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剪辑点?抓住动作与剪辑的关联!

【感悟】剪辑点
剪辑点的位置就是我们想利用该镜头传达的信息刚好传达完毕或者我们需要的信息被完全拿走的位置,不多不少刚刚好,多一秒拖沓,少一秒不够。
up讲的是多机位对同一个连贯的动作进行拍摄,后期再在里面的每一个动作将要开始时切换镜头,不破坏动作连贯性的同时画面还富有比较强的变化,达到有趣生动的目的。up自己的例子是拿起书+翻开的两个简单动作。感觉一般来说当动作做完的时候就可以切换镜头了。比如视频里拿起书、拉枪栓的动作,也比如很多美食博主倒油的动作,当动作做完也意味着该切换镜头了。
但是动作做完切换镜头是一种剪辑点选择的依据,此外还应该有很多点。
例如为了达到丝滑的转场而进行的同一动作趋势的拆分剪辑,像往前倒并倒在床上,由于有相同的动作趋势,你可以在往前倒的趋势被察觉时切换为倒到床上的镜头,而前面的镜头可以是别的场景例如泳池,也可以是同一个房间的场景。
又例如景别越大信息量越多,和小景别相比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反应,相应剪辑点就会靠后。
再例如镜头的情绪很丰富,也要使剪辑点靠后以获得足够的时间来铺就这种情绪。
其实不管是哪种特化的依据,背后的核心都只看一个东西,就是身为作者针对需要或想传达的信息,怎么合理裁剪镜头。所以需要或者想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是一种趋势?一个完整的动作?完整的情绪?大环境和具体的场景?细节?对话?等等。
找到剪辑点裁剪出的单个镜头往往没有意义,所以这些镜头只有剪辑师才知道有什么作用,可用的信息在哪儿?比如鸡哥跳舞起飞的动作,通过在该动作中间裁剪并衔接具有相似的动作趋势的另一个镜头,达到丝滑转场的恶搞效果,那么前后两个镜头,随便哪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