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流域工程·水库·《滦河河系》《北三河系》《永定河系》
水库
《滦河河系》《北三河系》《永定河系》《大清河系》《漳卫南河系》《子牙河系》
《滦河河系》
大黑汀水库、洋河水库、陡河水库、桃林口水库、潘家口水库、庙宫水库
《北三河系》
怀柔水库、密云水库、海子水库、邱庄水库、云州水库、于桥水库
《永定河系》
友谊水库、官厅水库、册田水库
《大清河系》
口头水库、安格庄水库、西大洋水库、横山岭水库、王快水库、龙门水库
《漳卫南河系》
小南海水库、岳城水库、漳泽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
《子牙河系》
东武仕水库、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北大港水库、临城水库、朱庄水库
大黑汀水库

一、工程简介
大黑汀水库位于潘家口水库主坝下游三十公里滦河干流上,主要建筑物有宽缝式砼拦河坝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两座。右岸坝后设110千伏高压开关站一座。
主坝坝顶高程138.80m(黄海高程),保坝洪水位138.50m,正常蓄水位133.00m(与设计洪水位相同),死水位121.50m。大黑汀水库的重要作用是承接潘家口水库的调节水量,提高水位,为跨流域引水创造条件,同时拦蓄潘、大区间来水。
大黑汀水库为年调节水库,总库容3.37亿m3。主坝为二级水工建筑物,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主坝坝顶长1354.5m,最大坝高52.8m,大坝中部设有28孔溢洪道,用15×21.1m弧形门控制,最大泄洪能力为60750 m3/s。在溢洪道右侧设有8个底孔,孔口尺寸为5×10m,用5.76×10.05m平板钢闸门控制,最大泄洪量为6750 m3/s。
大黑汀水库渠首闸位于渠首电站左侧,共4孔,孔口尺寸为4×4m,用4.1×4.06m平板钢闸门控制,控制引水流量160 m3/s。渠首闸右侧设渠首电站一座,装机容量1.28万kw(4×0.32万kw)。底孔坝段右侧设河床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0.88万kw,两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16万kw,其多年平均发电量0.468亿度。
大黑汀水库以上流域面积35100k㎡,其中潘家口与大黑汀水库之间流域面积为1400 k㎡。
二、防洪标准
大黑汀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度汛指标:水利部水管(1989)11号文批准,大黑汀水库按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度汛。
三、历史运用
潘、大两水库自80年投入运行以来,最大一次洪水发生在1994年7月1日,相当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简述如下:1994年7月13日,滦河流域遭受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第二位,潘、大两水库投入运行以来第一位的大洪水。大黑汀水库入库洪峰流量2150 m3/s。由于潘、大两水库调度合理,汛前将大黑汀水库11760 m3/s的组合洪峰流量降至2000 m3/s,同时为下游错峰8小时,保住了乐亭小埝,使小埝内十二万人口的村庄,二十多万亩土地安然无恙,保住了国家投资1600万元的白龙山电站,为下游减轻了损失。

时间:2003-07-30 17:15:26
洋河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位置:
洋河水库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大湾子村北,系洋河干流上的一座大(Ⅱ)水利枢纽工程,流域面积755k㎡,总库容3.586亿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城市、灌溉供水及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2. 水库修建情况:
洋河水库由河北省水利厅设计院设计,建库工程于1959年10月下旬开始筹备,12月初正式动工,主要施工项目有大坝、放水洞和溢洪道等三大主体工程,历时九个月,于1960年8月8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的续建,主要施工项目有截水槽、大坝护坡、坝顶加高和台营公路改线等,于1960年11月初正式动工,历时九个月,于1961年7月18日竣工,并于8月20日蓄水。工程规模为百年设计,千年校核,最高洪水位64.63 m,最大库容3.53亿m3。
二、技术指标
1、流域特性:
洋河为冀东沿海独流入海的一条天然河流,上游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河北省青龙县境内,山区河道地势较陡,河道坡降为30‰左右;西支发源于河北省卢龙县境内,该支流地势较缓,河谷开阔,河道坡降为5‰右。两支流分别汇入洋河水库,出库后向南穿越京秦、京山铁路,于抚宁县洋河口村注入渤海,全长约100 km,流域面积1100k㎡。洋河流域抚宁县以北为山区,约占全流域70%,县城至万庄为丘陵地带,约占全流域的12%,万庄至入海口为冲积平原地带,约占全流域的18%,流域内植被较好,土壤侵蚀轻微,水土流失很小。洋河水库修建在洋河中上游的大湾子村北,坝址以上河长48km,控制流域面积755 k㎡。占洋河总流域面积的68.6%。库上流域基本为圆形丘陵地带,支沟多,河身短,纵坡陡,呈扇形汇水,汇流时间短,河水暴涨暴落。流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属温带季风型气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750mm,流域径流主要靠降雨补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6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5.1万吨,水库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为1200mm。历史最高洪水位58.55m(85高程,下同),发生在1977年;历史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2860m3/s,发生在1984年。
2、大坝:
拦河坝全长1570 m。
3、正常溢洪道:
正常溢洪道为开敞式,采用挑流式消能,最大下泄流量2470 m3/s。非常溢洪道型式为固定口门自溃坝,自溃坝座落在溢洪口门上。最大泄量4035 m3/s。
4、出水洞:
泄洪洞:泄洪洞为半有压圆型隧洞,最大泄量198 m3/s。
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引水隧洞为圆型有压洞,设计发电引水流量13.12 m3/s。
西干渠放水洞:型式为无压拱涵,最大引水流量11 m3/s,进口设检修、工作平板钢闸门各一扇。
引青济秦东线取水头部1号隧洞:最大引水流量7.32 m3/s,进水塔设双层取水口。
5、水电站:
水电站为坝后式,总装机容量2×800kW,设计年发电量465.8万kW·h。
6、水库淹没处理:
洋河水库征地高程为58.51m,淹没耕地2.8万亩,移民高程为58.51m,迁移人口14456人。
7、灌溉及供水:
洋河水库洋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4万亩, 灌区范围内涉及抚宁县的11个乡镇和昌黎县的4个乡镇。另外,洋河水库每年向秦皇岛市供水6379万m3。
三、水库特征值:
总库容3.586亿m3,调洪库容2.87亿m3,兴利库容0.75亿m3,死库容0.10亿m3,死水位43.61.0m,汛限水位53.51m,正常蓄水位56.31m,设计洪水位62.38m,校核洪水位65.03m。
四、防洪标准:
1961年洋河水库拦洪蓄水,基本上确定了工程规模,为百年设计,千年校核,最高洪水位64.63 m,最大库容3.53亿m3。1975年8月河南暴雨后,1976年,省防办确定洋河水库度汛按三日点雨量1100mm作为水库的校核洪水标准,洪水过程按1959年实测经验单位线放大雨型。1983年洋河水库“三查三定”分析报告,认为拦河坝64.4 m以上1.8 m高垂直墙段部分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不能承担洪水,另外非常溢洪口门存在工程问题,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以前,现状防洪保坝标准只能达到300年一遇。2000年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竣工投入运用,防洪校核标准达到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位 65.03 m,相应库容3.86亿m3。
五、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洋河水库保护着下游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区和抚宁县城及4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和5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并且水库承担着保护京山、京秦两条铁路,102和205国道以及京沈高速公路堤防洪任务。
六、历史运用
1977年最大入库洪峰为1640m3/s,汛限水位为52.31m, 7月24日1:00库水位达到52.48m,未泄洪。到7月24日18:00库水位达到54.94m,启用泄洪洞泄洪,泄量为50.9m3/s。到7月26日11:00库水位为55.23m时,泄洪洞敞泄,泄量为101m3/s。随后由于库水位的升高,泄量逐渐增大,在7月27日20:15库水位为58.50m时达到最大值144 m3/s,同时启用正常溢洪道泄洪,启用一孔,闸门开度0.75m,泄量42m3/s,共计泄量186m3/s。在7月27日23:00库水位为历史最高库水位58.55m时,启用正常溢洪道三孔,泄量为151m3/s,共计泄量295m3/s,致使东干渠渠首被冲毁,到7月30日22:00库水位为56.46m时,关闭正常溢洪道,由泄洪洞单独泄洪泄量为141m3/s,直到8月6日16:00库水位56.37m时,关闭泄洪洞停止泄洪。
时间:2003-07-31 08:42:50
陡河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位置:
陡河水库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区东北十五公里处的双桥乡冶里村北的陡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II级。
2、水库修建情况
陡河水库由河北省水利厅设计,始建于1955年11月,1956年10月完工。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地震,坝址区地震烈度为9度,经震后检查,虽未垮坝,经受了低水位时强烈地震的考验,但发现大坝发生了裂缝、沉陷、位移、冒砂、滑坡、隆起及防浪墙沉陷倒塌等现象。1976年9月提出震后修复初步设计书,10月8日开工,1977年5月完成震后复建工程,这次工程结合震害处理,提高了保坝标准。震后修复的坝顶宽度满足后来加高3.0m的要求,抗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
由于水库防洪标准偏低,在1985年被列入全国43座病险库之一,1989年进行了提高保坝标准工程,将土坝加高3.0m,坝顶高程增至44.0m,大坝长度达到7364m,水库达到了现状的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的保坝标准。
二、技术指标
1、流域特性:
陡河水库位于冀东沿海的陡河上,控制流域面积530k㎡,总库容5.152亿m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67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120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7855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4万t。历史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1320 m3/s,发生在1959年7月21日。历史最高洪水位34.21m发生在1969年9月3日。本次高程系统为大沽高程(大沽高程比85高程高1.32m)。
2、大坝:
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44.0m,全长7364m,其中主坝长1700m,位于河床及一级台地上,副坝长5664m,位于二级台地上。
3、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左坝头凤山山坡,采用挑流消能,最大泄量1200m3/s。
4、输水洞:
输水洞位于左坝头凤山山坡,为一钢筋混凝土压力圆洞,洞前设有进水塔,洞身长146.46m,最大泄量150m3/s。
5、水库淹没处理:
陡河水库征地高程为34.5m,淹没耕地2.9万亩,移民高程为37m,迁移人口8610人。
6、灌溉及供水:
陡河水库最大实际灌溉面积20万亩,年灌溉用水量为1.0亿m3;除农业用水外,水库同时还是“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担负向唐山市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任务,其中设计供水量12045万m3,每年实际供水量6500万m3。
三、水库特征值:
总库容5.152亿m3,调洪库容4.749亿m3,兴利库容0.684亿m3,死库容0.054亿m3,死水位28.0m,起调水位32m,正常蓄水位34m,设计洪水位40.3m,校核洪水位43.4m。
四、防洪标准:
水库于1956年建成防洪标准为千年设计,万年校核,设计洪水位36.47m,校核洪水位38.5m,总库容2.08亿m3。坝顶高程39.0m。
1970年续建时,坝顶高程由39.0m提高到41m,防洪标准为千年设计,万年校核,设计洪水位41.0m,总库容3.397亿m3。
1976年震害处理及加固工程确定陡河水库保坝标准采用可能最大洪水,三日面雨量1275mm,相应一次洪量5.54亿m3,洪峰流量7630 m3/s,但在震害处理施工时,省确定大坝暂只恢复到震前坝顶高程41.0m。实际防洪标准只达到五百年一遇。
1986年陡河水库提高保坝标准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保坝,最高洪水位为43.4m,坝顶高程由41.0m加高到44.0m。总库容为5.152亿m3。
五、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1、城镇及重要工、矿区:5个市县区县,48个乡镇;
2、人口数量:84.6万人;
3、耕地面积:73万亩;
4、铁路:京山铁路、唐遵铁路;
5、公路:津唐高速公路、津唐国道。
六、历史运用
1959年7月21日~22日,陡河流域降雨206.1mm,入库最大洪峰1320 m3/s,相当于市、郊区段河道泄洪能力的2倍,洪水历时36小时,一次入库洪峰总量达5900万m3,水库将这次洪水全部拦蓄,与下游错峰,在下游市区段洪水猛涨期间,最大泄量115 m3/s,下游安然无恙,当年水库蓄水8000万m3,1960年为下游供水6000万m3。
时间:2003-07-30 17:37:55
桃林口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位置:桃林口水库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二道河村滦河支流的青龙河上,是一座以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II级。
2、 水库修建情况:桃林口水库由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由武警、河北省工程局施工,总投资180434万元。水库工程1992年11月5日正式开工修建,主体工程总工期6年。1998年12月31日竣工,水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8.59亿m3。
3、桃林口于2000年8月19日 至22日通过了由水利部主持的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和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验收。工程质量总体评定为优良。
4、目前水库防洪标准为1000年一遇洪水,水库建成,每年可为秦皇岛市供水1.75亿m3,为卢龙县工业供水0.07亿m3,其余供滦河中下游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可改善灌溉面积120万亩。水库电站装机容量20000kW,设计年发电量6280万kW.h。
二、技术指标
1、流域特性:桃林口水库位于滦河支流青龙河上,青龙河发源于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南侧的平泉县台头山,流经辽宁省的凌源、建昌二县及河北省的宽城、平泉、青龙等县,于滦县境内的石梯子村汇入滦河。干流总长246km,流域面积6340k㎡,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060k㎡,流域年平均降雨量500~700mm,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8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0%。流域径流具有年内集中,年际变化悬殊的特点,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占滦河流域总径流量的20.7%,总库容8.59亿m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1089mm,多年平均输沙量386万t。由于水库建成正式运行时间较短,没有遇到大洪水。
2、大坝:桃林口水库坝址处为不对称U型河谷,宽约200多m,拦河坝由右岸非溢流坝段、电站坝段、底孔坝段、溢流坝段、左岸非溢流坝段组成,坝体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水库最大坝长500.7m,坝顶高程146.5m,最大坝高74.5m,坝顶宽度8.0m,坝上防浪墙,墙顶高程 147m,坝基采用帷幕灌浆防渗。
3、溢洪道:溢洪道设在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全长207m,溢洪道为表孔式溢流堰,一期工程设计单宽流量63.3m3/s,最大泄量22000 m3/s。
4、出水洞:出水洞包括泄洪洞和发电洞。泄洪洞设在底孔坝段,为有压短管,最大泄量1641 m3/s。
5、水电站:电站位于电站坝段下游,为坝后式发电站,设两台机组。总容量20000kW,设计年发电量6275万kW·h,实际年发电量1124万kW·h。
6、水库淹没处理:桃林口水库征地高程为144.4m,淹没耕地4.27万亩,移民高程为144.4m,迁移人口4万人。
7、灌溉及供水:桃林口水库水库多年平均调节水量6.33亿m3,每年可为秦皇岛市供水1.75亿m3,为卢龙县工业供水0.07亿m3,其余供滦河中下游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可改善灌溉面积120万亩。
三、水库特征值:
总库容8.59亿m3,调洪库容7.09亿m3,兴利库容7.09亿m3,死库容0.511亿m3,死水位104m,起调水位143.4m,汛限水位143.4m,正常蓄水位143.4m,设计洪水位143.4m,校核洪水位144.32m。
四、防洪标准:
桃林口水库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五、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水库下游涉及到102国路、205国路、三抚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秦铁路、京哈铁路及京哈通讯光缆、卢龙县城等重要交通干线、通讯干线和城镇、村庄等,
六、历史运用
水库建成后未经历较大洪水。
时间:2003-07-31 08:36:18
潘家口水库

一、工程简介
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与承德地区的交界处。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33700k㎡,占全流域面积的75%(滦河全流域面积为44600 k㎡)。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4.5亿m3,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3%(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6亿m3)。滦河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来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一年之内的来水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往往可占全年来水的80%以上;另外,来水量的年际变化悬殊,如一九五九年潘家口站实测径流量为74亿m3,而一九七二年仅10亿m3,相差七倍多。所以潘家口水库是开发滦河水利资源,调节径流,除害兴利的重要控制工程。
潘家口水库平均每年调节水量19.5亿m3,相应的保证率为75%,调节流量为68m3/s。
滦河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洪水峰高量大,一九六二年潘家口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18800 m3/s,而枯水季节时,最小流量尚不到3 m3/s。潘家口水库起到了拦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今后再遇较大洪水,如一九六二年洪水18800 m3/s,可削减到10000 m3/s,减少下游洪水灾害,并确保下游京山(北京—山海关)铁路桥行车安全。
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包括潘家口水库大坝、下池枢纽、两座副坝和坝后式水电站。潘家口水库是整个引滦工程的源头,主坝坝顶高程230.50m(大沽高程),正常蓄水位222.00m,设计洪水位224.50m,校核洪水位227.00m,汛限水位216.00m,防洪库容9.7亿m3,兴利库容19.5亿m3。以供水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兼顾防洪和水产养殖,为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29.3亿m3。
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自一九七五年十月主体工程动工,至一九八五年基本竣工。一九八八年七月通过国家验收。一期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有:主坝一座,副坝两座,坝后式电站一座15万kw常规机组一台和220千伏高压开关站一座。二期工程于一九八四年夏季开始动工兴建,主要建筑物有闸坝一座,5000kw常规机组两台,9万kw蓄能机组三台。
潘家口水库主坝为砼低宽缝重力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坝顶长1039m,最大坝高107.5m,最大坝底宽90m,大坝中间部分设有18孔溢洪道,用15×15m弧形钢闸控制,溢洪道最大泄洪能力为53100 m3/s。四个底孔,用4×6m弧形闸门控制,
两座副坝均为土坝,西城域副坝,脖子梁副坝一般情况不挡水。
坝后式水电站总装机42万kw,其中一台15万kw常规机组,三台单机容量为9万kw的抽水蓄能机组。220千伏高压开关站位于主坝后滦河右岸,其中常规机组主变容量为18万千伏安,抽水蓄能机组主变每台容量为10万千伏安,以220千伏高压经开关站输入京、津、唐电网。
下池枢纽由闸坝和电站组成,有效库容1000万m3,属日调节水库,与潘家口电站抽水蓄能机组配合使用。
二、防洪标准
潘家口水库: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度汛指标:水利部水管(1989)11号文批准,潘家口水库按千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度汛。
三、历史运用
潘、大两水库自80年投入运行以来,最大一次洪水发生在1994年7月1日,相当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简述如下:
1994年7月13日,滦河流域遭受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第二位,潘、大两水库投入运行以来第一位的大洪水,潘家口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9870 m3/s,由于潘、大两水库调度合理,汛前将潘家口水库预泄水位至207.00m,为下游错峰8小时,保住了乐亭小埝,使小埝内十二万人口的村庄,二十多万亩土地安然无恙,保住了国家投资1600万元的白龙山电站,为下游减轻了损失。
通过“94.7”特大洪水可以看出,滦河下游行洪标准偏低,障碍严重“94.7”洪水,潘家口入库洪峰流量9870 m3/s,在设计上仅相当于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但由于1962年以后,滦河一直未发生大洪水,从而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大下降,河道中住户、耕地、各类水产养殖业、水利工程等很多,给我们的洪水调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94.7”洪水如按设计要求泄洪,沿线损失和水利工程破坏程度将难以设想,所以滦河清障及防洪标准偏低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同时应加强对滦河错峰的研究工作,避免盲目错峰给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三水库带来不必要的行洪压力。
下图为潘家口水库大坝


时间:2003-07-31 08:27:44
庙宫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位置:庙宫水库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县城南30km处的伊逊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
2、水库修建情况:庙宫水库由河北省承德行署水利局设计,承德市组织施工,工程经历了1959初建,1964年度汛工程,1970年续建和1976年安全加固四个阶段。1978年6月建成,达到现状规模。水库现状防洪标准为百年设计,两千年校核。
3、2000年9月完成了庙宫水库大坝安全鉴定,2001年通过了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大坝安全鉴定结论为:工程存在下游坝坡过陡、淤积严重等较严重问题,影响大坝的安全,不能正常运行。大坝安全类别评定为三类。随后省设计院进行了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并经海委和水利部审查通过,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加固下游坝坡,增设排沙洞,更换部分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并完善电器设备,修补溢洪道、输水洞、泄洪洞等现有建筑物破损部位。
4、庙宫水库自建成至今,在防洪兴利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对促进承德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建库以来共拦蓄致灾洪水8次,防洪效益约6200万元,灌溉与发电效益1250万元,合计效益7450万元,约为水库总投资的3倍。
二、技术指标
1、流域特性:
伊逊河是滦河最大的一条支流,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发源于围场县塞罕坝南缘,在四合永镇流入庙宫水库,庙宫水库以上流域面积2370k㎡,占全流域面积的35%。水库下游河道流经隆化县和滦平县,于承德市滦河镇注入滦河,全长约200km,其中庙宫水库以上约70km。伊逊河支流较多,流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整个流域地形北高南低,海拔高程360~1400m。河曲发育,蜿蜒于群山之间,河谷宽100~2000m。水库总库容1.83亿m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467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90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460万t。历史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1920 m3/s,发生在1972年7月18日,历史最高洪水位778.85m(假定大沽高程,假定大沽基面—16.868=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发生在1994年8月27日。
2、大坝:
庙宫水库枢纽建筑物有:拦河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电站。
水库现状拦河坝坝型为均质土坝,桩号0+000~0+400段为主坝段,其余为副坝。主坝长400m,坝顶高程为787.2m,最大坝高44.2m,防浪墙高1.2m,坝顶宽5m;副坝长140m,坝顶高程为787.2m,最大坝高2.6m,坝顶宽5m。坝体基础排水采用堆石做成的排水锥形体(带褥垫)。
水库加固后,对下游坝坡在原基础上进行坝坡放缓培坡加固,坝轴线、坝高、坝顶宽度均不变,最大坝高为44.2m,坝顶高程为787.2m,防浪墙顶高程788.4m,坝顶宽5.0m,主坝长400.0m。副坝长140.0m。
3、溢洪道:
正常溢洪道位于副坝左坝头,全长210m,其中闸室段长15.0m,进口高程771.0m,堰顶高程772.4m,共两孔,孔口总净宽21.6m,由两扇10.8m×7.6m升卧式平板钢闸门控制。
4、出水洞:
出水洞包括泄洪洞和输水洞。泄洪洞位于大坝左岸,距溢洪道约110m的高山处。形式为压力隧洞,洞径4.0m,进口段长10m,启闭室段长7.5m,出口消能段长15m,泄洪洞总长230.7m。进口高程758.0m,最大输水能力为216m3/s。
输水洞位于主坝左侧,进口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塔架结构,塔架顶部设一启闭机室,最大输水能力为限泄70m3/s。
庙宫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庙宫水库除险加固后,新增排沙洞。
5、水电站:
电站在输水洞出口左侧,装有三台机组,总容量为1500kW。
6、水库淹没处理:
庙宫水库征地高程为780.0m,淹没耕地0.67万亩,迁移人口2346人。
7、灌溉及供水:
庙宫水库原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现状灌溉面积6.5万亩,年灌溉供水量8591万m3。
三、水库特征值:
现状特征值:总库容1.83亿m3,调洪库容1.08亿m3,兴利库容0.44亿m3,死库容0.64亿m3,已淤积库容0.93亿m3,死水位768.0m,起调水位768m,汛限水位773.0m,正常蓄水位778.2m,设计洪水位779.88m,校核洪水位785.7m。
除险加固后特征值:总库容1.83亿m3,调洪库容0.446亿m3,兴利库容0.242亿m3,死库容0.004亿m3,死水位768.0m,起调水位768m,汛限水位768m,正常蓄水位778.2m,设计洪水位777.59m,校核洪水位780.71m。
四、防洪标准:
1960年至1984年,防洪标准一直是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1984年7月鉴于水库淤积的影响及1981年水库“三查三定”工作,水库进行除险规划,对庙宫水库的防洪标准进行了复核,并按部颁《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规定,大于1亿m3的大(Ⅱ)型水库工程,应大于2000年一遇洪水。根据上述规定精神,结合水库的工程现状,与省设计院在1970年《庙宫水库水文分析复核报告》基础上,完成了《庙宫水库防洪标准复核报告》,1985年1月由省水利厅审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2000年大坝安全复核,水库防洪标准达到2000年一遇。
五、下游保护范围
庙宫水库防护区主要是庙宫~潘家口水库之间的隆化县城及11个乡镇8.67万多人、12.5万亩耕地和沙通线铁路65km和承围公路55km,并可能影响到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以下的广大冀东平原。
六、历史运用
以1971年7月19日为例:入库洪峰1130m3/s,泄洪洞泄洪相应出库流量49.8m3/s,削减洪峰95.6%。
1972年7月18日为例,入库洪峰1920m3/s,相应出库流量20.0m3/s,削减洪峰99.9%。
1974年7月25日为例:入库洪峰1080m3/s,相应出库流量75m3/s,削减洪峰83.8%。
时间:2003-07-31 08:29:46
《北三河系》
怀柔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名称:怀柔水库
工程位置: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西侧,潮白河支流、怀河山峡出口、怀九河于怀沙河交汇处,属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
2、工程始建时间:1958年3月
建成时间:1958年7月20日
改建时间:1964年、1976年、1988年三次。
工程建成以来发挥的工程效益:自建库以来至2001年年底累计水库来水量33.85亿立方米,供水量:162.47亿立方米。
3、工程除险加固情况
改建及加固原因:1976年水库主坝坝顶高程由65米加高到66米后,总库容由原来的0.98亿立方米提高到1.15亿立方米.水库规模已达到大Ⅱ型水库指标,工程等别为二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Ⅱ级,土坝正常运用洪水标准重现期为100年,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下限为1000年。按此标准衡量现状水库防洪能力,仅能抗御300年一遇的洪水,显然偏低。
此外,水库近邻怀柔县城,居高临下,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厂和村庄较多,京承铁路、京密公路从主坝下游附近穿越怀河,,下游怀河安全行洪能力不到200立方米/秒。因此,提高水库防洪标准,保证水库安全,成为迫切的问题。
二、技术指标
1、水库所在河系,河流:
潮白河支流怀河
水库集水面积:525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1240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0.911亿立方米
历史最大入库流量及发生时间:年最大入库流量为3855立方米/秒,发生时间1972年7月27日
历史最高洪水位及发生时间:历史最高洪水位62.13米,发生时间1973年8月17日。
2、大坝结构型式:
大坝结构型式:塑性粘土斜墙坝
最大坝高:23米
坝顶坝长:1088米
坝顶宽度:5米
坝顶高程:68.0米
防浪墙顶高程:69.00
3、水库溢洪道情况:
水库溢洪道类型:分为东西溢洪道,均为开敞式溢洪道,2孔,孔口总净宽:24米/座,进口底槛高程56.00米,最大泄流能力:东溢洪道为1545立方米/秒,西溢洪道为1491立方米/秒。
闸门形式:弧型钢闸门,闸门启闭能力:东溢洪道2*15T,西溢洪道2*10T。
溢洪道堰型:宽顶堰
堰顶高程:56.00米
消能形式:底流消能
4、水库出水洞管情况
输水隧洞:作为输水、泄洪两用。
类型:隧洞进口底槛高程:52米。
出口底槛高程:51.6米。
5、水库淹没情况
淹没高程:62.00米
迁移高程:64.13米
淹没耕地面积:8800亩
迁移人口数量:2600人
淹没村庄数量:8个
迁移村庄数量:8个
6、供水情况
供水对象:城市生活、工业及农业供水
灌溉面积:设计130万亩,现状16.5万亩
历年供水量:自建库以来至2002年年底累计供水量总量为146.07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量100.65亿立方米,农业供水量45.42亿立方米。
三、防洪标准:
原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现行防洪标准设计100年一遇,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规划的防洪标准2000年一遇。
四、历史运用
水库建成后,大于2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出现过11次;大于300立方米每秒洪峰的出现过10次;大于500立方米每秒洪峰的出现过2次;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出现过一次。出现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3855立方米每秒(1972年)。上述洪水经水库调蓄下泄时均未发生洪灾。水库的修建对怀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对潮白河可起到了削洪错峰作用。
密云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潮白河上游,属潮白河流域。
2、水库始建于1958年9月,由清华大学水利系设计,建设单位为密云水库修建总指挥部,施工单位为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8个区县民工、水利电力部所属部分工程局,1960年9月建成,工程投资43900万元。水库工程按Ⅰ等工程设计,主坝为国家Ⅰ级,溢洪道为国家Ⅱ级,隧洞及电站为国家Ⅲ级,土坝及溢洪道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主要功能是防洪、供水、发电。
3、工程除险加固情况:水库先后进行了3次主要改建和加固,1975年增设第三溢洪道,确定对部分工程加固;1976年唐山地震后,进行了加固,并增设潮、白河泄空隧洞及潮河人防洞;1998年后对部分挡水及输泄水建筑物进行了全面的安全加固。
4、工程建成以来发挥的效益:密云水库自建成蓄水运用以来,全部拦蓄了上游发生的各次洪水,使下游耕地免遭水灾,人民生命财产得到安全保护;同时为京、津、冀部分地区的工农业与城市生活用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60年到2001年,累计减淹面积为2490.07万亩次,累计供水为334.926亿立方米,累计发电为298269万度,累计产鱼量至1999年为11116.62万斤。建库以来经历最大洪水在1994年,洪峰流量达到3670m3/s。
历史经历最大洪水:自1960年水库建成运行以来,尚未发生大于十年一遇的洪水,其中,相当于十年一遇的洪水有一次(1974年),介于五年到十年一遇的有两次(1964、1973),相当于五年一遇的有一次(1994),其余洪水均小于五年一遇。相对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千年一遇)而言,建库以来所发生的洪水都是小洪水。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怀密云水库建设。在修建期间,周恩来总理先后6次来水库工地视察、指导修建工作。建成后,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林巧稚、华罗庚、万里、王宪、钱正英、张光斗、李鹏、江泽民等也曾多次到密云水库视察、指导工作。同时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友好人士和专家来水库参观。
二、技术指标
水库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水位157.5m,库容为43.75亿m3。枢纽挡水建筑物的两座主坝,五座副坝,坝顶宽度均为8m,总长4559.8m,坝顶高程160m,最大坝高66m。
枢纽输水建筑物有:白河发电输水隧洞,潮河输水隧洞,水九引水隧洞。
枢纽泄水建筑物有:第一、二、三溢洪道,走马庄隧洞(不参加泄洪),白河泄空隧洞,潮河泄空隧洞,潮河人防洞。水库主要技术指标见表6-1。
三、防洪标准:
水库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按现状执行的调度方案便可达到此标准。
四、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水库使北京、天津及河北的下游城镇、厂矿和居民免受洪水灾害,并保护下游农田600万亩。
五、历史运用
密云水库的防洪库容较大,影响洪水调度的主要因素不是洪峰流量大小,而是七天洪量。自1960年水库建成运行以来,尚未发生大于十年一遇的洪水,其中,相当于十年一遇的洪水有一次(1974年),介于五年到十年一遇的有两次(1964、1973),相当于五年一遇的有一次(1969),其余洪水均小于五年一遇。相对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千年一遇)和潮白河河道防洪标准(五十年一遇)而言,建库以来所发生的洪水都是小洪水。
下图为密云水库景色


海子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名称:海子水库。
工程位置:北京市平谷区韩庄乡,所在河流为蓟运河支流泃河。
2、工程除险加固情况
海子水库经历了初建、续建、扩建三个阶段,运行至今未进行工程鉴定。
1960年水库蓄水后,发现主坝渗漏严重,副坝下游沼泽化,经加固处理得到适当解决。
1965年汛前抗震检查时,发现副坝上游坝脚漏水。1969年续建工程中,在砂粘土地基上加铺一层粘土铺盖,扩建工程中副坝又加建防渗墙,未发现异常现象。
1970年1月中旬,水库水位达102米时,由于未采取破冰措施,主坝进水塔被挤压开裂成大小裂缝27条,缝宽3—4毫米,水位下降后采用环氧树脂灌浆处理。
1980年6月7日汛前检查,发现输水管进口闸门门槽及底板有气蚀破坏现象,原因是1978年扩建施工不慎将两个通气孔堵死,采用环氧灌浆填补处理,并打开通气孔,至少未再出现问题。
主坝左坝头上游水库内曾发现几处渗漏漏斗,扩建工程中主坝做了砼防渗墙,应注意加强观察查清问题,进一步研究处理。
3、工程建成后发挥的工程效益。
历史上经历最大洪水:1962年入库洪峰为1750立米/秒 ,经水库调节下泄量减为750立米/秒,减轻了下游淹没损失。1994年由于平谷地区普降暴雨,西峪和黄松峪水库同时泄洪,海子水库有效地拦蓄洪水,错峰时间达40小时以上,减小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减少约1亿元的损失。水库设计灌溉农田12.4万亩,累计灌溉供水90145.835万立方米,设计年发电量约415万度,共发电约2323万度。年产鲜鱼20万斤。旅游年收入约600多万元。
二、技术指标
(1)、水文
水库所在河系:海河流域
河流:泃河
水库集水面积:443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降水量:671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1617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1.3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输沙量:10.5万吨
历史最大入库流量及发生时间:年最大入库流量为1750立方米/秒,发生时间1962年7月25日
历史最高洪水位及发生时间:历史最高洪水位113.90米,发生时间1995年9月24日
(2)、大坝结构型式
主坝最大坝高为40.50米,坝顶顶长为413.00米。坝顶宽为8米。坝顶高程为118.50米。
副坝最大坝高为28.50米,坝顶宽为8米。坝顶高程为118.50米。
(3)水库溢洪道
水库溢洪道孔数为5孔,最大泄流能力为3600立米/秒。
(4)水库出水洞管情况
水库泄水底孔型式为有压钢筋砼方洞。最大泄量为193立米/秒。
(5)水电站情况
水库发电装机容量为1600×2=3200千瓦。发电机组台数为2台。设计年发电量为415万度。
(6)水库淹没情况:
淹没高程:118.50米
高程:118.00米
淹没耕地面积:8103亩
人口数量:1120户,4886人
淹没村庄数量:6个
转移村庄数量:6个
(7)供水情况:
供水对象:农业灌溉
灌溉面积:设计灌溉面积为12.4万亩,现状为7.4万亩。
历年供水量:供水总量9.17亿立方米,其中其它供水量0.14亿立方米,农业供水量9.03亿立方米。
三、水库特征值
总库容:1.21亿立方米
调洪库容:0.41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0.2835亿立方米
兴利库容:0.9455亿立方米
死库容:0.05亿立方米
死水位:89.50米
起调水位:111.00米
汛限水位:111.00米
正常蓄水位:114.50米
设计洪水位: 115.83米(百年一遇)
校核洪水位: 118.03米(“75.8”)
四、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防洪保护范围:平谷县城、镇及重要工、矿区、平谷县城、韩庄乡、夏各庄乡、英城乡、马坊乡、门楼乡、山东庄乡。
耕地面积:9.055万亩 。
人口:6.53万人。
铁路、公路(影响段落及长度):35公里及7座桥梁 。
五、历史运用
海子水库自建库以来,于1962年发生最大入库洪峰为1750 m3/s的洪水,经水库调蓄,削减为750 m3/s,大大减轻了洪水对下游的威胁。在灌溉方面,利用海子水库浇灌土地,获得大幅度增产,最高有效灌溉面积到7.6万亩。
水库建成以来,发生大于200 m3/s的洪峰12次,大于300 m3/s的有9次,大于500 m3/s的有4次,大于1000 m3/s的有1次。最高库水位出现在汛期的有12年,历年最高库水位是1987年9月4日,库水位达113.52m,相应库容0.94亿立方米。
建库后,最多的年进库水量为2.69亿立方米(1987年)。多年平均进库水量约0.94亿立方米。其中6~9月进库水量为0.83亿立方米,约占全年87.7%。多年平均放水量约0.60亿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量约占41%,弃水量约占54%。水库扩建后库容增大,1983年后很少弃水。仅1987年弃水约0.123亿立方米。水为拦洪蓄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永定河系》
友谊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位置:友谊水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交界处的永定河支流东洋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Ⅱ级。
2、设计与施工:友谊水库由张家口专区水电局完成初步设计,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扩建设计。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开始拦洪,1964年12月完成了大坝、输水洞工程,并投入运用。
3、水库加固:2000年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将水库大坝定为三类坝,为使水库达到2000年一遇,2002年开始进行以扩建溢洪道为主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工程效益:由于水库淤积,目前水库防洪标准为700年一遇洪水,经过30多年的运用,在防洪、灌溉方面均发挥了较大作用。从1960年到1997年的38年中,拦蓄100 m3/s以上的洪峰64次,其中500 m3/s以上的洪峰5次,为保护怀安县城、京包铁路、110国道、沙岭子电厂以及下游广大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灌溉方面,1960~200年累计兴利水量19.3亿m3,累计灌溉面积441万亩。
二、技术指标
1、流域特性:友谊水库位于永定河支流东洋河上,控制流域面积2250k㎡,总库容1.16亿m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4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110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82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04万t。历史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900 m3/s,发生在1974年7月31日,历史最高洪水位1191.4m(铁路高程),发生在1974年8月4日。
2、大坝:友谊水库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200m(铁路高程,下同,铁路高程-2.461=1985国家高程基准),最大坝高40m,坝顶长度287m,坝顶宽度4.0m,上游设浆砌石防浪墙,墙顶高程 1201.2m。坝坡采用干砌石护坡。
3、溢洪道:现状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流堰,最大泄流能力为1030m3/s。堰顶高程1193m,孔口总净宽43.75m,堰型为开敞式驼峰堰,无闸门控制。
4、出水洞:友谊水库出水洞为输水洞。输水洞设在拦河坝右岸山体内,洞身为圆形,洞径Φ2.2~1.8m,进口高程1173.0m,最大泄量35m3/s,进口底高程170m,洞前端设进水塔进口采用平板闸门、固定卷扬机。
三、水库特征值:
总库容1.16亿m3,防洪库容0.681亿m3,兴利库容0.533亿m3,死库容0.062亿m3,死水位1177.0m(除险加固后1185.0m),起调水位1187.0m(除险加固后1194.0m),汛限水位1187.0m(除险加固后1194.0m),正常蓄水位1193.0m(除险加固后1197.0m),设计洪水位1196.0m(除险加固后1196.8m),校核洪水位1199.6m(除险加固后1199.8m)。
四、防洪标准:
原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500年一遇洪水;续建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按现状的调度方案校核标准700年一遇洪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后,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2000年一遇洪水。
五、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1、城镇及重要工、矿区:柴沟堡镇、小算沟乡及沙岭子电厂;
2、人口数量:20万人;
3、耕地面积:38万亩;
4、铁路:京包铁路;
5、公路:京张高速公路、张怀公路、宣阳公路。
六、历史运用
1974年7月30日入库洪峰流量为900m3/s,水库全部滞蓄,削峰100%。
官厅水库

一、工程简介
1、工程名称:官厅水库
工程位置:水库位于北京市西北约80公里的永定河官厅山峡入口处,水库坝址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境内,永定河干流官厅山峡入口处。库区跨河北省怀来和北京延庆两县,由永定河库区和妫水河库区组成,是根治永定河及其流域开发的大型控制性工程,是首都北京主要供水水源之一。
水库枢纽由拦河坝、输水泄洪洞、溢洪道、水电站组成,水库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
2、工程始建时间:
工程于1951年10月开工。
工程建成时间:1954年5月竣工。
工程运行时间:1955年7月正式蓄水运行。
3、工程建成以来发挥的效益:
官厅水库运行四十多年来,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和兴利效益。
(1)防洪效益:水库防洪效益显著,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游的洪水灾害。水库建成后拦蓄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八次,削减洪峰流量70~96%,发挥了拦洪调蓄作用,使下游没有出现洪水灾害,为保障京、津、冀及永定河下游广大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极为显著的作用。
(2)历史经历最大洪水:1959年7月底到8月初官厅水库上游出现瞬时流量2660M3/秒,入库洪峰2499M3/秒。为保证水库安全,主要利用输水隧洞和发电引水隧洞,进行水库调节;共开启闸门79次,泄水1.78亿M3,最大泄量为600M3/秒。同时在官厅山峡洪水较大的情况下,为减轻下游河道负担,输水道泄流在时间上作了适当的调整,水库做了错峰的尝试。
(3)供水效益:
截止2000年,水库累计向下游供水398亿立方米,其中供京、津、冀地区农业用水8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138万亩,北京工业用水173亿立方米,城市地下补水及生活环境用水25亿立方米。为促进首都工农业发展,改善首都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4)发电效益:
官厅水库的建成为官厅山峡梯级发电创造了条件。继1956年官厅水力发电站建成以后,先后又修建了下马岭、下苇甸两座梯级电站,至2000年,三座电站共发电82亿度,为首都及华北地区提供了大量电能,缓解了高峰用电的紧张局面。
(5)综合经营效益:
水库管理者在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前后开展了绿化造林、栽植果树、发展养殖业和饮食服务等项目,五十年来,绿化荒山158公顷,生产果品120万公斤,林业技术人员引进培育的新品种——骏枣以其果大皮薄、香、甜、脆的特点成为水库的一大特产。收获粮食约150万公斤及大量农副产品,全水库捕捞鲜鱼1700万公斤。每年可向市场供应甲鱼2000公斤,水果2万公斤。
二、防洪标准
官厅水库原设计按一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一万年一遇洪水校核;1976年河南“75.8”大水后,经过复合水库防洪标准只有370年一遇,为此在1967年溢洪道降低堰顶的初步改建基础上,1975年后,开始了加固、改建和加高,经过14年的连续施工,水库防洪标准由原来370年一遇,提高到防御可能最大洪水的标准。现行水库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为今后提高供水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官厅水库的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主要有:首都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京山、京广、京九等重要铁路干线,以及京津塘、京石等重要高速公路。
四、历史运用
自1953年以来,永定河曾出现了七次大于1000m3/s的洪水,官厅水库削减洪峰数值达到70.3—95.9%,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游的洪水灾害。
1、1956年洪水
1956年官厅水库因大坝下游坡塌坑渗漏浑水,出现险情,同时京包铁路施工,为了水库安全度汛,水库水位控制在476m。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水库上游降雨较大,洪量达2.11亿m3,其中8月6日为缓解下游河道出现的斜河、横河、大溜顶冲淘刷险工和河滩,援助抢险。关闭闸门5个多小时,7日下游河道西麻各庄决口,水库再次关闭闸门,停止泄洪。8月9日17时最大入库洪峰1114m3/s,由于水库拦蓄作用和下游错峰要求,水库共下泄洪水3.70亿m3,拦洪4.63亿m3。这期间水库泄水主要利用输水洞和电站发电泄水,进行水库调节。
1959年7月底到8月初官厅水库上游出现瞬时流量2660m3/s,8月6日水库水位达477.05m。为保证水库安全,主要利用输水洞和电站发电泄水,进行水库调节,共开启闸门79次,泄水1.78亿m3,最大泄量为600m3/s。远小于下游山峡河道所能承担的2500m3/s的泄量,同时在官厅山峡洪水也比较大的情况下,为减轻下游河道负担,输水道泄流在时间上作了适当的调整。
2、1967年洪水
1967年8月初水库最大入库洪峰1500m3/s,8月27日水库水位超过478m,为考虑上游浸没和淹没,及下游防洪问题,利用输水洞和电站发电放水,共放水1.06亿m3。
1974年7月中、下旬官厅上游发生了几次较大的降水过程,洋河响水堡站最大洪峰1240m3/s,8月1日水库水位达476m,8月8日水位达477m,8月23日水库水位达到汛期最高值477.30m,相应蓄水量为7.55亿m3,水库在防洪调度上,利用排沙放水8.37百万m3,达到了有效调节水库水位的目的。
由上所述,水库在建成以来主要利用输水洞和水电站发电进行水库调节放水,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

册田水库

一、工程简介
册田水库位于桑干河中上游,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村北、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距大同市60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700平方公里(包括上游赵家窑、下米庄、薛家营、东榆林、镇子梁、恒山、十里河等七座中型水库,6618k㎡流域面积),占下游官厅水库流域面积38.5%,其中石山区3815 k㎡,土石山区3010 k㎡,平川区5260 k㎡,丘陵区4615 k㎡。干流纵坡1.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建库以来,多年平均径流量3.30亿m3,平均输沙量1200万吨,年均淤积725万m3。
水库始建于1958年3月,1960年拦洪。总库容5.8亿立方米,其中:死库容3.6亿m3,调洪库容1.63亿km3,现坝前淤积高程944.2m。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2000年一遇,下游河道为20年一遇,设计汛限水位956m,是一座式业与城市用水、防洪、灌溉及养鱼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大(Ⅱ)型水库。
二、历史运用
除险加固前册田水库属重点病险库,下地低水位运用。1960年至1970年水库月平均水位在943~944m之间;1970年至1976年因大坝加高,水库为滞洪运用;1976年后,因大坝质量有问题,没有高水位运用,一般蓄水位在950m左右,短时最高曾达953m。除险加固后,水库防洪标准提高,近年逐步提高水位运用,1995年9月30日,水库水位达956.08m,为历史最高洪水位,1995年10月22日,库水位为956.52m,为历史最高库水位。
水库的工程观测项目有:浸润线、坝基扬压力、大坝绕渗、沉陷及水平位移、防渗墙应力应变观测等。
水库1995年高水位运行以来,清泉洞渗流量稳定为29升每秒,坝体浸润线及渗水正常。主坝下游渗流量26升每秒,主坝实测浸润线低于设计浸润线。加固前南副坝当库水位953m时,下游渗水严重,加固后水位956m以上时未发现渗水,砼防渗墙效果显著。
从变形资料看,坝体沉陷趋于稳定,水库建库至今累计最大沉降量254.67毫米,累计水平位移量57mm(桩号0+557)。
水库自投入运用以来,曾拦蓄1967年8月6日一次最大洪水,入库洪峰2850 m3/t,相当频率10%,一日洪量为1.081亿m3,三日洪量为1.756亿m3,五日洪量为2.13亿m3。水库运行30多年以来,已淤积2.17亿m3,为减轻官厅水库的淤积和京津地区的防洪安全起到了显著作用。
除险加固后,水库年可向大同市和大同二电厂供水50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移山倒海20万亩,每年可捕成鱼50~70万斤,占大同市总产量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