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帝国的传承(98-180年) 【第八~十部分】
八、帝位传承的致命弱点
从奥古斯都建立运作高明的制度开始,直到康茂德死亡,在长达220年的时间里,军事政府与生俱来的危险总算能够被加以扼制。军队虽然明了自己拥有的实力和文官政府的软弱,但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少有图谋不轨的侥幸心理,但也正是这种心理才产生了极其可怕的灾难。卡利古拉和图密善都是被自己豢(huan第四声)养的家臣刺杀在宫廷,他们的死在罗马引起的骚动,范围只限于城墙之内,而尼禄的丧生却将整个帝国卷了进去。(尼禄死后,罗马帝国爆发内战,四位将领先后称帝,最后苇斯巴芗胜利,史称“四帝之年”)18个月内有四位皇帝死于剑下,狂暴的军队互相激战,使罗马世界为之震撼。除了这段短暂的时期,受到突发的暴力影响,使得军纪荡然无存以外,罗马从奥古斯都到康茂德约两个世纪的岁月(史学界公认1-2世纪的200年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并未沾上内战的血迹,也没有受到革命的侵扰。皇帝的推选是元老院的权责,都会得到军队的拥护,军人遵守效忠誓言。如果用心阅读塔西佗的《编年史》,会知道其间发生三件微不足道的反叛事件,全部在几个月内解决,没有引起刀兵之灾。
王位空悬、推举新君期间,通常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罗马皇帝为了使军团在空位期置身事外,不会产生异心图谋独立,生前便对指定的储君赋予大权,以便自己一旦崩殂,继承人能够顺利接掌政权,不让帝国有易主之感。奥古斯都见到所有基于血脉的较佳人选都已英年早逝,便把最后的希望放在提比略身上,他让这个养子出任护民官和监察官,发布敕令,使得储君和自己一样,有统治行省和指挥军队的权力。就像苇柏芗(即苇斯巴芗)深知人性的弱点,他要他的长子(即提图斯)克制自己过分慷慨的天性以免遭忌;那时提图斯受到东部各军团的爱戴,他统帅的军队很快完成对犹地亚的征服,他所表现的少年的血气方刚,使其品性被掩蔽,意图受到怀疑,让人恐惧其拥有的权势。谨慎的苇柏芗不愿听到飞短流长,召他回国共同处理朝政,这位孝子没有辜负老父一番苦心,从而成为忠诚又负责的行政首长。
聪明睿智的韦柏芗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这次吉凶未卜的继位可以平安无事。军队的誓词和士兵的效忠,永远冠以凯撒的家族和姓氏,已经是100多年的传统,即使这个血脉已断的家族靠着收养的手续,用虚假的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罗马人仍旧把尼禄看成日耳曼尼库斯的孙子,也是奥古斯都的直系传人,对其表示极度的尊敬。要说服禁卫军心甘情愿放弃为暴君服务的机会,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而且得罪人的事。伽尔巴(加尔巴)、奥托和维特里乌斯的迅速垮台,让军队知道皇帝是他们创造的傀儡,也是可以让他们无法无天的工具。
苇柏芗出身寒门,祖父是一个普通士兵,父亲担任职位很低的税吏,他完全靠着自己的功勋,等年事已高才获得帝王之尊。虽然他的功绩颇高,但还没有到达显赫的地步,他个人的德行也因过分的吝啬而失色不少。这位君王真正的利益是放在儿子的身上,凭着储君光辉以及和善的性格,可以转移公众的视听,不再注意其寒微的门第,只想到弗拉维家族未来的光荣。提图斯的温和统治,使罗马世界度过一段美好的岁月,人们出于对他的怀念,因而包容他的弟弟图密善的恶行达15年之久。
九、图拉真与哈德良的传承
图密善被弑身亡以后,涅尔瓦还未登基就知道自己所要面对的状况:前任长期暴政激起的反叛浪潮正在急速扩展之中。他已年届花甲,没有精力加以遏止,善良之辈固然敬重其温文儒雅的性格,但对付腐败堕落的罗马人,需要治乱世用重典的强隐手段。尽管他有好些亲戚,但他却属意与外人,最终选择了年约40岁,在下日耳曼统率一支劲旅的图拉真,将其收为养子并立即由元老院颁发敕令,宣布图拉真为他的同僚和帝国的继承人。最令人感到无奈之事,莫过于一面评述尼禄的罪恶而不胜其烦,另一方面又要从吉光片羽的文字中体察图拉真的作为。然而有一事实绝非奉承之辞,那就是图拉真死后250多年,元老院在新帝登基的例行祝贺文告中,希望他在给予人民幸福方面超过奥古斯都的恩赐,在个人的德行操守方面媲美图拉真的言行。
图拉真爱民如子,我们相信他要将大权赋予给多疑善变的亲戚哈德良,事先一定会考虑再三。就在他临终之际,普罗蒂娜皇后运用手腕,究竟是她要图拉真下定决心,还是他自己主动收养?其中真相很难得到定论。最后哈德良在毫无波折的状况下,受到认定成为合法的继承人,他治理下的帝国在繁荣中日益强大。他提倡艺术,修订法律,加强军事训练,亲身视察行省,不仅精力充沛,而且才智过人;处理政务非常老练,既能照顾全局又能洞察细节。但在他心灵的深处,出于好奇和虚荣的驱使,期望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作为。哈德良是伟大的帝王、幽默的辩士和多疑的暴君,其为政的作风公正谦和,然而在即位最初几天,处决了思维曾任执政官的元老,这几位是他个人死对头,同时也是帝国的功臣。到后来他因疾病缠身而痛苦不堪,变得脾气乖张,粗暴残忍。元老院为了要把他尊为神明还是贬为暴君而感到困扰不已,只有忠心耿耿的两位安东尼,为他争得应有的尊荣。
哈德良反复无常的性格影响了他对继承人的选择,有几个才智出众的人物,虽然他又爱又恨,倒也认真有过考虑,但最后他收养了伊利斯·维鲁斯,一位轻浮而浪荡的贵族,容貌英俊的他受到哈德良的男宠安提努斯大力推荐。哈德良花费大笔犒赏,换得军队对继承人的欢呼拥戴。就在他满心得意之际,新封的恺撒却一命呜呼。伊利斯只留下一个儿子,哈德良将他托付给安东尼·庇护照顾,后来又加以收养。等到马可·奥勒留登基以后也授予他相等的君权。年轻的维鲁斯虽然有很多缺点,倒是不失自知之明,对于马可这位杰出的同僚非常尊重,他爱好玩乐、不能吃苦,自愿放弃治理帝国的责任。身为哲学家的皇帝马可怜悯他的早死,掩饰他在世的愚蠢行径,尽量让他在身后留下美名。
等到哈德良的情绪平息下来,为了名流千古、泽惠子孙,决定选择最优秀的人物登上罗马皇帝的宝座。他的慧眼很快就发现一位50岁的一员,其从事公职,一生毫无瑕疵;还有一位17岁的青年,谨言慎行而且才华横溢。哈德良将年长者收为养子成为储君,条件是年长者要立即收养他中意的年轻人。这两位安东尼才德兼备,统治罗马世界长达42年之久。虽然年长的庇护有两个儿子,却能以国事为念,不顾家庭私利,将女儿福斯蒂娜嫁给年轻的马可。他从元老院获得执政官和护民官的权力,毫无自满、猜疑的心理,真诚邀请马可共同处理国政。在另一方面,马可尊重恩人高尚的品格,爱之如父、敬之如君,庇护崩殂以后,还是恪守前任的规范治理国家。这极其难得的联合执政取得极大的成就,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以人民福祉为目标的政府。
十、安东尼王朝的传承
提图斯·安东尼·庇护人称努马第二,两位都爱好宗教、正义与和平,然而后者所处的时代较为古老,履行君王的美德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努马只不过制止邻近村庄相互抢夺收成而已,安东尼则使四境得到安宁和平。庇护的统治有一个特色,就是能提供的历史材料不多。说得明白一点,历史往往就是人类罪恶、愚昧和灾祸的记录。他在私生活方面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天性纯真朴实,从不虚荣做作,善处中庸之道,乐于正直无为,凡是均能适可而止,表露出安详善良的为人处世之道。
马可·安东尼·奥勒留更为严谨勤勉。他经由无数次的凝神讨论、耐心听讲和通宵苦读,才获得丰硕的学养。他从12岁开始即奉行斯多葛学派的严格教条,受到教导要让身体听命心灵,感情服从理智,认为德行是至善,邪行是至恶,一切身外之物均无足轻重。他的《沉思录》是在戎马倥偬之际撰写而成的,现在仍然广为流传世间。他甚至不惜以帝王之尊公开讲授哲学,建功立德、立言的不朽工业,虽圣哲贤君亦不过如是。他的生活是对芝诺教义最好的诠释,亦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行事公正,处世仁慈。他因阿维狄斯·卡西乌斯在叙利亚叛变后畏罪自杀,无法化敌为友而感到悔恨不已。元老院为了声讨卖国贼群情激昂,却被他平息下来,这证明他的痛惜确实发自至诚。他厌恶战争,认为这是对人性的辱没和摧残,但必须出兵防卫时,他就会义不容辞披甲上阵。冬天在冰冻的多瑙河岸边,他亲冒矢石进行了八场战役,严酷的气候最终使他原本虚弱的身体因不支而去世。后代子孙无不感恩怀德,马可·奥勒留去世100多年以后,还有很多人把他的雕像供奉在神龛(kan第一声),当作家庭保护神祭祀不绝。
若要指出世界历史中哪一个时期人类最为繁荣幸福,我们将毫不犹豫地说,是从图密善被弑到康茂德登基,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在绝对权力的统治下,以德行和智慧为依归。四位皇帝一脉相传,运用恩威并济的手段统制军队,使之秋毫无犯,全军上下无不心悦诚服。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庇护细心的维护,使文官政府的形式得以保持。他们喜爱自由的形象,愿意成为向法律负责的行政首长,在他们统治下的罗马人享有合理的自由,帝国已经重获共和国的荣誉。
君主勤劳国事,功成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他们乐于见到治下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才是真正令人骄傲的光荣。虽然他们享用人类最高贵的令名,但时刻不忘戒慎恐惧的忧患意识,知道若只依赖个人品格,无法使人民保有长治久安的幸福。用在维护大众利益的绝对权力,一旦被放纵任性的幼帝或猜忌严酷的暴君滥用,必然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立刻就会大祸临头。指望元老院和法律的约束固然理想,但它只能彰显皇帝的德行,而无法改正专制的恶行。军事武力是盲从和不可抗拒的压迫工具;罗马人的生活习性又极易腐败堕落,谄谀奉承之徒急于歌功颂德;朝廷的大臣和官吏只会顺从主子的恐惧或贪婪、纵欲或暴虐产生的种种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