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种时间限制
(1)了解考试规则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阶段: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有6门课:会计、税法、财管、审计、经济法和战略。综合阶段有2门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而考试要求为:通过专业阶段所有科目后才能进行综合阶段的考试,且专业阶段需在5年内通过全科,而综合阶段没有时间限制。
基于这种时间限制,我们势必要好好地规划考试时长,以上班族为例,我给出的上班族考CPA的最优选是:3年考完。为什么呢?首先,5年,6门课,也就是说,1年考1科最后考不完!1年6科呢?不要听了太多大神的神话就觉得CPA很简单啊!如果你想天天熬夜,我不拦着你~但如果你珍爱生命,想稳扎稳打,我还是建议你不要1年6科。
那么我们的备考选择只剩下了2年、3年、4年或5年通过全科。同时,为了防止最后一年挂科使前面的成绩全部作废,我们至少要留出1~2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内我们只二战没有考完的科目,不学也不考新科目。且大多数鱼龙混杂,快速准确的读题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办法之一。正确的读题方法是:先从试题的要求读起,明确问题是什么类型的题型,用笔标注问题的关键信息,看问题有无陷阱;然后,带着问题去读题干资料,阅读时仍然用笔标注关键的有用信息,再对照问题与已知资料,一一作出分析、判断。
最后,影响答题速度的另一个因素是没有掌握答题技巧,面对所需的文字描述,考场上不知道如何提炼语言及把握答题程度。从考试的评分标准可以看出,评卷是按点给分的,如果答得太少,可能漏掉关键点影响得分,如果答得太多,就会影响答题速度,所以要把握好答题程度,做好恰到好处。
五、研读历年试题,进行类型比训练 认真研读高级会计师历年试题及评分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题的类型化训练,培养快速读题、快速提炼相关信息的好习惯,一提高答题技巧。近3年来的试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分析判断题:这种题型要求“分析、判断业务处理是否正确”,主要考察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除另有要求者外,答题时只需要说请“正确”或“不正确”即可得分,不必再说明理由。 在市场上高级会计师的考试辅导书虽然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选择好的考试用书对应试者来说至关重要。我认为,在所有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必不可少的,应试者只能以《考试大纲》为主,配合相关习题。二、把握备考时间 有人会问,该如何把握备考时间呢?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有58%的应试者是在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备考的,88%的应试者是在考前两个月开始复习备考的,鉴于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试者均具有中级职称,我认为,复习备考实际那不需要太长,但应视考生基础而定,基础好一点的在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完全能来得及,对于考过中级会计师时间较长或者通过评审方式取得中级职称的影视证,因近年来会计法规变动较大,应提前进行备考,以确保万无一失。
三、解读考试特点 打算备考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应试者,首先,要了解一下高级会计师考试的特点,然后花一定时间研读考试大纲,在此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训练上,按套路快速解读,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复习效果。高级会计师考试总体上说有“开卷考、层面高、题量大、时间紧、难度不大”等特点。




我们针对这些考试特点逐一解决进行分析,求解备考的最佳对策。1、正确对待开卷考试:很多应试者认为,高级会计师考试是开卷考试,没必要下太大功夫复习,对考试的知识点只要有印象就行。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存在着严重的思想误区,因为考试题量大,如果对考试内容不熟悉,在考场上只凭翻书抄很难做完考题,甚至有的连位置都找不到。
千万不要以为是开卷考试就掉以轻心,开卷考试也需要认真对待。2、准确把握考试层面:高级会计师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现阶段的高级会计师应具备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关于2005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有关北京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可见,高级会计师考试侧重于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应试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能力的训练上。 解释理由题:这种问题的标志是“……并简要说明理由。”对于这种题只需答出依据的相关知识点,除另有说明者外,不必写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题:对于“如不正确,说明正确的处理”这类问题,需要把正确的处理答上。计算分析题: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不仅要求进行计算,还要求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分析或决策。
逐条指错题:这种题型从属于分析判断题,与其不同的是分析判断题的要求中指明需要的判断点,逐条指错题则要求应试者从题干中找出不当之处,可见这比分析判断题的要求更高。这些题型的答题程度和技巧希望应试者结合历年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加以把握,做到有的放矢。
六、关注考前信息 对于考生来说,考前信息相当重要。很多辅导老师根据考试大纲和法规政策的变化,根据自身的命题经验和敏感性一般能预测出考试的重点,所以考生朋友在考前一定要关注各方面的考前信息,对考前信息的复习也是查缺补漏的过程,再者因为对考前信息比较重视,也会刺激自己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更深刻。作为上班族,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很少,所以,2年也有点赶。
综上所述,对上班族来说,考CPA最优的选择是3年考完。(2)了解科目难度既然决定了要3年考完,那我们应该怎样搭配每年考哪些科目呢?我们先来看看难度排行:会计>财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考CPA要先易后难吗?No!考CPA要先难易结合。而且,第一门一定要考会计。
因为会计是灵魂科目,不仅给后面的科目打了基础,而且联系还十分紧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做审计,审的就是会计做出来的报表,你要是连报表是什么都不知道,还如何做审计?所以一定要先听会计,否则后面的科目很容易听不懂。会计排第一,后面的科目则没有什么前后顺序了,但是我们最好是难易结合,背诵和计算结合,平衡每年的学习量。
(3)复习时长复习开始时间:3月中旬因为这个时候考试大纲、官方教材基本上都已经出来了,复习起来比较方便。提前或者延后一些时间也可以,但是不要偏离太多。工作日复习时间:4小时以上早上能起来背书是最好的,8点半上班的朋友们可以6点半~7点之间起床,学习30~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