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观察】谁应当最后富起来,为什么说后富服务先富?

我们也来聊聊这个先富后富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都要说共同富裕,要追求一个先带动后富,但是无论先富后富,反正富起来的都只是都是有钱人,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先富带动后富这里面有一个有一部分被排除,就是市场经济的监管者,监管者就是决策者,他是要先富还是要后富?这个在先富后富论里面这个议题没有得到解答,你因为说先富带动后富,那都是大家通过市场经济来富起来,那这个市场经济的决策者、监督者他是要先富,然后再让他去带动后富,还是还是说让他后富?先让他比较穷,然后让他后面再富起来,让他监督管理的那些人先富起来,他自己再富起来?所以这个先富后富论它始终就是缺了一块,也或者说它这个理论它并并没有考虑,我们是受制于国家对不对?这个理论其实为什么没有?包括这一部分?是说我们作为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是不追求先富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金子做的,不主动去追求富起来的,我们唯一追求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那么既然如此,先富后富就不是个问题,所以这个命题也成立,虽然他并没有直接说市场经济的监督者、决策者、管理者是属于先富的那批,还是属于后富的那批?虽然他没有直说,但是它背后所暗含的一个就是说天经地义的。我们不追求富裕,我们追求为人民服务,我们追求推动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社会形态的进步演化,我们追求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是我本人的富不富的问题。所以你把我归在先富和后富里面,都是把决策者、监管者归在先富者和后富者当中,都是不恰当的,所以它没有归类,那我们要讲的除了决策者和监督者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执行者,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当然就可以去问了。决策者和监督者他是纯粹的人,理论上我知道他绝大部分是纯粹的人,或者说大家都追求幸福生活,那通过经济发展富裕起来的方式追求经济生活也无可厚非,也是正常的。当然先富后富论,对于决策者、监督者而言,是先富还是后富,这不是个问题,不成一个问题,但是问题是执行者对这个市场运行过程当中一些管理机制的执行者,而且往往是一线执行者,直接在地方上就是立了,说穿的就是这群人不是流动的,就是他有本土的那种世家的关联裙带。
举个县的局长,或甚至连局长都不一定到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平均数的那些人,这执行者,那么按照道理他们是先富还是后富呢?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角度,行政体系的一个雇员,那么这些雇员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要求他有党派的政治忠诚的,他要忠诚的是一个运行的生产公共服务的一个体系,或者说他都是职业道德来要求他。但是我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那这些执行者就不能简单说是雇员,所以他有编制,有更好的一些养老、医疗的保证,卫生健康、教育等等等这些一个保证。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也能够获得城市发展、国家进步、经济繁荣过程当中的利益,尤其是地价的上升,这部分人他的公积金都很高。你要举个例子,就是生产公共服务的,就是有比较高的职称的教师、医生,但是还直接就是一些公务员了,这海关、税务局、市场管、建筑管理部门,那么这些就是在行政体系里面的这些执行者,他们是享受到比较大的比较好的福利的。那么就有这个问题,请问他们是应当是先富还是后富?有一个殷然的问题,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们要归属到先富,客观来讲,他们是先富的还是后富的,那么我没有资格讨论比较敏感的现实,我只能讲一讲理论,我只能说一说殷然的情况之下。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这些人不能仅仅看成是公共服务业的雇员。所以资本主义的逻辑在这些人身上应当是不适用的,他们必须具有党性的忠诚,他们必须具有对于特定政治立场,他们必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哪怕他们这些人当中可能不直接的说效忠于共产主义,但是他在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不一样的,他从事的事情是具有全民的普遍性的,肯定应该追求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发展。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这些人应当是后富,应当是后富,这些人如果说先富起来的话就容易形成编制资产阶级,或者编制小资产阶级。后面我就不说了,你就会发现那就很多事情我不能说的特别明白。那我们的意思就是理论上坚持要让这些人是后富,而且他们应当理论上应当是最后一批富起来的。所以我们提一个命题,应该叫做最后富起来的人应当服务于其他的先富起来的人,最后富起来的,所以这个最后富起来的就是指这些人。那为什么我们说最后富起来的人不是指这个决策者、监督者,因为决策者、监督者他的生活保障不是按照资本主义逻辑来保障的,是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式来保障的。所以用市场经济的这个标准去衡量决策者和监督者是不适宜的,因为他们始终是幸福的人,始终是为人们服务的过程当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不停的实现自己的这个精神至高追求的理想,兑现着自己的忠诚的承诺的。所以我把这些人就叫做最先富起来的人,他有一个追求富裕的欲望,就是这不是低级趣味,追求幸福,这是人皆有志,但是通过追求赋予来成为幸福的这个东西就不纯粹了,你要成为幸福的,你不一定要富裕,所以这个最后富起来的这批人,我们不是说他有道德原罪,只要他愿意坚持是最后富起来的。说穿的就是公务员群体了,说穿的就是编制内财政供养人口这部分,他们应当是最后富起来的,我认为财政供养应当给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就是工人的 1- 2 倍平均薪资。1- 2 倍就是无产者的一个平均工资。这是我的观点。
所有的福利都算在里面,为什么说 1- 2 倍?这个二倍还有一点就是说他承担的未来风险。也就是说在原则上我们认为你承担的风险会累及家人的情况下,比如说缉毒警察可以提供两倍的平均工资,你说是嫌这个低,那你应该说它的基数低,不是说这个倍数低,这个倍数不低了。这个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的一个情景,所以我提出来的口号就是说,那最后富起来的人应当持久的、彻底的服务于其他所有先富起来的人,还要让人民群众都富裕起来,或者说那部分愿意通过财产积累,通过赋予来实现幸福的那些人要服务于他们。然后这部分人编制财政供养人员要克服自己的编制小资产阶级或者是资产阶级化的劣根性,不要说自己公积金很高就投机搞几套房吸血赚地价,然后欢迎那种透支外来的,然后那种卖地模式,卖地滚债那种模式,把未来几十年的钱全都预先落到口袋里了。当然我们讲的就是这件事情是能做到,当然说我不是说先富带动后富就很难,我觉得说至少这件事情容易入手,让那些应当最后富起来的人持续的服务那些先富的人。这里面的先富是人民群众所,当然就是说愿意通过市场经济积攒财富起来的人民群众,或者说这个应该服务其他所有人。这个标准就不要定那么低好,不要定那么高。因为实际上这批人已经两三代人了,而且是往往是一些较发达地区的,或者说集中起来的一些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这部分我们叫吏家两三代人。
而且他们其实说是个退化的,老实说他们一代不如一代,我说的这些小吏家族是一代不如一代,已经严重的脱离群众了,他们活在高级酒店的那种优惠券,不是最近那篇文章怎么写的? 5 年80%的这样的理财产品的世界里面,活在高墙之中。其实说难听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可以说就是孤立于艰难困苦的现实。比如说他们房子上一代或者他自己那一代就单位就有分房子,他没有房贷压力。其次他还有就算说他贷了房贷,那是他公积金,高公积金直接去搞两套三套,或者他分的房子还是那种大房子租不出去,然后什么东西都涵盖和拉满的福利。一般的单位体检一年一次那已经算不很好了,那他这个福利我就不说次数了,一般的单位能够是某个妇女节发个啥东西,那这个东西那可以说是逢日就发,他是孤立于现实的。那么就早上 9 点钟上班, 4 点半就开始收拾东西,5 点钟就已经走了,好多四点半就提前就外包给别人的,这是孤立于现实,然后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了。而且他们干的活其实都有点没啥技术含量的,否则为什么会直接外包给人家大专生、中专生去干呢?那么这些人让他们乖乖听话,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且是能够快速扭转你的形象。说难听点,考编尝到甜头了,实际上讲是非常慵懒的。
他不想解决问题,就是做事情就是提线木偶,就是你不拧他发条,这些人不做事的,他只要不出错,死赖在位子上。他追求这三个字,不出错,死赖着。然后可以分一杯梗。所以我觉得这些人同时他又是编制资产阶级,这说法是错的,因为实际上他是编制小资产阶级。为什么说他是小资产阶级?就是他本来应当去制约市场经济当中的一些力量,防止那些力量资产阶级化。反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于资产阶级。这个东西为什么说是小资产阶级是服务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服务工具,那么他怎么帮助?我举个例子,你去办事,比如说你要办个消防,你开个网吧,或者开个餐馆,你去那里,拖死你。那隔壁开连锁大网吧了,开连锁大餐馆的去办,瞬间拿下。所以说他们的服务提供了公共服务,那当然很明显为什么他这个要瞬间拿下?我们有指标的,我们要做多少个什么?或优先服务纳税大户。所以说某种意义上人民群体本来不需要分化的。或者说在市场经济发展当中,两极分化被他助长了,而不是被他消弥了,他本来是应该用来消弥两极分化的,反而是他有针对性地帮助那些给他消费券和优惠卡的人,它反而是助长了两极分化。所以我们恰如其分的把这部分尸餐素位的人应当去弥合这种阶级差异,不至于使其发展为阶级差异,他却不这样做,反而助长了阶层差异。
那么我们把这种人就叫做编制小资产阶级。但是我为什么又说常常说这些人是编制资产阶级的,因为他们同时是地租资产阶级,他有相对独立的殖利方式,所以他在身份上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资产阶级。这个地租不是那种大型的,主要就是垄断住房或者说是商铺,通过截取城市发展利益,先占优势和发挥充,他把一切他掌握的资源都转化成对于不动产的控制,然后垄断城市的发展机会,然后形成一个地租资产阶级。他这个地租资产阶级其实是一种小型的金融资产阶级,他这个钱其实就是如果有五年 8% 或者十年 10% 这种太低了。他放小贷,但是说比较保本之前就是这个地租,通过就套地价的那个差值。所以我们应当在制度上使得这些人是最后富起来的,不意味着说让他过得很惨,让他是一个小康状态当然是可以的。始终保持他是个小康状态,或者说是一个相对优越的一个小康状态,我觉得也是合理的。某种意义上比如说保证他的休息权,然后给他这个熟练工人的 1- 2 倍的工资已经不错了。你一个人熟练工人那得四五千呢? 5千到1万,而且就严格执行 8 小时工作制,你说人数不够,你得多雇人不就行了,就是把你现在外包的情况之下,外包干活的 8 个,有编的那两个的平均一个月福利算下来三四万,另外没编的一些给三四千。给他们拉平那不就行了?在我的观点看来,这事比较容易做,,谁敢乱说话干掉,这里面如果做了这事,谁乱说话干掉?所以说我们的观点就是说那个应当应该最后富起来的,就让他始终服务那些其他的先富者。
有很多人看到我这个命题就觉得我很反动和保守,你头脑自己脑子没有想清楚,因为不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这个事业的执行者,他的这个行政监督管理是编制小资产阶级,或者是地租食利阶级,或者是小的金融投机资产阶级,不能用这些人。但是我相信我不是绝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人,那就算他们一时半会是那样的人,那也是环境使然,并不是他本心是错的。只要我们局部的那些环境,那些风气把它改正。所以这不是一个贪污廉洁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政治属性的根本性质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些考编世家的根本性质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服务者?还是追求资本逻辑成为人上人的雇员(所谓的生产社会公共服务的竞标商,投标者)?他那家族不能变成家族企业,或者他家三代都是做公务员的,我不希望这三代做公务员的人,几代人都是做公务员的,把自己变成是一个竞标的。 就是他生出来的新的一代,那女孩子上了一个大学,回来考编又给他弄上去了,那就相当于又中标了,又可以吸里面的钱了,又可以按照资本主义逻辑玩了那不投标公司吗?说穿了就是外包的吗?,需要说再外包给那些中专大专生两三千块钱一个月,他这已经是外包了,只不过这部分外包特别有油水,那部分外包的真干事的的没油水而已。
如果这种情况就是编制内和外包者的一个对立,而是两种外包的对立,只不过这部分赢者也是个外包,他这几个公务员世家也是外包。只不过说他名义上说咱不是外包,名义上他自吹自擂说他自己的属性是根正苗红的。只不过就是很明显的是同劳不同酬的,同工不同酬的,很明显是两极分化的,很明显是剥削的。所以我们要坚持要让他最后富起来,并且要让他始终服务于那些先富起来的,应当先富起来的人民群众。那么我们的高层的决策者和监督者,他们没有什么富不富的欲望,因为他们的幸福的是不按照市场经营逻辑走的,不按照资本主义逻辑的。好,那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