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听起来啥样?从日本、朝鲜音乐中感受下吧!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在最近的视频节目中,Yusi从《梁祝》到《茉莉花》,再到《二泉映月》,为大家介绍了一系列的中国传统音乐。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这些中国乐曲流传到国外,被世界各地的音乐家聆听、演绎,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些乐曲,在中国传统音乐这片大海中,如同沧海一粟——中国音乐中还有太多迷人的地方值得探索。
只是在当下的音乐教育领域,西方音乐几乎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大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关注非常有限。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音乐应该被忽略和漠视。
今天,我们就借此机会,来梳理一下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对周边国家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况
中国传统音乐按地域的划分大致由以下三大来源组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
中原音乐是指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四域音乐是指除中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例如西北古代丝绸之路的西域音乐、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等;而外国音乐,顾名思义是指在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时,从国外输入的音乐及元素,比如在隋唐时期,就有大量外国音乐涌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同时也引进了乐器、乐律和音阶等。

而按照音乐的内容划分,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术界一般被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3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的朝代更替,而音乐则完成了从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
这一时期的宫廷音乐,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性特点,主要音乐形式是钟鼓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商周音乐。

公元4世纪到10世纪,被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包括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等朝代,是中国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纷纷涌入,中国传统音乐开启了国际化的新乐风:
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外来乐曲乐调、外来乐器被融入中国音乐中;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在这一时期走向世界,给亚洲许多国家比如朝鲜、日本等国的音乐带来重要影响(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详细说)。

这一时期的中国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文人音乐(古琴音乐)为辅。
其中以唐朝的歌舞大曲最具代表性。《兰陵王入阵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霓裳羽衣舞》仙乐飘飘,变幻莫测,极尽繁华和美妙。

公元10世纪到19世纪,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整理期。
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开始走近普通百姓,兼具世俗性和社会性特点。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逐步占据主流,这个阶段的音乐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反映时代社会矛盾的,也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更有表现反禁锢、争取自由和爱情生活的。
而在音乐受众上,这一时期也有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和音乐。

清朝末年以后的时期(19世纪末期以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东西方文化交汇冲撞,中国音乐艺术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雅乐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我们之前聊过中国传统音乐在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呈现,比如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引用的《茉莉花》旋律、作曲家克莱斯勒创作的、具有浓烈东方风韵的⼩提琴曲《中国花⿎》等。
但事实上,中国传统音乐影响更深的,是周边的亚洲国家。
东亚音乐文化区中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是最多的,唐宋时期的中国宫廷雅乐盛极一时,影响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老挝等国家。
宋朝时,音乐一度成为重要的外交载体,宫廷特意安排乐工到周边国家传教雅乐,也有外国使者来到中国“拜师学艺”。

中国传统音乐便是在这样的交流中远播海外,至今在亚洲某些国家音乐中依然有所保留。
比如,至今依然历久不衰的日本雅乐的来源之一,便是中国唐代的音乐。
公元六世纪,日本圣德太子摄政期间,先后十九次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唐乐,并带回日本本土。

日本雅乐保留了大量中国古乐器形制,早期时与唐乐非常相似。后来的传播中,经过与其他外来音乐的融合以及符合本土审美的改造,对音乐进行了降速和删减,成为了如今听起来极简的雅乐。
感受下这首如今成为日本雅乐代表的《兰陵王入阵曲》,有没有从中听到一丝中国古乐的味道?

朝鲜早在汉朝时,就成为了中国的册封国,自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朝鲜的高丽时代(918-1392年)是与中国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朝鲜规模性地接受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并被忠实地传承了下来。
十二世纪初,宋朝皇帝曾将中国雅乐赠送给朝鲜,同时赠送的还有乐调、乐律、演奏法以及乐谱等音乐材料,至今朝鲜雅乐仍然保持着中国雅乐中“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武佾舞”的传统形式。
到了十四世纪末,朝鲜李朝第四代世宗王时期,宫廷雅乐进一步受到高度重视,世宗王亲自动手整理宫廷雅乐;音乐家朴埂把北宋音乐理论家陈旸的《乐书》作为标准,制造了编钟、编磬、琴、瑟、笙等乐器,进一步促进了朝鲜雅乐的发展。

同朝鲜一样,越南也在很长时间内与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在文化上也受中国影响颇深。
中国宫廷雅乐在明朝时被传入越南,经过本土化传播与改造,越南雅乐在阮朝(1802-1945年)趋于成熟,成为越南宫廷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阮朝宫廷舞台的消失,越南雅乐迅速走向民间,并逐渐地方化,与民间音乐融合。
视频中是越南顺化宫廷雅乐《登坛宫》,也是越南阮朝时期的皇室颂歌。

——
没错,中国的音乐曾经影响了整个亚洲,但在中国却一度没落甚至被遗忘。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次普查,当时全国6亿人口中会弹古琴的人不足百名。

但值得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近些年逐渐兴起的非遗保护项目,也让包括古琴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重回到了人们视野当中。
不少家庭开始出现了古琴热;而古风音乐、国风音乐也在年轻人中成为风潮。
历经千年,中国传统音乐依然以傲然的风姿不断吸引着国人乃至世界的目光,或许我们也可以尝试去了解更多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知识,打开耳朵去聆听多样化的音乐,在不断探索中去传承那个古老而神秘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