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炜评传》出版,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张炜及其作品的著作

2022-01-24 18:37 作者:当代视觉  | 我要投稿

近日,由中国作协会员张期鹏与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亓凤珍伉俪合著的新作《张炜评传》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追溯张炜的文学根脉,评析其文学理想与情怀,揭秘其重要作品问世前后的曲折内幕。2022年1月23日,在本书的新书发布会·读书分享会上,两位作者分享了这部作品的艰难的成书历程,生动而深情地讲述了他们理解的张炜的精神世界。

历时3年,艰难完成的评传作品

评传作者张期鹏、亓凤珍伉俪,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接触张炜作品,一直是张炜的忠实读者、著作资料收藏者和重要研究者。

“青年时期就非常热爱张炜的作品。我有一名叔叔也是如此,我们经常通宵达旦地讨论张炜的小说,还曾经尝试写过‘张炜式’小说,但是发现自己缺少虚构的能力。”张期鹏说。后来他考入泰安师专中文系读书,中文系老师着重介绍了两名作家,分别是矫健和张炜。

“那时候很多人都沉浸在《古船》中,我和亓凤珍也是如此。更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我们走到了一起。”张期鹏说,从那时候起,研究和热爱张炜的念头就在心里扎下了根。此后的几十年中,不管工作岗位和生活状态有何变化,他们对张炜的热爱始终如一。多年来,他们藏有张炜各种著作版本和研究资料上万种。

2018年秋天,在《张炜研究资料长编》问世后,张期鹏、亓凤珍接受河南文艺出版社陈静、张娟之约,开始撰写这部《张炜评传》。面对一个写作历程近50年、创作总量几近两千万字的重量级作家,理解、把握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张炜正健步走在文学的长路上,创作活力旺盛,新作接连不断,要想实现对作家的完整、准确的评述,难度更大。张期鹏称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他举例说,比如从《古船》到《九月寓言》,这是两部跨度很大的作品,要想寻找到里面的逻辑脉络很困难。甚至有好几次,他们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张期鹏、 亓凤珍夫妇

亓凤珍回忆创作曾经遇到的这些困难时说:“这也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张炜曾经评价泰戈尔说:“时光之水从他心中流过,就变成了芬芳的液体。”亓凤珍认为这也是在说他自己,“他是一个把葡萄变成葡萄酒的人。”所以,无论是从前期资料汇编还是评传写作,她都觉得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一直在品味张炜主席带给我们的玉液琼浆,这个过程既艰难又让人着迷。”

多年的积累,再加上写作过程中同时进行的大量的资料积累和实地踏访,并得到了许多张炜研究者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这部评传具备了较强的权威性、史料性、可读性。

张炜肯定本书“功夫与功力皆非凡”

在《张炜评传》的新书分享会上,张期鹏谈到,在浩如烟海的研究文字资料中,张炜被贴过很多次标签,如道德理想主义、反现代化、塑造乌托邦等。他们认为,张炜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归纳不到一个文学流派中去。作为一名当代作家,张炜也具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学素养,有很多研究性的读书随笔,比如写苏轼的《斑斓志》;此外,张炜也对诸多世界著名作家有着深刻的认知和接纳,由此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当代中国最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度的代表作家之一。”张期鹏如此评价张炜。

亓凤珍谈到这本书的写作思路时说,他们参考了很多传记的写作,有的作品评传偏重于作品单篇评析,成书最终成为作品评析的连缀,他们不想这么写。张炜曾说过“一个作家一生就是在写一部作品”,而作家本人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大书,从逻辑和精神上把这部“大书”鲜活而充实地展现出来,是他们确定的写作思路。

最终,这部47万字的《张炜评传》,追溯了张炜走上文学道路的缘起,回顾了他的生活经历与文学旅程,挖掘了他的文学根脉和精神背景,评析了他的文学理想、文学追求和主要文学作品,既呈现了一位文学巨人的精神世界,又从一个角度浓缩了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思想变迁史和精神流变史。同时,揭秘了张炜一些重要作品问世前后的曲折过程。

《张炜评传》一经面世,在社会上特别是文学界、评论界、读书界引起很大反响。在新书发布会上,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张志元谈到,《张炜评传》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张炜及其张炜文学的著作,系统、全面、有深度,是系统研究中国当代作家的力作、巨制,他们的执念,认知能力水平,把控能力拿捏水平,堪称典范。

著名学者、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评点该书是一部精心、勤奋、劳苦之作,是“信史”,也是研究张炜的必读之书。张炜本人则肯定这本书“功夫与功力皆非凡”。

(撰稿:徐敏)


《张炜评传》出版,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张炜及其作品的著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