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雨伞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雨伞是人们常见的生活出行中会用的东西,据说雨伞在中国出现的很早,但至于是谁发明了雨伞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雨伞的发源地在埃及,但其实中国才是伞的故乡,早在4000年前伞就出现了。据《史记》载,最早的伞叫"盖",如“五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这里的盖就是伞,主要作用是避暑。又如:“孔子将行,雨而无盖。”这里的盖就是雨伞了。

古时伞也写作馓,馓即伞也。据《伞物纪原》云:“六韬曰: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通俗文曰:张帛避雨,为之馓,盖即雨伞之用,三代已有也。”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古代的伞是由丝帛制作而成。而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由于纸的价格比丝绸低,且工序相较之更简单,于是油纸伞逐渐取代了丝帛伞。
中国油纸伞历史悠久,也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古代雨伞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怎样的特别之处?(1)寓意多子多福。因“油纸”与“子”字音相近,特有此意。(2)寓意节节高升。油纸伞的伞架都是由竹子制作而成,而竹一节一节生长,则有节节高升之意。(3)寓意夫妻恩爱。这主要来自于大众熟知的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他们两人由伞相识,展开了一段背离世俗、刻骨铭心的爱情佳话。于是,油纸伞也成为了爱情的象征。(4)消灾避邪。传说桐油有抵挡邪祟的作用,而油纸伞由桐油大面积铺就而成,自然也带有消灾避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