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抢购潮中的大爷大妈活在过去出不来

2021-11-06 17:38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抢购潮中的大爷大妈,活在过去出不来…

起点人文 

原创:你们的中产先生

来源:中产先生(ID:zhongchanxiansheng)

文章已获授权

说不听,拦不住。

- 1 -

最近,多地出现抢购潮。

原因我们在之前的推文《事情越大越好?》里说过,一些社交媒体为了博眼球胡乱夸大解读,加上近期疫情反弹,导致一些大爷大妈出现恐慌情绪,继而开始抢购。

我看了一下,场面一度很“壮观”:

这架势,老带劲了。

动辄就是几百斤的大米往家搬,据说最多的有老人一次买了600斤大米,按照一个人一个月20斤米来算的话,差不多够三口之家吃一年了。

甚至还有大妈排队买米的时候晕倒了,记得上次看新闻排队晕倒的是摇号买房发财的,这画风变得快了点。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超市都被大爷大妈抢空了,不得已贴出了告示。

话说得很恳切了:

我们不要互相折磨,不抢了,好好过日子,行不?

这句话,其实点出了问题所在,这个问题就在于好好过日子。

大爷大妈们为何不能好好过日子?



- 2 -

不算这次物资抢购潮,我记忆里的抢购潮有三次:

2003年,非典,抢板蓝根,抢白醋,非典后,我们家吃了半年“酸菜”,到了冬天还没用掉就泡了一缸花生米,听说可以降血压。

2011年,日本核泄漏,又开始抢食盐,我奶奶家床底都塞满了,吃了几年都成硬块还没吃完,最后腌几坛咸鸭蛋,吃完血压又升高了。

2020年,新冠,人们又开始抢双黄连,后来证明没啥用,但放着要过期,所以身体不舒服就喝一瓶,苦得皱眉头就安慰自己,这是固本培元,增强免疫力。

每次抢购大爷大妈都是主力军。

为啥呢?

我后来想想,其实是他们过去的生活经历里的短缺记忆刻在骨子里了。

中国人真正意义上吃饱饭不过才40年,那种计划经济时代的短缺记忆,我们这一代人早已经没有了。

但是,老人却是刻在了骨子里,可能一辈子也没法改变。

甚至表现在很多非必需品上,我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上海肯德基搞了一个食物银行,不少国家都有,供生活困难的人免费取用,结果被一群大爷大妈哄抢一空,场面十分丢脸。

他们完全不困难,也不缺吃的,为什么,因为哄抢过程中掉了的鸡腿,根本没人去捡。

他们就是骨子里的短缺记忆,太深了,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见到东西就要抢。

你可能会说,这可是上海唉,怎么可能会有短缺记忆。

这里就要普及一段历史,或者说是财政史:

一直到80年代,上海依然把85%的财政收入上缴中央,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1/6。

后来财政包干,广东每年按照固定增长上解,剩下都是自己的,上海没有财政包干,延续定额上解,每年雷打不动上缴,导致没有财力来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空间,上海居民的生活也是比较短缺,比较熟知的就是人民公园和筒子楼。

所以,想到这些,我觉得也没必要苛责大爷大妈们,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说不听,拦不住。

- 3 -

结语

我记得之前推文有个网友说:

如果再有个10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人的短缺记忆就会消失了。

我觉得不用,再有个50年差不多了,我们这一代人基本没有短缺记忆了,再过50年,差不多了。

希望能如此吧。

最后,建议大爷大妈们少抢大米,多买点肉蛋禽,碳水容易高血糖,蛋白质才能保平安。


抢购潮中的大爷大妈活在过去出不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