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对话上野千鹤子 女性分化×新自由主义×性别问题

在性别问题上,东亚地区有没有一些共同点?
上野
:关于这个问题,我能看到很多共同之处,东亚地区少子一代出生的女性,有一个普遍困境,就是比起像我这个年代的女性来说,看似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 我的新书《始于极限》中提到的“恐弱”主要出现在四十岁到五十岁的女性身上,而更年轻的女性则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两代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戴锦华
:我很认同您所说的两代人的差别,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贯穿整个20世纪的革命,女性在整体上是收益的,但中国的年轻女性还会面对另一重困境,就是亲情。我们革命的传统就是反传统,加之新一代的独生子女,传统压力在变小,但是来自家庭亲情的压力在变大。至少在我身边看到的年轻一代,在催婚、生育的问题上,面对亲戚等外在压力都是很能反抗的,唯独在面对父母的时候,感觉到很沉重。
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可以理解为维护个人自由和鼓励自由竞争」
上野
: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受自由主意的影响,觉得发展经济可以带来男女平等,但是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不平等并没有被消除,反而被重构了。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自由是只有有钱的女性才能享受到
戴锦华
:在我看来,新自由主义只是赢家通吃的行为。在市场逻辑的道德观里,人们把富有等同于强,贫穷等同于弱,不平等就被合理化了。本来是不公平的行为,套上了交易的外衣,不平等就看不出来了。 「联想到女性职场歧视、se情、d孕等产业,我们所追求的自由是需要一定限度的,不是因为有交易做外衣就不是对女性的不公平,也不是女性获得了钱财就说明她们是自愿的。」
如何看待女性分化,互联网上不同女性群体之间的攻击?
上野
:其实像这种已婚和未婚,已育和未育之间的分化,我们以前也有,以前的时代可能是被忽略了,如今这种声音能被我们看到,也是女性主义影响力的一种体现。 现在的人可以选择关闭网络,不去看这种声音,但我们那个时代的骂声是充斥在生活中的,是关都关不掉的,这种声音也算是保守的那一部分人选择自保的策略。
戴锦华
:提问的这位还是说得保守了,就我看到的分化可能变得更细,可能因为一句话的不同就立刻分成了两个阵营。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外部环境的压力有关,很多人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但同时这也是全人类的危机,不仅是女性主义。 大数据的技术让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相似的信息被不断推送,很快就会让你觉得,全世界都已经这样认为了,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危机,这种女性之间的分化,很可能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人,但经过互联网的放大,就会让我们觉得已经严重到成为一场战争了。 「怎么应对这种认识危机,警惕和意识到手机上收到的信息极可能是不够真实的,如何跳出信息茧房的限制,才是应该要去思考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