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不停折腾?二战德军坦克运输车操作全过程 对此才有深刻体会
在二战中,德军所使用的装甲车辆越来越重。当这些重型装备战损或者发生故障的时候,把他们从前线运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于是,德军开始研发装备“Sd.Ah.116运输车”,包括18吨重型半履带牵引车和坦克运输车,可以运输22-23吨级的装甲车辆,比如III号和IV号坦克以及其他重型车辆。到二战结束时,德国一共生产了超过2500辆18吨重型半履带牵引车(包括各种变型车),其动力装置为“迈巴赫”HL 108型12缸引擎,功率270马力。

与其他国家装备的坦克拖车不同的是,Sd.Ah.116后部配备单独的转向架,由一个车组乘员进行控制,有助于减小转弯半径。但这样的设计,使得坦克无法直接从后面驶上拖车,所以需要分解之后才能装卸坦克。与其他德国设计的重型装备一样,完美的体现了德国人对精密机械的癖好,以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使用效果。

到达现场之后,车组乘员首先卸掉后车与平板车的连接装置。

车组乘员与坦克兵一起协作,把后车推开。

将牵引钢丝绳从18吨拖车后部拉出。

另一端连接到III号坦克上。

18吨拖车发动绞盘,将III号坦克拉到平板车上。

乘员正在指挥。

车组乘员正在对坦克进行固定。

再使用绞盘,将后车拉到平板车的后部。

乘员还需要登上后车控制方向,以便精确定位。

定位之后,车组需要再将后车与平板车连接起来。

车组乘员钻到后车底部,用特殊机构将平板车后部升离地面,固定在后车上。

18吨重型半履带牵引车发动,将拖车和坦克一起拉出。

后车驾驶员控制四个车轮的转向。

整个过程实在是折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