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91)“空间构成(15):引力自适应协调平衡(4)”

2023-04-01 10:43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书接前文,这篇文章来讨论——经游离能量单位以及静光子调整的有限的失衡引力场范围——静光子协调有关部分的内容。 

在开始正式讨论“经游离能量单位以及静光子调整的有限的失衡引力场范围——静光子协调”的有关内容之前,照例让我们先回顾立方体块式网络模型平面结构示意图如下图《76》-3: 

《76》-3

松散空间——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也即是“真空”、“空间”因引力失衡而产生的两类空间扭曲——提高有限区域中能量含量使得整体空间中引力失衡进而使得空间变得松散、空旷的情况如下图《86》-4: 

《86》-4

提高有限区域中源质含量使得整体空间中引力失衡进而使得空间变得紧密、紧凑的情况如下图《88》-2: 

《88》-2

在回顾了以上三个模型之后让我们正式开始正式讨论“经游离能量单位以及静光子调整的有限的失衡引力场范围——静光子协调”的有关内容。

在上篇文章中我说明了游离能量单位对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进行引力平衡协调的作用原理——强引力源会对外产生较强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较强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会吸引、捕获宇宙中存在的游离能量单位,被吸引、捕获的游离能量单位会增加强引力源产生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传播路径上的能量单位的绝对值,由此会增大传播路径上的所有能量一同产生的源质引力削弱效果的总值,进而在游离能量单位足够多的情况下将强引力源对外产生的源质引力实际作用效果降低到足够小,由此抹平强引力源对外产生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差距。 

——在上述引力平衡协调作用原理之中游离能量单位——能量单位及其产生的“源质引力削弱效果”承担起了负责平衡强引力源产生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平衡者”的角色,而事实上在整个宇宙之中具有能量单位的物理结构远不止游离能量单位这一种存在,另一种常见的会参与引力平衡协调作用的物理单位就是构成“真空”、“空间”——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而这一基本构成单位就是单源质三能量最小微观球,也就是“静光子”本身了。

静光子与宇宙中常见的绝大多数物理结构不同,构成其存在的一个源质单位与三个能量单位不总是会因为源质单位产生的引力锚定作用互相联系在一起并保持紧密的接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静光子——单源质三能量最小微观球所含基本物理单位彼此之间都是互相分离的,它们联系的“稳定”通常依靠于整个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真空”、“空间”——所含基本物理单位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引力平衡,所以当引力失衡——尤其是引力严重失衡的情况出现时,静光子所含的基本物理单位彼此之间就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甚至有可能遭受拆解,由此参与对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的引力平衡调整,成为在某种意义上与游离能量单位相似的存在。

静光子参与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的引力平衡协调的作用原理——还是用 《88》-2提高有限区域中源质含量使得整体空间中引力失衡进而使得空间变得紧密、紧凑的模型来举例说明吧,其具体情况如下:

在《88》-2提高有限区域中源质含量使得整体空间中引力失衡进而使得空间变得紧密、紧凑的模型的物理模型中如果新引入源质产生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引起的引力失衡不能被其周围的原本属于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的物理单位——两个源质单位及两个大能量单位(本质上是两个静光子所含的能量单位,也即六个单位的能量单位)——的相对位移抹平,则有更多的原属于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的能量单位——静光子所含的能量单位将因为强引力源的引力作用效果被强引力源吸引、向着强引力源所在位置发生相对位移并以近似于游离能量单位协调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的方式参与引力场的引力平衡协调,其最终情况将如下图《91》-1所示:

《91》-1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一般而言如果静光子参与了对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的引力平衡协调,则在形成短期乃至长期稳定的情况时,静光子所含的三个能量单位通常都会比静光子所含的源质单位更加地接近于强引力源——引力更强的区域,例如强引力源为源质的情况如下图《91》-2:

《91》-2

——或是强引力源为能量的情况如下图《91》-3:

《91》-3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即使在物理环境初期,静光子所含的源质单位处于强引力源与静光子所含能量单位的中间如下图《91》-4:

《91》-4

——源质单位只受强引力源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而能量单位不仅受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还受静光子本身所含的源质单位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此能量单位受的合力更大,会先于源质单位行动,在平衡时也会处于强引力源与静光子所含的源质单位的中间。

以上便是“真空”、“空间”——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静光子对于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的引力平衡协调的作用原理了。

相较于游离能量单位对于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进行引力平衡协调的情况而言,由于静光子本身就是“空间”的基本构成单位,所以当它参与对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进行引力平衡协调时,这种引力平衡协调还将具有一种额外的特性,那就是略弱于原有强引力源的新的强引力源的生成性或称引力不平衡程度的传递性。

静光子的引力不平衡程度的传递性源于静光子参与对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进行引力平衡协调时“损失”、“消耗”自身所含的能量单位平衡引力不平衡程度的行为,此行为会使原属于静光子的能量单位不再属于,或至少不再完全属于静光子的源质核心,而被遗留下来的原属于静光子的源质单位将变成一个新的能够产生一定引力作用效果的引力源,并且一般而言这个新的引力源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小于原有的强引力源产生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

——这样的特质使得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在较大的源质能量团——各类量子之间传递成为了可能,这也使得各类量子能够在看上去并没有互相接触的情况下彼此联系在了一起——这部分内容与量子间的相互作用还有量子间的引力传递有关,所以等我以后在“量子专题”里再详细说明,这里就略过了,总之,“真空”、“空间”——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静光子对于强引力源形成的引力场的引力平衡协调的作用原理便是如此了。

说明了引力自适应平衡协调的内容,下篇文章就终于可以对宇宙层级的源质能量引力场做一个大概的粗略的说明了,总之,之后的文章之后再说,这篇文章就到此为止。

那么就这样吧,嗯·······················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91)“空间构成(15):引力自适应协调平衡(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