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专题培训》学员与《戏梦关东》纪录片制作方座谈

2021-11-03 20:54 作者:三献志愿者诸语  | 我要投稿

现场 | 光阴之下————记《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专题培训》学员与《戏梦关东——东北二人转民间老艺人档案》纪录片制作方座谈

https://mp.weixin.qq.com/s/kkpxW3Lym5cZz_U2IIazNg

业务办公室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2019-08-11


现场 | 光阴之下

——记《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专题培训》学员与《戏梦关东——东北二人转民间老艺人档案》纪录片制作方座谈

8月10日,仍然是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

这一次不是参观,实在要说的话,是上一次参观活动的进阶版。

来到我们面前的,是纪录片《戏梦关东》的副导演许京楠和民间二人转老艺人石丫——纪录片拍摄人物之一。

《戏梦关东》的全名是《戏梦关东——东北二人转民间老艺人档案》,虽然制作团队对声名的态度极其洒脱,不过这里还是要提一下的:这部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三季的纪录片是国家广电总局2016年第四批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作品,也是2016年第六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作品。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仍在继续拍摄制作的系列纪录片,虽然资方已经从官媒投资拍摄转为个人筹资。

向前走,莫回头啊。

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副馆长王子皓向我们介绍了身为《戏梦关东》副导演的许京楠,90后,今年还不满30岁。年轻,和未必是被年轻刻意赋予的坦率和显然与年纪无关的淡定,令他的介绍极富感染力。

他坦言:拍摄之初对二人转并无什么了解,充其量只知道一些《小拜年》《双回门》之类的段子。

在打从2015年开始的三年半近四年来,在关于民间二人转老艺人的记录中,在挖掘和发现的过程中……文绉绉的说法,是与二人转相遇相知,简单粗暴地形容的话,就是“可以上台唱一段儿了”。

我们说二人转是土野之花,漫漫长路上与这花朵肝胆相照,不能不会心一笑。

《戏梦关东》主题宣传曲《浪子》PV


“喝下那妹子端起的酒哇,

哥哥我大胆在野地里走啊。

夜里头翻过了十八里沟,

我要赶上那明天的好日头哇!”

这是《戏梦关东》主题宣传曲《浪子》的歌词。

“闯荡过,闯过祸,年少轻狂犯过错。梦做破,落寞过,得过且过也堕落过。”

这是《浪子》的创作者、出品方“吾人文化”对《戏梦关东》中那些出镜的民间二人转老艺人们的部分概括。

他们“在正茂的风华踏上浪子的生涯”,从此面对的便是命运的波折和人生的挫折。

△学员们认真倾听


——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选题?

许京楠的回答是:“他们唱了一辈子没有留下一些东西,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演艺事业就是他们的生命,而我们想要留下那些乡土的、最原始的声音。”

民间二人转,是原始的、东北的声音。地方戏曲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那段历史中的生活状态、人生经历,诠释着这方水土上的人民是如何走过一段历史……我们对历史的记忆,究竟来自哪里?

我们如今的生活,兴许称不上钟鼓馔玉,但比起过去也算天壤之别,可我们依旧仍然诸多抱怨,难以自已。

过去的人又是如何生活?

他们抵挡和度过艰难岁月的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自生活反观生活,以生活照耀生活。

△许京楠副导演介绍纪录片拍摄过程


许京楠说:“几乎看不到老艺人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不抱怨、不低落,一天比一天好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他们的生活水准可能不如我们大多数人,但他们不复杂,充满希望,吃饱穿暖,已经足够满足。”

而面对《戏梦关东》的镜头,“要不要接受采访?”仍然是老艺人们纠结的问题,像手指上冻伤的伤口,微弱、持续、不剧烈却难以愈合地刺痛着。

他们需要在镜头前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失落。

这是与时代拉开了距离,被时代遗弃的一群人。

最开始坚持的东西,已经变了模样。充斥胸怀的迷茫令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对是错。是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地坚持演绎正戏,还是像越来越多的走穴艺人一样,来段儿脱口秀?相声?展示点儿更热闹的什么?

△东北二人转民间老艺人石丫


是附和当下,还是坚持自我?

而《戏梦关东》想告诉他们并一直在告诉他们:你们的坚持没有错,你们就应该这样唱下去。

“坚持自己想做的,永远不会是错的。”

人为什么对艺术感兴趣?

“艺术是人来到世上留下的痕迹之一。”许京楠说,“而对二人转老艺人而言,艺术是高于生存的存在。”

现在他们还剩下什么?像来到现场的二人转老艺人石丫的追问:“艺术仍在,可是给谁艺啊?”

“看不到正经的二人转,心痛啊。”

△石丫的搭档老艺人钱广宝刀未老


这些甚至进不了正规剧场的老艺人,依旧恪守着江湖规矩,在衣装做派上严格要求自己,“如何才能对得起观众?”是他们想的最多的问题。

年近古稀的老人,唱起二人转小帽《大将名五更》和传统正戏《大西厢》,依旧袅娜多姿,眼角眉梢是漾漾的风情。

做戏到这个地步,拿来供养艺术的已经不止是骨肉精神,而是灵魂。

可艺术又究竟要如何传?传达给谁?

△老艺人们表演时风情不减当年


《戏梦关东》打算做的,是发掘二人转老艺人真正想要保留的东西,展示给大家,以及最重要的——我们如何发现和保护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

用这种“抢救式拍摄”的方式,紧张而忧伤地做着。

镜头下拍摄过的那些面容,陆续已经离开了我们。

△乐队成员技艺不凡(板胡:刘海军;唢呐:梁广利、马龙)


如果这一代老艺人渐渐离去,还有谁会知道真正的二人转是什么样子?还有谁会记得原汁原味的、乡土的、原始的二人转是什么样子?

“我们现在仅能做的,就是用影像资料去抢救和保存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他们。”

为了那些“赶着拍赶着没”的老人。

为了那些头一天还兴奋不已在电话里频频沟通,却在当晚溘然过世的老人。

为了那些“一辈子没有解开罗裙”坚持唱自己心爱的行当(此处指二人转“上装”)的老人。

《戏梦关东》原本计划拍够一百位东北民间二人转老艺人就停止,但现在总导演李想和拍摄团队、制作组决定,只要能拍,就一直拍下去。

△老艺人们与培训班学员合影留念


坚持做下去。

哪怕从官方投资拍摄转为个人自筹资金拍摄。

哪怕人情冷暖的现实太残酷。

哪怕穷尽一生想要看看的“山外头”,其实什么都没有。

哪怕虚无的岁月不肯成就天真的幻想。

哪怕缠绵的伤痛注定奠基坎坷的生涯。

不要怕,也不能怕。

总有人,为了哪怕仍在追问所为的那份坚持,守在这光阴之下。


*文中部分语句出自吾人文化《浪子》、聆云音乐《光阴之下》


文字:高媛

图片:李卓宜、马劲

编审:孙桂林

声明:本图文版权为吉林省艺术研究院所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记《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专题培训》学员与《戏梦关东》纪录片制作方座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