻意的写法,但是的话我大概知道村上写的就是直子的死,然后又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她活下来这种感觉的东西。小说的最后阶段,渡边参加完直子的一个非常的凄凉的丧礼之后,他开始做了一个旅行,其实就是背包客的旅行,就是嬉皮士运动,但是的话嬉皮士运动就是垮掉了一代后面的一个延续,他们当时就是很多人就是像那个吉普赛人一样,就是到处流浪寻找生活的意义。你们的偶像乔布斯的话,当年也是一个嬉皮士,听着鲍布迪伦的歌,所以的话这个文化也影响到了日本,然后他遇到了一个年轻的渔夫,这个渔夫的话跟他聊了天,然后他骗了这个渔夫说自己这么丧是因为他的母亲死了,然后渔夫给了他烟跟他还给了他饭一起吃,然后最后渔夫甚至还给了他几千块钱,然后让他这个他拿这几千块钱又买了一个回到东京的回到大学的票,然后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22:11 

算是一个隐喻,就是算是在自己的生命非常的纠结的矛盾,在这个挪威的森林里面,他迷失了自己的时候,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突然前面有一个伐木工人出现了,给他开辟了一条道路,虽然这个人什么也没说,也没有说你这么走,但是的话那个人给他辟了这条路,他于是决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22:34 

小说快要结束的地方,渡边有这样一段自己的一个反思,我觉得这个是整部小说我觉得最值得拿来说一下的。然后我觉得他这也是对我来说觉得蛮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他开始回忆起高三时候第一次睡过的女友,在他身上自己做得何等残酷。想到这点我心里感到一阵冰凉,无可救药的冰冷。我几乎从未思考过她会做何感想,有何感受,以及心灵受何刺激,甚至至今都未好好想过她一下。其实她是个非常温柔的女孩,只是当时我将那种温柔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丝毫未加珍惜。她现在做什么呢?能够原谅我吗?我觉得这个算是这个小说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收尾的一个点。


23:17 

青春期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那么的理性,所以的话,既然大家都处在一个很躁动的一个很麻木的一个时期,所以很多时候我猜想有很多人做过一些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错误的事情,犯过了一些错,但是的话,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你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当时大家都很浮躁,都很本能。然后的话你伤害了别人的话,你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然而然后确实你可能也没有恶意,当你突然想起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当时的话其实是对别人是不公平的,这大概就是我们青春期常常说到的容易犯错,我们之所以犯错的话,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错误嘛,自己并不自知他是青春期的一些本能和身体的一些欲望,然后推着你然后就这样往下做的。


24:02 

当然了,还有一些很值得我们回忆起来的青春的一些很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我并不认为在高中或者大学的时候谈恋爱就是多么错误的一件事情,当然了要有正确的导向,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但是也正是因为大学里的那种爱情,他的感性原始,然后会让那种爱情显得特别的美好,它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特别理性的那种爱情。


24:27 

当然我并不是说理性不是爱情,理性也是爱情,但是理性的爱情在你生活中的话,这个爱情你考虑的因素很多,你的生活,你们两个人如何有房子,如何有自己的产业,如何维持家庭的开销等等。这种爱情的话常常不像大学的时候的那种爱情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本能,就是因为你喜欢她,所以你喜欢她,你不会考虑到其他的这个女孩子身体不好,会不会我对我以后的人生造成一些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所以那时候的爱情,往往很多年以后,你再回忆起他来的时候,你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想往美好的地方去想象他,甚至你很多年以后你都不愿意再见到这个人了,但是你得总希望这个人是活得很好的,这一点和在生活里的爱情会显得有些不太一样。生活里的爱情的话,往往两个人闹得不好了之后,很多年以后,你永远带着一种诅咒的想法,但唯独青春期的爱情,大学的爱情的话,很多年以后你带着一种祝福的想法去想要再见他。假如他日再见,我当何以贺之,以沉默以眼泪。喜欢我的视频的话点一下关注,谢谢。


25:48 

She wants a girl what should i say she ones at green.


25:59 

Dont it good nor we dont go she asked me to stand she, told me to sit anywhere so i looked around and i noticed there wasnt the chair, i sat on the road biting my time drinking a wine we talk until two and then she said.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拿「酒 三角恋 殉情」对大学青春进行毒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