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纪
DAY1
在车上时我还没有进入到休息的状态,即便是一等座的车厢也逃不开打鼾症的病人,我身后两排的地方有一位大哥,我看不到他,但可以一直听到他存在感极强的呼噜声,雷鸣一样充斥着整个车厢。在这样的声音里,我打开手机听了一节督导课,讲得是一个大麻成瘾的病例,上报个案的咨询师相当细致,她总结了许多细节,这也是必要的,但这使得她的讲述相当冗长,让人昏昏欲睡。
我又看了一会书,看的头昏脑胀。可这里离成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巧合间,我和邻座一位四川阿姨聊了起来,她麻利地打着毛衣,兴致勃勃的同我讲起雅安的雨、雅安的鱼和雅安的姑娘,阿姨明显不同于家乡的口音将我从紧绷的状态抽离出来,渐渐有了旅行的实感。开始期待当我脚踏实地的那一刻,将看到成都哪一副面孔。
在听说我要在成都待四天的时候,阿姨皱了皱眉。“四天啊……”她停下打毛衣的手,兀自嘟囔着。
“那成都周边的景点就有点费时间了,雅安什么的,离城区还是有点距离,要玩好怎么也要拿出一整天,不如在城里慢慢逛逛,了解了解饮食文化!”说起这个,她的眼睛亮起来,“成都的调料好,一定得每样尝尝,吃辣的要记得放蚝油啊,今天下午去了就吃火锅吧,火锅一定要吃的哦。”
这样聊着,时间过的快了起来,我顶着饿扁的肚皮,在阿姨下车后不久,也到达了目的地,跟着朋友走出火车站时阳光正耀眼。空气中甚至也没有我担心的潮气,成都特别的气息扑面而来,要我去形容却是形容不出来的,只觉得与众不同,坐进去民宿附近的地铁时,我握着栏杆摇摇晃晃,只觉得地铁也与北京天津的不同,不同在哪里呢?也是说不上来的。硬要去形容,大概就是不繁忙,我去的时候是工作日,坐地铁的时间也恰是下午两三点钟的样子,地铁里却没有大城市惯见的拥挤,也许是我自带了一层安逸的滤镜吧。
从地铁站出来,晒着太阳,我们一路往住地走,打算先去放了行李,嘱咐我穿长袖长裤过来的朋友有点尴尬,他说成都很少这么晴朗的,就在上午天还没这么热,我开玩笑说大概成都的艳阳是为了迎接我吧,虽然这话有点自大,但看着阳光下金色的成都,也看到街边的茶社高高的开满花的凉棚,我心中确实很欢喜。
民宿是很不错的,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些潮气,但设施齐备干净,在公寓楼里,楼下有妥善的安保,门也可以好好的反锁,因为碰到了老乡还免费升了房,于是心满意足的把行李安置好,就和朋友往文殊院步行街去了。
坐着他的车走在路上时,我才真正震撼起来,这是一个绿色的,温润的城市,从北方的风沙里来到这,看到高架桥下面的立柱上密密匝匝的爬山虎,我仿佛来到一处未曾想象过的秘境,斑驳的老楼和摩天大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种赛博朋克的感觉,还是那句话——与众不同,成都终究是没有落进城市的俗套里去,总是有微妙的美感充斥其中。
到了步行街,我们直奔一家卖甜水面的小店,倒也不单卖甜水面,小广告牌上还写着许多别的小吃或是主食……至于店铺的名字嘛,糊涂的我完全没操心,现在是一概不记得了。甜水面端上来的时候,和我的想象是有所不同的,无论是看起来的样子还是第一筷子的口感,都有些微妙的落差感,比如面很粗,有点硬,我出身山西,虽然面食吃的并不多,但也没吃过这么硬的面,所以我在第一刻是有点试探性的,可正如雅安阿姨说的,调料太好了!!!这碗面的味道是越吃越上头的,甜辣的味道充斥在口腔里,也渐渐熟悉了面的硬度,又觉得筋道起来,我想就这样的味道,即便是嚼塑料,估计也是香的。
没一会,一碗甜水面下肚,居然就有点饱了,可不多吃点不甘心,于是又点了一碗白凉粉和一碗黄凉粉。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白凉粉的口感,稍微辣口,却觉得清淡。店门口有两个老人很引起我的注意,一个拉二胡的老爷爷,头发花白,剃成干净的板寸,人瘦,故而显的干净利落,坐在椅子上,持着一把琴,悠悠地拉,也不说话,从文殊院拜拜之后出来的游客不时把一些零钱放在他面前,他也不怎么说话,目光不知道落在哪里,只是安静地拉二胡。另一个奶奶把用红绳穿起来的黄兰排开在一张布上,摊在街边的垃圾桶上卖,我闻着觉得异常的香,于是凑过去看了两眼,花的边缘有点发褐色了,不知道能保存多久,也不清楚是什么用途。大概是为了让空气更清新?我这样猜。
出店门的时候,有老成都推着父亲的轮椅进店,看来这家应该是挺正宗的。
店的对面是文殊院的茶社,外观看起来相当雅致,摆设的很有禅意,走进去看看也没什么成本,于是就进去了,里面露天的部分一抬头就是绿色,阳光斑斑点点的透过树叶洒下来,随处可见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和鸽子在地上蹦跳,这里的人大多在谈生意,盖碗茶的价格贵的吓人。
附近还有一条宝石街,往出走的时候顺道着逛了逛,卖的东西倒没什么稀奇,就是些碧玺蜜蜡的,各地的景区都一个样子,不过正看见一个年轻人窝在藤椅子里拨弄吉他,我不懂音乐,听不出好坏,只是觉得这样的场景很美。
这次到成都,有一趟非常规的行程,就是逛一次宜家,一般不会专门跑到另外一个城市去逛家居商场吧,可是我居住的地方没有宜家,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是决定让朋友带我去看看,我在那买了一个树莓味的香薰蜡烛和一个打折的随身杯,好在回程的高铁上接热水喝。在餐厅里尝试了北极甜虾沙拉和一个巧克力蛋糕,用餐中欣赏着不远处的小孩子高分贝的歌咏表演,十分惬意。把口感微妙的蛋糕含进嘴里的时候,我想到如果是平时这个点我一定在上班,和一屋子小朋友周旋,瞬间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意。
从宜家出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于是开车到附近的一家火锅店吃晚餐,这边的餐厅基本上都是人声鼎沸热热闹闹的,一进屋子就像掉进一口煮沸的锅里,但是并不觉得烦躁,反而兴奋起来,让人觉得很有胃口。朋友叫来服务员小姐姐,跟人家说要中辣的鸳鸯锅,我惊讶极了,我虽然可以吃辣,也不代表我有直接越过微辣的勇气,他诓我说实际上是不太辣的,只是很香,而且是鸳鸯锅嘛,还点了这边著名的解辣神器维怡豆奶,我想了想,倒也不是不能一试,可锅端上来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成都人对辣的执着,所谓的鸳鸯锅看着有点好笑,在红彤彤的辣汤中间抠出来一个小圆洞,里面盛着漂了几根金针菇的菌汤锅。
尝试下来,其实中辣的火锅也还在我可接受的范围,刚吃的时候是真的不觉得有多辣,只是很鲜香,偶尔在夹出来的菜里藏了麻椒才会呛的要命,但随着锅里的油温越来越高,辣度也开始直线上升,舌头笼罩在一种有些麻木的痛感当中,但依然觉得好吃,我用卫生纸捂着鼻子被呛到不停打喷嚏,但还是执着的不停筷子,在这种时候,浸透了红糖的冰粉和口感温润的豆奶真是救命的好东西。
吃完火锅出来,夜晚的成都街道依旧流光溢彩,没走几步就又遇到了一位卖黄兰花的老奶奶,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上了年纪的人卖的东西没有抵抗力,于是上去花两块钱买了两串,又给了我两个别针,让我随便别在哪里,随时都可以闻到花香。
回到民宿之后,我就把这两串花放在床头,屋里的潮味闻久了也就可以忽略了,但花香却很有存在感,之后的几天里,它们很快的变黑枯萎,几乎我每隔一段时间看它,就会有些变化,我想起朋友对这种东西的评价“反正早晚是要凋谢的”,确实是很有道理,这话从一个高高壮壮的汉子嘴里淡淡的说出来竟颇有点黛玉葬花的意思,但我想,与美好之物的片刻相逢也是珍贵的回忆吧。
顺便……钟薛高清煮箬叶的那一款味道很好,浓郁的牛乳香被中和的清淡利口,带了植物的清香气息,咬着咬着还可以吃到藏在雪糕里的糯米,非常妙。
DAY 2
来到成都的第二天!可能是因为身心愉快吧,早上睡到自然醒也才不到七点,还来得及洗个澡好好打理一下自己。今天的天气就阴了下来,不过依旧是宜人的,刚出门的时候尚且没有下雨,于是先走了一趟宽窄巷子里的宽巷子,这个景点是大家都告诉我可以去但不要买东西的,于是就只是从头到尾的逛了逛,因为好奇成都的特产商店里到底有些什么,还进店瞧了瞧,可是又被店员们狠宰傻外地人的眼神吓了出来。
不管怎么说,这里的景色和阴天很配,完全不让人觉得压抑,只感觉清凉舒适,又有怀旧的气息,不知道是否在色调与形制的设计中包含了配合气候的朴素智慧,在游人如织中偶然抬起头来,窥探鸦青色天幕下错落的屋宇,有某个瞬间,神经被拨动了旧日时光的弦。
从宽巷子出来,天上开始下小雨了,还好下的还算温柔,不用打伞也不会被淋到,这个中午我们去吃的潮汕火锅,微甜的口味,牛肉也鲜嫩,虽然到了成都,却也不能一直吃辣的,要舒缓一下才好,我们坐在院子里的雨棚底下,没一会雨就大了,倾倒一样从天上滚下水来。
附近一只长得很秀气的流浪猫抖着毛摇头晃脑进来避雨,轻车熟路的四处转了一圈,还用沙发椅磨了会儿爪子,仔细看看,那把椅子上跑出来的棉花恐怕都拜它所赐,朋友煮熟了一片牛肉拿出来吹凉,招它过来吃,它不太谨慎的嗅了嗅,就囫囵咽了进去,我也晾了一点给它吃,趁着它还在我们这边,顺便摸了摸它的尾巴根,这猫儿舒服的眯着眼睛享受一番之后,还是毫不留情的离开了,顺着我们桌子旁边的围栏散步,往雨棚上边望着,不知道在看些什么。老板拿着长杆捅了捅棚顶,雨水就随着哗啦一声巨响砸进外面的花圃里。
待到雨势稍缓,我们也正好吃完了,于是打了个车到春熙路和太古里那边看了看,虽然也很繁华,但终究只是商业区而已,对于我这种没有疯狂购物习惯的人实在没什么吸引力,……稍微有点遗憾,因为去的时间不是夜间,裸眼3 D的广告屏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好的效果,我们站在最佳观看位上等了很久才等来一个汽车广告,看到深蓝色的车体一瞬间突破屏幕,倒还是有些震撼的。
草草逛完了太古里,我和朋友穿过几条街到了附近一家卖串串的店,我本着攒钱千日用钱一时的心态,在挑选食材的时候没什么顾忌,和朋友一起拿了好大一捆回来,选一张小桌子,在小马扎上坐下,等着底料上来,我个人觉得串串的辣度吃起来没什么压力,因为不烫,在料里蘸过一下,再往油碟里涮一涮,就只剩下香味了。这边的油碟味道是极正的,香浓可口,加上蒜末之类的更不会觉得腻,我们打扫干净战场之后,又吃了店里的冰品,还觉得意犹未尽,不过其实肚子里也早放不下什么东西了。
DAY 3
今天是属于熊猫的,早上在麦当劳买了汉堡当午餐,就驱车往繁育基地去了,头一天晚上在携程买好了票,所以也没什么不方便的,只是去了得排四十分钟的队买景区直通车的票,上了车一路坐到月亮产房,可惜告示牌上写着这个月份没有熊猫幼崽,有点可惜。
不过也没关系,第一次看熊猫就看到这么多,而且因为人流不密集,可以趴在栏杆上尽情的看,我还是很满足的,只是熊猫们大多不活动,只是在睡觉,以各种姿势休息,偶然碰见吃竹子的,也远远的背着身子,只看见一个黑白色的球,摇头晃脑的啃着手里的东西,更有甚者,将吃与睡结合到一起,仰躺在地上,胸口堆一些竹子,用手掌扒拉到嘴边进食,甚至连排泄都不动地方,只把腿抬起来一下,粪便就从它们栖息的架子上掉下去,于是头一仰,继续睡觉了。
看着它们这样,虽然心中的国宝形象有点幻灭,但还是由衷羡慕它们,“活着”这件事本身就是价值。
相比起来,小熊猫就显得活跃多了,它们在栏杆外的树林中活动,离人不远,可以看的很清楚,我们进馆的时候,正看见一只在头顶的树上睡觉,另一只在水沟旁边啃着不知什么果实,一路走下去,总能捕捉到它们红褐色皮毛的身影,偶然冲着人流这边 抬起头,能看到它们脸上可爱的白色斑纹,这种神态娇憨性情温驯的小动物实在讨人喜欢。
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繁育基地里走累了,又逛完了博物馆,从商店里买了熊猫主题的纪念品,便从这里离开了,开车到建设路吃了钵钵鸡和苕皮,关于成都的东西好吃这件事我已经说倦了,就先记下点特别的,苕皮这东西我虽然只是要了微辣,但依旧是我这几天吃的东西了最辣的,虽然辣的难受,但嘴里却贪恋食物的鲜香而无法停下咀嚼,虽然说明了不要鱼腥草,但因为翻食物的铲子是共用的,我的馅料里还是不可避免的掺了些许,这是存在感极强的味道,无论之前嘴里是辣还是香,只消吃到一小粒,嘴里就只有生鱼的腥味了,甚至喝水都有点压不下去。
这一天到了傍晚,我在成都的旅程也基本收尾,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了,我还记得我来这里的初衷是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珍贵的“例外”,这个目的我现在达到了,于是在逐渐西沉的阳光下,和朋友在绿意盎然的街道散步,穿越市井的灯火,找不太辣的晚餐,回公寓以后一起看逃耻特别篇,电影结束的时候,我们聊了一会儿源桑和新垣结衣的婚讯,送他出门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城市的灯火依然静静燃烧。
DAY 4
最后一天清晨,我睡的比较久,后面没有安排什么行程,于是我照例洗了个澡,把公寓里的东西收进行李箱,做好离开这座城市的准备。快到中午的时候,朋友来接我去附近的一个苍蝇馆子,没错,餐馆的名字就叫苍蝇馆子,所以很好记,不过这里的卫生条件还算可以,点单的时候每道菜后面都有细心标注“有回民,不要猪肉猪油。”
就餐环境依旧人声鼎沸,这座城市就像一口锅,有时温火慢炖,有时倒进热辣的红油,在蜂拥的热闹和安静的茶香里,把旅人的心炖软。
回程的动车上,一位名字很特别的阿姨跟我聊天,向我展示她手织的毛线包包,她笑眯眯的讲起自己做的美食和她的女儿,神情很恬静。相比起以前常坐的从天津回家的高铁,这趟旅程遇到的人似乎更认真的关心着生活本身,开头和结尾的两位阿姨,是我旅行的开端和结尾,但除此之外也许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她们在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像海子的诗一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没有马,也不会劈柴,也不知道会不会周游世界,没有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也不会永远呆在成都,呆在我的生活之外,但也许,我还有一些事情可做,比如关心粮食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