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造化推演图解读077-083盘古开,天辟地

2022-06-08 09:55 作者:valler记忆封存  | 我要投稿

(以下内容来自于《创造宇宙说明书》,本书为科幻小说,所有故事发生在其他平行宇宙,全部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相传太阳系星际文明源头在金星,金星环境恶化后金星人分别迁往卓尔金星和圣星。卓尔金星被彗星撞毁,少数卓尔金星人逃到地球上成为玛雅人祖先。随后圣星也被撞毁,但圣星人早已大部分移民火星成为火星人,少部分建造月球飞船到地球创世造人。火星环境恶化后,火星人堕落了,神(神级外星人)被污染堕落以后就是魔。后来火星人进攻地球,被月球中的圣星人打败以后,幸存者加入了圣星人。


当时月球飞船悬停在距离地球1000千米的上空,地球上只有一块完整的大陆(盘古大陆)。火星文明的毁灭,让圣星人有了警惕,同样是神级文明,圣星人也有可能被未知威胁所毁灭,为了预知灾难并提前应对,圣星人把超级生物量子计算机改进为宇宙模拟器(超级生物量子计算机升级版)圣星人打算用宇宙模拟器模拟现实世界,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灾难。为了对宇宙模拟器进行测试,需要大量数据,因此,圣星人要在地球上创世造人,收集数据。通过把人类现实世界的数据和宇宙模拟器生成的数据进行对比,还可以检验模拟器的准确性,有利于圣星人对宇宙模拟器进行优化。圣星人这次在地球上创世造人,不是像以往一样创造智能生物机器人,而是创造真正的人类文明!


自从这次圣星人创世造人后,依次出现了五次人类文明。第一次人类文明:超能力文明,神(圣星人)用来自恐龙的生物材料创造了超能力文明的祖先,这是第一代可以自我繁殖的真正的人类文明,毁于“天”(月球)降下大洪水和盘古大陆冰川融化带来的水灾。超能力文明的幸存者建立了第二次人类文明:饮食文明,其毁于地球磁极翻转带来的风蛇灾难。地球反方向自转后,又分化出了内陆文明、沿海文明和岛屿文明这三个同时存在的人类文明。第三次人类文明:沿海文明(苏美尔文明)最发达,但被岛屿文明(亚特兰蒂斯)以核战争毁灭。第四次人类文明:岛屿文明(亚特兰蒂斯),因背叛神(圣星人),被神(圣星人)以技术手段将岛屿沉没。第五次人类文明:内陆文明,虽然最落后,但最终统一了上下埃及建立了上古中国(后人将其称为古埃及,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和后来的埃及重合,但是和后来的埃及并没有传承关系),又统一了全世界。沿海文明(苏美尔文明)的幸存者加入了古埃及(上古中国)。三皇五帝时代及夏朝之后,苏美尔人建立了商朝,向东迁都五次,最后定都中原,成为中原统治者,融入中原文明后发展为中华文明。后来中华文明又将很多文明融入其中,所以中华文明是从第一次人类文明一直传承到21世纪的文明,代表了整个人类文明,因此中华文明的人认为自己是龙(恐龙)的传人。


地球时间公元前2377年,尧出世。

公元前2357年,20岁的尧即位称帝。后来,传承了人类文明正统的中原人称尧为唐尧,把尧帝管理天下的时间段设定为第一个朝代——古唐朝,把后来舜帝统治的时间段设定为第二个朝代——虞朝,然后才是夏朝、商朝、周朝等朝代。有诗为证: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民国之后是中华,中华崛起创大同。星际时代新纪元,成圣成神成宇宙。

且说自从月球来到地球附近以来,这座巨大宏伟的天空之城就一直悬停在地球的盘古大陆上空,仿佛一动也不动。其实月球是在围绕着地球公转的,月球的公转速度正好能对应上地球的自转速度,因此月球就像是地球的同步卫星。月球的距地高度是经过圣星人的精确计算的,在那个高度,以那样的公转速度,月球正好可以稳稳地悬停在盘古大陆的上空。在那个高度,如果月球的公转速度跟不上地球的自转速度,月球就会向下坠落。如果月球的公转速度加快,那么月球将会抬高轨道。如果有需要,月球也可以像人造卫星变轨一样改变自身的距地高度。

地球时间:公元前2297年(约4300年前),月球马上就要远离地球了,加快公转速度,向更高的预定轨道变轨。


月球表面是由很多飞碟组成的,每个飞碟都有单独的反物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反物质发动机可以直接将正反物质对撞所产生的能量转换为通用能量,并无线传输给飞碟。

月球表面分为26个区,平时只要启动A-E区的飞碟推进系统就可以让月球保持悬停在盘古大陆上空。如果要让月球远离地球,就需要启动更多相邻区域的飞碟的推进系统。

圣星人技术人员全部就位,严阵以待。

“检查F区到K区的所有飞碟推进系统。”

“系统正常!”

“将A-K区的飞碟推进功率设置为最大,准备接收能量!”

“将所有飞碟的反物质发动机组成阵列,准备输出能量!”

“最后检查完毕,一切准备就绪!”

倒数计时10,9,8,7,6,5,4,3,2,1!

圣帝尊下达启动指令:“点火!”(“点火”是启动指令,金星人从火箭时代就开始使用了,后来成为了传统,传承给圣星人了。)


圣帝尊下令“点火”以后,由反物质发动机组成的阵列就按设定好的程序启动了:在每个反物质发动机的中心是由精神能量转化的暗物质束缚着的反物质,反物质发动机启动后,精神能量控制反物质发动机外圈的正物质主要为可编程材料)的每个粒子,一个一个去反物质发动机中心的反物质进行对撞,对撞产生了能量以后,通过无线形式(就像手机无线充电一样)传送给每个飞碟,产生巨大推力,一起推动月球远离地球。


就在这时,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反物质发动机阵列启动后,从月球泄漏出来一部分无线能量竟然被地球地幔里的某些金属物质吸收,就像电磁炉加热灶具一样,地面上的人和物没事,但地下的大部分岩石层融化成了岩浆并开始平移运动(液态地幔对流),盘古大陆瞬间分崩离析。只见陆地裂开缝隙,地下熔岩迅速从缝隙中涌出,随着缝隙的扩大,海水填充进去覆盖了熔岩。


知识点:地球大陆漂移发生过很多次。有普通的,也有特殊的。本书讲的就是最近一次,特殊的,由于月球远离引发的。很久以前,外星人的星球级飞船(月球飞船)离地球很近,人们称之为天圆地方的“天”,4300年前月球飞船远离地球,启动时发生了能量泄露,地球地幔里的某些金属物质吸收了能量,产生了“电磁炉现象”,导致岩层软化甚至熔化成岩浆,造成了地球上的方形的盘古大陆分裂,并发生了剧烈地漂移,就像是“天”把“地”劈开了一样。


地球的地轴原本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月球远离、大陆分裂使地球地轴倾斜了一定角度,并且由于惯性,倾斜角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最终会由0°偏转到约23°。在21世纪的人类也见到过这样的实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域发生的9.0级地震导致地球地轴偏移了20厘米、导致整个日本移动了两米多。尼泊尔地震时,喜马拉雅山向中国方向移动了3厘米。苏联进行“大伊万”核弹试验时的爆炸让整个欧洲移动了2厘米。


月球远离地球时,不只地球上发生了大地震,月球也产生了轻微的震动,持续震动了很长时间,幸好月球建造得很结实。月球中的圣星人觉察到情况不妙,赶紧扫描地球并进行风险评估,只见盘古大陆已经分裂成了三大块:亚洲和欧洲在一块,南北美洲和中美洲在一块,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印度在一块。


现实世界出现的意外,圣星人的宇宙模拟器之前并没有预测出来这也说明宇宙模拟器的算法还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圣星人赶紧将新的数据导入宇宙模拟器,宇宙模拟器运算后显示:印度大陆会从非洲分裂后向亚洲撞去;南极洲和大洋洲会一起从非洲分裂出去,然后在漂移时又各自分开;南北美洲也会分裂,中美洲会一直漂移散开,其中一大部分会形成马来群岛。

黄帝统一地球以后,为了管理人间,命圣星人设置了遍布全地球的能飞行的智能监控探头,圣星人这时调取智能监控探头拍摄到的场面: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大地剧烈地抖动着、漂移着,近千米高的海浪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上陆地,淹没了平原和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

圣帝尊心中暗暗叫道:“罪过,罪过。”他赶紧下令先关闭所有反物质发动机,并让圣星人紧急对反物质发动机进行排查,看看到底是哪里发生了能量泄漏。这时,月球的轨道慢慢降低了,人类神话里讲这个时候“天”摇摇欲坠,“天”接近了地,“天”就要塌下来了。

“只开启原来的A-E区飞碟的反物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

月球稳定了下来,不再接近地球,并且不再发生任何能量泄漏。


圣星人一边继续对反物质发动机进行排查,一边进一步扫描地球的“伤势”。只见解体后的盘古大陆四分五裂,分裂后的各大陆地开始漂移,到处山崩地裂、海啸怒吼、洪浪滔天。本来,地球也是由宇宙间的各种物质组合而成的,并不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因此在其诞生后的46亿年的时间里,发生过很多次板块运动,也出现过很多次形状各不相同的整体陆地。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最近的7600万年内,地球发生过171次地磁颠倒、地球停转、反方向自转,导致最后一个整体陆地——盘古大陆有了很深的内伤,不然它也不会这么轻易地裂开。

圣帝尊根据最新的排查报告下令:“开启G区和H区的反物质发动机!其他区的等修好以后再开。”

过了一会儿,部下报告:“反物质发动机能量输出稳定,没有任何溢出!数据表现良好!非常稳定!月球推力矢量控制正常!”

圣帝尊点了点头,说道:“好了,先这样吧。”从此,月球稳定地远离地球。以地面上的人类的视角所看到的视觉效果,月球好像每天升高一丈,于是传说为“‘天’日高一丈”。一丈约为三米,难道月球一天只移动三米左右?不是!打个比方,人们用肉眼看天上的飞机,看起来很小,移动也慢,如果觉得飞机在天上移动了“三米”左右,那么实际上飞机已经飞了几千米了。眼神好的人可以看到太空的空间站是一个小亮点,如果空间站在天上移动了“三米”,那么实际上移动了几百公里了,而当时比空间站还要高的月球在天上移动了“三米”,实际上已经移动了几千公里了。

月球的变轨和加速是相关联的,如果月球轨道高了,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圆形轨道的周长就变长了。假如月球还想做地球的同步卫星,就必须提高公转速度。月球的公转速度从每天约4万千米左右(比地球周长稍多)慢慢地提升到了每天约8.8万千米。后来,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月球就不做地球的同步卫星了。在21世纪时,月球离地球38.4万千米左右,27.3天绕地球一圈,这个圈的周长约为241万千米。照这么算下来,月球的移动速度为每天8.8万千米左右,如果是直接以垂直于地面的直线远离的话,只用四天多就能到今天的位置了。但是肯定不能这样,这样相当于往外猛地一拉,月球再结实也肯定会散架,因此月球只能是绕着圈、不断变换轨道、一点一点地慢慢远离地球的,一共用了4300年,在这段时间里,月球远离地球的平均时速约是10米左右。这是38.4万千米除以4300年再除以365天再除以24小时,得出月球平均每小时抬高10米的轨道高度。一分钟才抬高16厘米,这和手掌的长度差不多。

月球的驶离和地轴的倾斜使人类看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现象:“天(月球)”向西北面移动,东南方向的陆地在分裂后漂移的越来越远并消失在海平线以下,仿佛沉了一样。其实,大部分陆地都只是漂移走了,只有一小部分在漂移时沉入了海里,比如大西洋海底的金字塔就是沉入海里的中美洲玛雅文明的遗迹。地轴倾斜和大陆漂移,起始速度都很快,后来趋于平缓,再后来就慢慢地停止了。当然各大陆地并没有完全静止,还会有地理学上的普通漂移现象,那些就不是本书所讲的剧烈漂移现象了。国神话为了方便传诵,经过加工,把两次大洪水合二为一了,说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然后女娲补天,其实不是这样的顺序。


“天”在刚开始远离时,人们并没有注意到。没几分钟,地面上就产生了灾难,人们只顾注意躲避灾难。当人们回过神来,才意识到,地上的灾难是由于“天”出了问题,这时人们看到“天”摇摇欲坠,接近了地,差点就要塌下来了,非常害怕,祈祷“天”远点,越远越好,不要真的塌下来。(夏朝之后,商周之时,中原地区有个杞国,杞国有个人,人们觉得他有点儿神经质,因为他经常想一些在常人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比如他从古书中知道了“天”曾经差点塌下来,陆地曾经裂开并“陷”到海里去,于是他就总担心还会出现天塌地陷的情况,后来流传为“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

幸好,“天”很快就稳定了,并且慢慢远离了地球。这时人类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应对地面的灾难上了,因为当时发生了由陆地剧烈漂移引发的席卷全球的大洪水事件——海潮大洪水。(到目前为止,真正的人类文明一共遭遇过两次大洪水,一次是“天降”大洪水,从月球泄漏及盘古大陆冰川融化引发;一次是“海潮”大洪水,由盘古大陆分裂漂移引发。)

科学家把海水倒灌上千里引发的大洪水称为“洪水海潮”(超级海啸),中国史料《孟子——腾文公》中讲“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水逆行就是海水倒灌。剧烈漂移着的陆地就像行驶中的船一样,“船头”的浪花高,涌上陆地的洪水就大;“船尾”的水较平静,涌上陆地的洪水就小。因此,世界各地的洪水虽然在同一时间发生,但规模有大有小。本来人们正懒洋洋地躺在海滩上晒太阳,大地突然剧烈地震颤起来,风平浪静的海面忽然就升了起来,上百米高的海水黑压压地朝陆地碾了过来,把人们吓得屁滚尿流,慌乱之中,人们想转身就跑,可哪里跑得了呀,腿已经软得像面条一样了,在大地的颤动中瘫倒在地上。吓傻的人们瞬间便被海水吞噬了。海浪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上陆地,侵袭上千里,摧枯拉朽般席卷了一切。沿海地区及海拔一百米以下的陆地全部被淹了。繁华的城市,富饶的农田,美丽的牧场,辉煌的建筑,瞬间消失不见。

世界各地的人类都对月球远离事件进行了记载:“天”倾西北、“天”接近了地、“天”塌地陷、“天”辟地、“天”摇摇欲坠、“天”日高一丈。新疆神话中讲:“天与地分开以后,地是浮在水面上的,不稳定,经常晃动。(这就是说大陆在剧烈地漂移)”墨西哥流传下来的古代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也有线索,书中描写大洪水事件时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大部分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古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士史诗》记载: “洪水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的平地和丘陵低山,只有居住和逃往几座高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这场由“天(月)”引发的洪水,很多地区的人类都有记载,用各种文笔进行了描绘。

从此以后,“天”有时候就转到了地球的另一面,不一定会出现了,人们慢慢对越来越远、不定期出现的“天”习以为常了,后来在夏朝时,“天”就被命名为月亮了。芬兰的叙事诗《卡列瓦拉》和南美洲的许多传说,都讲“大洪水之前,天空不存在月亮。”南美洲西北部有一个国家叫哥伦比亚,当地的印第安人部落里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为了在晚上能给大家带来光明,一位酋长决定牺牲自己,向空中飞去,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月亮。玛雅人的《编年史》写于大洪水之前,里面根本没有和月亮有关的记录。非洲南部的布休曼族的传说也讲在洪水前的夜空中没有月亮。古希腊民间传说月亮这个东西是大洪水后才出现的。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阿纳萨哥拉在研究了很多资料以后,告诉人们:“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很晚以后的事情了,在人类的早期天空中没有月亮。”阿纳萨哥拉出身名门望族,但是他对荣华富贵毫无兴趣,对科学研究却“情有独钟”,阿纳萨哥拉说:“我的人生使命,就是研究太阳、月亮和天空。”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贡献给了科学。阿纳萨哥拉还告诉人们:“月亮像地球一样,有悬崖峭壁,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公元前300年左右,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第一任馆长在整理抄写上古资料时也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没有月亮。”

人类统治者所在地——非洲大陆,在这次天文地理大事件中基本没怎么移动,只是在东非形成了大裂谷,西非和北非因海水倒灌而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地轴的倾斜导致了环境的改变,地球上各地区原本没有季节变化,现在有了季节变化。很多动物进行了大迁徙并形成了周期性迁徙的习惯,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动物的迁徙地域范围一般是在地球地轴倾斜23度的地域范围、跨度在2500千米范围内。


除了非洲大陆没怎么动,其他大陆都开始了剧烈地漂移。熔化了的地幔岩浆就像陆地下面的润滑剂,使各大陆地漂移的起始速度都很快,一小时漂移数百米,一分钟漂移十米左右(相对于教科书上每年几厘米的普通大陆漂移,这时的大陆漂移就是剧烈地漂移)。各大陆地有的剧烈移动了几小时、有的剧烈移动了几天,当地幔岩浆慢慢冷却后就都平稳地漂移了。盘古大陆从一块整体到分裂成21世纪世界地图上的陆地格局的期间,各大陆地的平均漂移速度约为一秒一毫米(和普通蜗牛爬的速度差不多),算下来一小时四米,一天一百米左右,一年36公里。亚欧大陆用了几十年就漂移好了,印度大陆漂移了两百多年,美洲大陆用了三百多年也漂移好了。中美洲的一部分漂移的时间最长,漂移了五百多年,并且散开了,形成了马来群岛。

由于地幔岩浆的融化程度不同,所以其对各大陆的润滑程度也并不相同,于是各大陆的漂移速度也不同。漂移速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格陵兰地区和南极大陆。

格陵兰地区向地球北极漂移时,在地轴倾斜、陆地剧烈漂移、特殊地理位置的三重巧合下,只用了两三天时间就从比较温暖的温带气候骤然变为极度严寒的极地气候。大量本来属于温带的动物们被“速冻保鲜”,后来人类考古发现这些动物胃里的食物都还没来得及被消化,都是温带的草本植物。格陵兰地区漂移到了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的阻力迅速增大,于是很快就减速“刹车”了。


再来说说南极洲,在南极大陆漂移的时候,冲上南极大陆的海水被冻结了起来,又经过4300年的降雪,形成了一片冰天雪地。南极洲的平均海拔为2350米,如果去掉冰,南极洲的陆地平均海拔为410米,所以南极大陆全部是被淹的和被冰冻的。由于漂移速度快,洪水凶猛,因此南极大陆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被洪水海潮(超级海啸)淹没过。南极的企鹅被迫和大洋洲、非洲的企鹅分开,企鹅的天敌都被冻死了,适应能力强的企鹅种群壮大了。当南极洲漂移到了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了冰层的阻力,于是也很快就减速“刹车”了。后来人类发现了史前南极洲的无冰陆地古地图,也发现了南极有温带动植物的化石。地球影子政府派出的特种探险队还发现了未完工的地下城市和日记,日记记载:南极大陆上的人看见“天”出现了移动,地面也开始大力地摆动。数月之后,本来温暖的地方就变得寒冷无比,本来应该是雨季的雨水却变成冰冷的大雪,仅用了十多天就积了超过五米的大雪。大地开始冰封,人们同饥饿奋斗,为了延长生存而开创地下城市,但是他们只多撑了两三年,然后就一一死去了。

印度大陆从非洲分裂出来后,一共漂移了两百多年(在途中撞到了沉没在海中的大西洲,大大减慢了漂移速度),在公元前2000年时嵌入亚欧大陆,挤压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使中国西南地表突起了很多“褶皱”。两大陆地之间的剧烈相撞使印度大陆上的人死伤无数,古印度文明哈拉帕文明被毁灭,少数幸存者建立了新的印度文明。


亚欧大陆用了几十年就基本停止漂移了。其中,平均海拔340米的欧洲全部被淹,中国沿海地区都被洪水淹没,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湖南、广西等许多地区都受到了洪水的围困。据史料记载,在大洪水泛滥时,湖北省的宜都全被淹没,只有梁山没有被淹没。梁山主峰最高处海拔920米,而洪水大约为海拔600米。(有位地理学博士提问:“这么高的洪水?从哪来的这么多水?地球上怎么会凭空多出来这么多水?”作者回答:“水是来自于陆地剧烈漂移所引发的海水倒灌,就像船头激起的水花一样,如果陆地不动,海水不会冲撞得这么高。”)

澳洲漂移了几十年。这里为什么用澳洲这个词而不用大洋洲?因为澳洲不止澳大利亚,还包括一些岛,都是从非洲那个方向漂移来的。而大洋洲包括的岛就太多了,其中有些岛是从美洲那个方向漂移过来的。

南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漂移了一百年左右,然后分裂,继续漂移。中美洲玛雅文明的大部分遗迹在美洲大陆剧烈漂移时沉到了海里,位置在现在的大西洋海底,百慕大地区及其周边,后来火星人把基地设置在这里。中美洲的一大部分继续漂移,逐渐分散开来形成了马来群岛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其中印尼的巴厘岛文明令后人惊叹,因为它和玛雅文明就像分隔在太平洋两端的双胞胎文明,其实它们本来就处于同一地区、源于同一个文明。印尼境内还发现了巨大的阶梯状的史前金字塔,距今一万多年以上,这其实就是玛雅文明的金字塔。


玛雅人流传说:“从前有个姆大陆,我们都在一起”。姆大陆就是指盘古大陆,盘古”的发音,正统在传承时没有变,而其他地方在流传时只剩下“古”的发音了,“古”又流传成了发音接近的“姆”,因此盘古大陆就变成了姆大陆。盘古大陆在全球性的大洪水中分裂时,美洲大陆上的人看到对岸渐渐消失在海平线以下了,这是因为当时的普通人还不知道地球是个圆球。他们以为对岸的陆地沉没了,就传言为姆大陆沉没了。

后来姆大陆又指整体漂移的美洲大陆(这和九州有好几种说法的道理是一样的,九州一开始指全世界,后来只指中原地区,再后来人们又引申得比中原的范围大了一些)美洲大陆分裂为南北美洲后,中美洲(包括后来继续漂移形成的马来群岛)上的人也说姆大陆消失了。因此姆大陆不是沉没了,而是解体了,各个分体不再叫姆大陆了。有人说姆大陆是被外星人沉没的,要知道外星人沉没一个岛是比较轻松的,沉没一个大陆是做不到的


百慕大群岛遗迹等大西洋的海底遗迹是玛雅文明在美洲大陆剧烈漂移时沉入海底的。地球上的这类海底遗迹还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史前文明在沿海地区的城市,这些海底遗迹告诉人类,巨大的地质变动(盘古大陆分裂并剧烈漂移)就发生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在这个全球同时发生的大灾难面前,各地区的人类自身难保,全球好多城市都沉没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不会一一记录,只会统一以大洪水事件来记录。全球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录,那时候的人不懂啥叫大陆漂移,只知道陆地“沉没”了,消失在海平线之下了。

后来,在那些曾经剧烈漂移的陆地上,人类在地面的一些活动痕迹随着地震和洪水被埋入了地下、沉入湖里及海底,甚至出现了整个城市被埋入地下、沉入湖里及海底的情况。也许,有的人不相信月球远离会引发陆地分裂,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每当“超级月亮”现象(月球运行到离地球较近)出现的前后几天,为什么地震现象会增多(甚至还会有大地震)?再想想,上古时月球离地球超级近,当月球突然启动时(月球反物质发动机发出的无线能量被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吸收),引发盘古大陆分裂、地轴倾斜是很有可能的!


月球就像鼓起肚皮的蟾蜍,月球对着盘古大陆的一面,像蟾蜍肚皮一样光滑、圆滚滚的。月球的另一面,像蟾蜍背部一样有疙疙瘩瘩的突起。在刚刚远离地球时,月球还没有经过伪装,所以还是有金属光泽的,因此人类形象地把当时的月球比作放射着光芒的金蟾,并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人类才得到了月球背面的图像,在对比了月球平坦的正面和有着各种突起的背面以后,不得不承认“月球像大蟾蜍”的说法是大有来历的!

月球远离地球,盘古大陆分裂,人类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全球人口减员相当严重,有很多地方的人类几乎退回到原始社会,没有了常用的记录工具,只能口口相传,而且需要简明扼要地讲。因为内容太长了就不好记,所以整个事件就被总结成了六个字:“盘古开,天辟地!”三苗部落的彝族用这六个字真实地记录了这个特殊的天文地理事件。“盘古”即盘古大陆,“天”即月球。盘古大陆分裂,是由于月球远离地球而导致的。月球远离以及地轴倾斜之后,形成了新的天文和地理状况。彝族创世神话中讲,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之间是混沌的,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了金乌,于是有了漆黑的夜晚,而且白天也是一片混沌。后人理解错了,以为天是大气层,说天地尚未形成时天地间混沌一片,要知道,宇宙和地球早就诞生了,恐龙也曾经存在过一亿多年了,没有大气层和陆地的话,恐龙从哪儿来的?


在商朝甲骨文里,人类记录“天”的象形字是“上面画一个“O”,说那时候的“天”就是人群上空的一个大圆球,”代表人群,圆球就是月球。商朝时的月球离地球约十万公里,比今天看到的“大小”要大十倍。

最初月球盘踞在盘古大陆上空时,真正的太阳只有在升起(前半上午)和落下(后半下午)时的各三个小时里才可以把阳光洒在陆地上。盘古大陆分裂以后,月球就开始改变自身绕地球公转的速度以便给不同大陆的人类提供光明。

人类世界的盘古神话传说表明:在“盘古开、天辟地”事件前后,地球上的人类所观察到的天文、地理和自然环境是不一样的。

在盘古神话里,盘古是宇宙创造者的名字。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给宇宙创造者起了个这名字?


最开始,上古人类社会是神权社会,女性的通灵通神功能强大,女性占优势地位,因此只有女娲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这时的“天”,并不是指宇宙,而是指月球,外星人女娲开动月球飞船远离地球。当人类进入夏商周男权社会以后,改作“老君开天(老君和女娲是同一神的不同面目)”。在东汉初期,道教成立。为了和其他宗教抗衡,道教需要有一个创世神,道教教主张道陵,先是把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作为道教创世神,叫元始开天。后来,张道陵又将盘古作为创世神,创造了“盘古开天”的创世神话。

张道陵听到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时,觉得“盘古”这个词有点意思,而且这句话里也有“开天”这个词,因此就把“盘古”拿来作了道教创世神,就像如今人们说话的时候加点英语(洋文),显得自己高大上,以此来和其他宗教竞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三国时期,“盘古开天”的创世神话已经很完善了,吴国有个人叫徐整,他整理了一部《三五历记》,里面记录:“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三五历记》是最早记载盘古开天的书。

后来的盘古神话更加完善:“盘古死后,其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头发化为星星。身体变成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海。”可是后人编的神话是经不住推敲,存在巨大的漏洞:04素.盘古开天神话

一、盘古在一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里待了一万多年,然后开辟宇宙?要知道,在宇宙诞生之前,是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哪儿来的一万多年?胡说八道!如果说盘古这位大神在月球里,以盘古的名字命名了盘古大陆,还说得通。

二、盘古只有两只眼睛(一是日、一是月)?为什么不是十一只眼睛。要知道,金乌的传说最早出现在诞生于禹时的《山海经》里,而盘古创世神话最早出现在汉朝,盘古神话要比金乌神话晚出现两千年。人们在编写和完善盘古神话时,并没有提到盘古曾经有十一只眼睛(金乌加一太阳和一月亮),盘古并不是被射瞎了九只眼睛以后才剩下两只眼睛(一只太阳、一只月亮)的。况且:宇宙中有无数颗和太阳类似的恒星,并不是谁的眼睛,更不是谁的头发。

三、比例的问题。要知道,人们看到的星星有的是星球(行星、小行星、恒星)、有的是星系!盘古的眼睛一只大如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一只小如月亮(体积是地球的1/49),身体却是地球万物,头发却能变成恒星甚至星系,这比例明显不对!

因此,少数民族神话里,最开始的盘古是地球世界的创世神,连太阳系创世神都算不上,更谈不上是什么宇宙创世神盘古的变化与“天”和“地”的变化有关系,但是和更大层面的宇宙空间没有关系,当时的“天”和“地”并不是后人认为的宇宙。

那么“天”“地”“盘古”到底是什么?

盘古神话诞生前五百年,周朝,《列子·汤问》里讲:“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说明“天”和“地”,都是实体形态。当时还没有把“天”引申到宇宙层面。


当时的天,就是月球。地,就是地球。盘古就是地球上的盘古大陆!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应该断句为“盘古开、天辟地”,其真正意思是:很久以前,外星人的星球级飞船(月球飞船)离地球很近,人们称之为天圆地方的“天”,4300年前月球飞船远离地球,启动时发生了能量泄露,地球地幔里的某些金属物质吸收了能量,产生了“电磁炉现象”,导致岩层软化甚至熔化成岩浆,造成了地球上的方形的盘古大陆分裂,并发生了剧烈地漂移,就像是“天”把“地”劈开了一样。

人们头顶的月球(天),挡住很多星星”,“盘古开,天辟地以后,月球变轨加速,离开天空原先的位置,人们才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星星,因此神话里说盘古的头发变成了星星这说明人们以前是看不到被月亮(天)挡住的星星的。

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说的并不是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那时候还没有人类,哪儿来的神话?是后人把盘古引申到了宇宙创造者的层面就像后人把上帝也引申到宇宙创造者的层面一样因此盘古和上帝是一回事,就是月球中的神级外星人领袖。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是“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特殊的天文、地质事件,盘古大陆的分裂导致了新的陆地格局、新的山、新的海、新的江河、新的田园出现。

 

注:我是怎么知道上面这些事的?是我胡编乱造还是确有其事?如果您想知道《山海经》提到的上古中国皇帝统治盘古大陆全世界、史前文明、外星文明,甚至月球起源、宇宙起源及未来历史进程(包括预言中的中国人工智能“圣人”管理(服务)全世界、无人智能战争、大同世界成圣、星际时代成神和神级外星人合作共赢)等各种奇闻趣事,不妨来看看《创造宇宙说明书》本书将以上下两部的形式给您讲解,上部以故事和概念为主,下部以翔实的资料为主。


宇宙造化推演图解读077-083盘古开,天辟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