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书法真迹欣赏,25个字的价值,就是461套北京四合院!

“要是能重来,我要学李白”
说到李白,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国著名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只要上过小学就能背出他完整的一首诗!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他的诗名气实在太大,以至于掩盖住了他的书法成就。
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作的《上阳台帖》。区区25个字的价值,就是461套北京四合院。但这也是他仅存的唯一一副书法真迹!

1937年,收藏家张伯驹去陶器大家郭葆昌府上做客,抬头就看到了《上阳台帖》。他一看就知道这是真迹,于是开出了20万大洋的天价,想要买下这幅作品,并且直接预付了6万大洋。
在当时,北京城一间标准四合院的售价在120~130块大洋,6万大洋能买461间四合院,20万大洋则能买1538间。没过多久“七七事变”爆发,张伯驹无法如期支付剩余的14万大洋,相当于他最后用6万大洋拿下了这幅《上阳台帖》。
后来日本人找上他想要买这幅作品,张伯驹自然拒绝。随后日本人绑架了张伯驹,并囚禁他近8个月,张伯驹始终没有交出这幅《上阳台帖》。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先生将自己的藏品无偿上交国家,因此我们现在才能看到这幅真迹。
如此珍贵的真迹我们来好好鉴赏一下!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恰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

帖前黄绫隔水上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题跋者有宋徽宗赵佶,元代的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代的乾隆皇帝等人。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如此评价李白的书法:
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诗文所掩盖了。

宋徽宗赵佶在题跋中写道:
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他提到的这件李白行书帖,今未存世。但赵佶自身书画造诣极深,竟如此推崇李白的行书,可见李白的书法水平确实不流凡俗。

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
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可见李白的书法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上阳台帖》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归于内府;后流入宋末权相贾似道手中;元代经张晏处,到明代曾藏于项元汴天籁阁中;至清代,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被收入清廷内府。
我们欣赏完李白的这幅《上阳台帖》时,我们感受到了李白笔法非常的苍劲雄浑,气势飘逸,给人一种仙气般的感觉,如果你对这幅作品已经产生了兴趣,可以去故宫博物院实地感受这幅书法作品的魅力!
文章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