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突然高烧、喉咙“长泡泡”,广东疾控提醒:当心疱疹性咽峡炎!

2023-06-30 16:34 作者:迈加医学产业园  | 我要投稿

近日

广东疾控发布重要提醒:

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01

疱疹性咽峡炎

揭开它的真面目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1、快速推倒一大片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疱疹液及被其污染的手、玩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2、挑人下手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3、挑时间出动

每年4~7月是高发季节。

4、中招了,超痛

  • 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

  • 单纯疱疹性咽峡炎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引起的并发症较少,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危及生命。

主要病程:

  •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颚黏膜出现水疱。

  •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02

疱疹性咽峡炎

跟手足口病有啥关系?

医生提醒:当前,手足口病也处于流行高峰期,它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引起感染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季节,都是一样一样的。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二者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而不同之处在于,疱疹性咽峡炎就是在嘴巴里长了水泡,而手足口病不只是嘴巴里长水泡,手上、脚上、身上都可能有。

03

家有患儿,怎么护理?

01、勤测体温

注意患儿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患儿体温超过39℃时,应服用退烧药,或通过冷湿敷法、温水擦浴法进行降温。

02、多喝凉水

热水会加剧患儿口腔疼痛,鼓励多喝凉水,可多次少量喝水。

03、清淡饮食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一点。

04、避免外出

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暂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05、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4

疱疹性咽峡炎怎样预防?

0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02、勤清洁

定期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家里卫生清洁工作。

03、少出门

该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等密闭公共场所


04、常通风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05、打疫苗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EV-A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相关疾病。

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程序为接种2剂,至少间隔4周,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建议孩子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最后提醒大家: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

要注意做好防护哦~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广东疾控、广西疾控、陕西疾控等,版权仍归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突然高烧、喉咙“长泡泡”,广东疾控提醒:当心疱疹性咽峡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