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常生活的奇观

2021-10-07 18:38 作者:申不晦  | 我要投稿

小时候家里有台胶卷相机,每到假日出游、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派上用场,以作打卡留念之用。某年逛动物园,特别想拍动物,不带人的那种,跟我妈争取了半天无果,“拍那个干嘛?留着拍人多好”,大概是这个意思。可我按捺不住“创作”的欲望,还是捞到机会偷偷拍了两张鱼。鱼的游动、玻璃和水的眩光效果加上底片的颗粒度,拍出来的样子可想而知。这回以后,拍非人对象,起心动念有之,身体力行则无。

高考后的暑假,有了智能机,心思又开始活络起来,对着一切是人非人的东西拍个没完。此后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唯一的变化是:照片中人越来越少,非人的物事越来越多。

为什么要拍一条鱼?我总远忘不了水族馆灯光下鱼身上闪耀的波光。那于我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分享/炫耀给别人。

不管摄影流派的争执,“记录”是摄影无法剥离的属性——没有什么能够比摄影更加敏锐地捕捉时空。这倒不是说我拍的是“纪实”照片,“纪实”包裹的含义于我而言太过沉重,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我的照片里几乎没有。

我拍摄的动机和十来岁时拍鱼的动机毫无二致,记录有趣的东西,分享。

一条鱼或许有趣,那么一株草有什么趣味呢?

我对有趣的定义是:难于被普遍经验所预期,或者即便“看到”了也体察不到其中奥妙的情形。所谓“奇观”是也。

左:吉祥草的影子;右:白蕉的兰;

这草大概是吉祥草,不是什么稀有的物种,沿路全是,可偏偏这一株,和光微妙地作用,在路上投射下自己的影子,拦住了我的脚步,使我留心到它的存在、留心到它如同水墨中兰草一般硬挺的叶子。

这张照片就是对这样一种联想的观照。从这个角度看,它比地中海,南太平洋小岛的美丽风光还要动人。

下面是看图说话时间:)

吸引我的不是花,而是叶子上的锈斑,它的存在打破了花的“完美”,而显其“真实”。


这张照片,存在着四重视角,后面跳舞的人,看跳舞人的大婶,被大婶牵着的狗,还有自行车把后面的我。这一张照片中,我们全部在场——跳舞的人专心地自得其乐;大婶看了挺长一段时间,有参与其中的冲动;狗子则既不关心跳舞的人,也不关心大婶,只是痴痴地盯着地面;自行车把则提示着观察者“我”的存在,我看着跳舞的人,看着大婶,看着狗,还看着铜牛和狗绳。我们的视角互不相交,心思也互不相交,却于此时此刻交汇在一张照片里,颇有萍水相逢的奇妙感觉。


钓鱼人在天空、高楼、湖面构成的广阔世界里专注一事,取一瓢饮。


国庆的氛围、炫目的灯光都暂时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等待着的孤单的人,下楼梯的情侣更加映衬出这种孤单。

 

上面的流光溢彩和下面的清冷寂寞被厚重黢黑的地面隔开,二者如此相近却互不相知。


从公厕窗户透出的光打在屋顶上,好似圣光,谁能料到圣光竟出现在这样的污秽之地呢?


两座塔吊像两只鹤颈,遥遥相望,相看两不厌。


灯光星星点点的楼宇是幕布,路灯照亮的废墟是舞台,阴影是观众席,画面中间的一株草则是演员。

大家整理好心情,好好上班,好好上学:)

日常生活的奇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