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度次大陆》书摘记录-09

2021-10-02 19:32 作者:小鹰不挑食  | 我要投稿

突厥人与莫卧儿人

游牧势力又来了


德里苏丹国的建立时间应该是1206年,不是上面截图里的1260年……


王朝起起伏伏,版图忽大忽小,深棕色就是核心统治区,来自wiki
不同王朝下的德里苏丹国,来自wiki
莫卧尔帝国不同时期的版图,来自wiki

从现在看历史,总是不免于带入现代人的视角。比如过分看重宗教认同在古代印度的作用,从而忽略其他区域和族群因素在突厥与莫卧儿国家形成中的影响。

伊斯兰教与印度

在突厥人和莫卧儿人之前,阿拉伯人通过贸易和军事征服,将伊斯兰教带进了印度。印度人和阿拉伯人长期参与红海区域的贸易,定居在印度西海岸的阿拉伯商人在伊斯兰教于阿拉伯兴起后不久即成为穆斯林,可能是印度最早的穆斯林。

第一个伊斯兰化的印度国家

随着阿拉伯人的大征服,其统治下的非阿拉伯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阶层,前贵族、知识分子等具有专业能力的人。9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开始式微,突厥人掌控了多数的地方权力中心,开始瓜分伊斯兰世界的东半部。

伊斯兰的突厥化,是通过哈里发等伊斯兰国家政治领袖雇用突厥军事奴隶担任精英卫队产生的。这些“奴隶”,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悲惨的人,突厥军事奴隶接受高级精英教育,通常非常富裕,可能是军队将领或者一省之长,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和奴隶。

公元1000年左右,突厥人在伽色尼(Ghazana)的马哈茂德(Mahmud)的带领下,开始征服北印度。他的军队多次深入恒河以及印度河下游劫掠,获得大量的财富。他的王朝被称为伽色尼王朝(Ghaznavids),但能够稳定控制的区域多半限于印度河流域上游到拉合尔(Lahore)地区。伽色尼王朝接着由古尔家族取代。在12世纪末,古尔人(Ghurid)两次征服北印度地区,并在这里驻扎突厥奴隶将领的大批军队。古尔国王在军队成功出征北印度时遭到暗杀;眼见首领已死,将领们拥立同僚库特卜—乌德丁·埃贝克(Qutb-ud-din Aybak)于1206年即位,成为首任德里苏丹国的苏丹。这个王朝也被称为马穆鲁克王朝或奴隶王朝(Mamluk/Slave Dynasty)。

德里苏丹国的简单历史总结

德里苏丹国可以说是一个印度人、突厥人和伊朗人的结合体。突厥人是军事贵族,控制了王国的军事与政治高阶官职。他们人数少,没有明确的王位继承制度,经常内乱,依赖军事力量,对军事精英非常慷慨赏赐。按理说他们应该淹没于巨量的印度人口中,和以往的入侵者那样印度化。但是他们任用了大量的伊朗人担任中层官僚,而且当时正直蒙古西征的时代,大量的伊朗人战乱中迁往德里苏丹国,学者、教师、诗人、艺术家等。于是国家保持了伊斯兰特征,还有波斯光辉。正因如此,波斯语成了内政与外交的官方语言,直到19世纪初仍旧如此。即便印度的伊朗人人数不如母国之众,许多波斯语作品却是在印度,而非在伊朗写成的。印度人担任了底层官吏,地方上印度教王公们负责征税,向德里上贡,统治自己的领土。当时的伊斯兰教很宽容,只要缴纳税金,你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所以造成了王国核心区,主要是城市信仰伊斯兰教,广大农村和非核心地区印度教依然流行。而且伊斯兰教苏菲派以它的神秘主义,遁世主义仪式和虔爱主义实践,和印度教相当类似,深获印度人青睐。

莫卧儿人

莫卧尔帝国的统治术
莫卧尔帝国的统治术
前六位皇帝

莫卧尔一词和蒙古同义。莫卧尔人追溯祖先,那就是13世纪的成吉思汗和14世纪的帖木儿。巴布尔贵族出身,想在中亚大展拳脚,效仿帖木儿,无奈三次进攻撒马尔罕都失败了,困顿之下,决定南下。他最终拥有了阿富汗和印度河西岸,但是却失去了中亚。

他的儿子胡马雍当政时,被曾经的阿富汗盟友背叛,流亡15年,后在波斯国王的帮助下,恢复了对印度的统治。

阿克巴是帝国的奠定者
世界不再封闭了

碎碎念:1605年到1628年对应的是明代万历到崇祯年间,那个时代明代确实由胜转衰了啊原来莫卧尔还算挺牛的

奥朗则布皇帝统治了印度五十年,总体上是个能力高超的君主和军事将领。但是没有处理好锡克教事务,导致锡克教成为了坚定的反莫卧尔的武装势力。也没有处理好与北方马哈拉斯特拉地区的盟友的关系,导致死后北方的分裂。对于南方耗费大量资源征服了德干地区的小国们,却也让军人与盟友致富、掌权,他们开始寻求自立形成自己的国家。

碎碎念:我感觉就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有点像李隆基……

18~19世纪,莫卧尔帝国的落日余晖的时代,苟延残喘罢了……不过莫卧尔帝国依然是印度的合法统治政权,最能号召人民,是光荣与权威的化身。


《印度次大陆》书摘记录-0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