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作文押题素材:家风家训

2021-03-16 10:24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一)家风家训名言


1.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2.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3.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4.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5.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氏家训》)


6.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唯恐有损于人。(《张氏家训》)


7.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8.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10.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12.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苏氏家规》)


13.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书》)


14.天下之事立志最为重要,立志为成事之基础,志之所在乃心之所在,心之所在则关乎事之成败。(《张氏家训》)


1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16.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戒子通录》


(二)家风家训典例


1.清白家风不染尘


来源:人民网  张凡


电视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现。


2.冰霜气骨玉精神


来源:人民网  张凡


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让人称赞。为避免和同患心脏病的大女儿混用药品,他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因为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得知外孙要到美国读书,他再三叮嘱“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


3.讲传承也要有现代意识


来源:人民网  孙云晓


为什么江南钱家人才辈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因为他们这个家族,作为吴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训。但钱家人1925年做了一个大的修订,把家训改为几个部分:第一,个人;第二,家庭;第三,社会;第四,国家。这次修订,既集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鲜明的现代家国情怀意识。


(三)家风家训观点


1.重温家训 涵养家风


来源:人民网  陈凌


那些优秀的家训、家范,是滋养今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涵养家风、建设家庭的一个重要路径。从敬姜“匡子过失,教以法理”,到张英教育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从曾国藩告诫兄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到习仲勋以“雪中送炭惟吾愿”示子女,无不表明,个人德性的生长有赖于家庭伦理的滋养。从中华家训中吸吮智慧养分,我们不但会建设亿万温馨的“小家”,更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


2.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


来源:青海日报 柳哲


家训,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在任何历史时期,家训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过积极作用,也是国法之外的重要补充与辅助手段。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因此,我们应当弘扬家族文化,继承先祖美德,以家训、家规、家诫约束自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3.家风源起与流变


来源:人民网  陈来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东晋玄学家袁宏提出“有家风化导然也”之说,认为家风的作用是“化导”,即教育引导。南朝经学家皇侃提到“家风由父”,说明当时父亲在家风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古人把家风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强调“昔称幼学,早训家风”“自童子耳熟家训”“少习家训,长得名师”。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说,“潘岳之文章,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德作为文学作品优先考虑的题材。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唐宋以后,古人多以清白形容家风,如柳宗元句“嗣家风之清白”等。


4.传统家训家规的源起


来源:人民网  陈来


我国古代的家训文化起源甚早,如《尚书》中的《无逸》就是周公对其侄子成王的告诫之辞。成王当政后,周公恐其贪图享乐、荒废政务,故作此文告诫他不要逸乐。孔子看见经过庭院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学礼乎”,并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世把孔子在庭院中对儿子的教训称为庭训,也可以说是家训。这两个例子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家训的源头。


高考作文押题素材:家风家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