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阔读博日记|一句话总结了论文可以投稿的标准
论文写完了
可不可以交给导师修改呢
或者如果导师不改的话
可不可以投稿呢
我个人总结了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规定下默认前提
那就是论文的基本要素都有
比如有创新、严格推导过程、原理解释、机制发现等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
俗话说大道至简
判断标准就是“我们愿不愿意再去读自己写好的论文”
论文写得好还是写的差其实自己是有感知的
甚至会发现有部分愿意读有的部分不愿意读
那么不愿意读的部分肯定是没有写好
但是因为懒惰不想再去修改了
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读又怎么去奢望导师或者审稿人愿意读?
所以那部分肯定需要再去修改打磨的
就好似高中时写作文一样
写得好还是差自己写完都会有感受的
写的不好的时候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非常不痛快,甚至有点恶心
所以是不愿意再读自己写的东西的
有的人会说导师会帮忙润色自己的论文
但是写的不好的论文会拉长导师修改的时间
甚至直接把你的论文搁置很久
也加大审稿人拒稿的概率
自己把论文每个部分打磨得让人看着痛快
看似多花了时间
其实是在推进论文的进度
总结一下
论文可以拿出去给别人看的标准就是
“自己愿意再读论文的每个部分”
最后说个关于论文的语言表达的题外话
我还总结了"怎么让别人持续地读下去你的论文”的两个小点
第一,文字尽量使用简洁的短句
去除掉任何不必要的语言
如果阅读过很多论文就会发现
顶刊的文字都是简洁有力、读起来容易且感受到优美的
像石头在小河里清洗过一般干净却又沉甸甸的
相比之下普通sci论文才会使用很多长难句
啰嗦冗长,让人看得累的慌
第二,尽量营造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
不要总是重复说之前说过的东西
就算是重复的机制、机理、或解释等
尽量提供新的信息,比如更加深入或换个角度
不断给审稿人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