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危楼原地拆除重建,”四方共担”下,居民仅花几万便可住新房

北京朝阳劲松一区114号楼的居民们终于彻底告别了那栋有着45年房龄、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六层框架轻板实验楼,在原地迎来了新楼房。新楼房可谓是全面升级,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房屋面积,加装了电梯和其他配套设施,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时之间,这栋砖红色的小楼在这片区域内脱颖而出。

国家早在2020年4月份则提出了“六保”,其中则提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为了响应这一政策,在2020年7月份,北京市出台了178号文件,文件内容则是对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的试点工作意见。

根据这一文件,在该区域相关部门的出资及沟通协调下,该小区的最初产权单位北京建工五建集团、该栋楼居民和引入的社会资本共同努力,解决了该栋楼重建的资金问题。最终,每户居民只需要支付几万块便可以住进新房。后续,北京建工五建集团也在积极协助居民办理新的房产证。
由于该栋楼内居住的老人居多,在新建楼房时除完善电梯等配套设施外,还新增了600平方米的地下室空间。未来,该空间有可能被“四方”之一的社会资本运营商超、老年食堂、理发店、图书角等业态,进一步完善小区的配套设施。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出要动员居民及社会力量等各方共同参与,打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针对存在诸多质量问题的老旧小区,北京朝阳劲松一区114号楼的原地重建无疑为其改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各方的考验都很大,未必适合所有老旧小区改造,因此,在借鉴的同时,注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图片来源于央广网,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