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Wargaming认准的“亲儿子”竟被一刀砍废 背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T-22中型坦克小考证

2020-04-08 15:53 作者:阿纳贝尔丶卡多  | 我要投稿

本专栏所有文章均为本人(笔名:阿纳贝尔丶卡多、夜莺)原创,同时也为坦克世界旗下公众号供稿

当年的X级铁头五兄弟,您都认识吗?

各位车长老爷们大家好啊,游戏中的S系一直以鹤立鸡群的炮塔防护著称,从T-62A和140工程加入游戏开始,S系就一直走上了“头没有最硬,只有更硬”的发展道路。由于“亲爹”的特殊关爱,S系最后光是中坦这一车型就有5台“锅盖头”,人送外号“铁头五兄弟”,但是其中一位却惨遭“亲爹”的毒手,在下水道边上躺着再难翻身。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台车的故事~

小考证:T-22中型坦克

刚推出时的T-22

2015年T-22刚推出时,WG北美分部对T-22这台车的宣传口号直接就是“王中王”(the best of the best),非常直观的点明了T-22在WG心里和游戏中的地位——亲儿子中的亲儿子。彼时T-22在直营服唯一的获取途径就是做任务,但是第一批拿到这台车的玩家们发现本车的战斗力已经突破了天际,于是得到消息的人全都蜂拥而至刷任务,只为拿到T-22。

“你们四个 从今天开始就跟我混了!”

在当时T-22的战斗力当时有多强悍呢?小编还是800多效率的时候侥幸玩过几场赠送的T-22,在远距离打黑枪时精度堪比E-50M,近距离狗斗的时候哪怕是查狄伦和907工程都占不到T-22的一点便宜,5场下来T-22单车效率达到了1700。现在的什么3个268工程IV、3个430U组队是很强势,可远没有当时的3个T-22组队恐怖,小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2011年的城管T-54回来了。下面我们探究一下T-22的真实面目,以及它被削弱的真正原因。

历史考证:T-22的真正形态

实 践 出 真 知,挨 打 才 会 强

1945年12月时,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才结束半年,冷战的铁幕此时正要徐徐降下,为了对抗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武装力量,苏联红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手中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一台坦克的战斗力评价如何,最主要的三个维度就是火力、防御和机动性,在与德国的4年战斗中,苏联人已经吸取了足够的深刻教训。

T-44-100,承上启下的功臣

在战争时期开发的T-44就已经在T-34-85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坦克的投影面积,强化了抗弹外形,提升了防御力。本文的主角T-22就是苏联在这方面上(外形)提升坦克防御力的工作成果之一。

T-22车体剖面图

1946年时TsNII-48就和183厂一起拿出了一个新型中型坦克的防御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在抗弹性上据说“已经达到了最优秀的地步”。在使用炮口初速1000米/秒的德国105mm穿甲弹射击时,这个方案的防御力超过了还在设计中的T-54。但很可惜的是1946年的这个方案到现在没有资料流出,1947-1948年间TsNII-48又和Izhora厂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提出了A-22方案。

A-22惊世骇俗的三角形车体

A-22的车体装甲是100mm厚的52C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炮塔是150mm厚的“新型装甲钢”,Izhora厂按着图纸实体打造了一个车体靶,这个靶子就是个空空的装甲壳体,用于测试它的防御力。

用于抗弹测试的车体靶

Izhora厂使用炮口初速1000米/秒的德国105mm穿甲弹射击这个车体靶,得出的结论是:该车正面可以在任何距离上抵挡德国105mm穿甲弹,德国88mm穿甲弹完全无法击穿车体侧面和炮塔侧面,“得益于成功的车体和炮塔设计,A-22原型拥有超过IS-4和IS-7的抗弹性能。”最后这句话小编表示怀疑,苏联人的意思应该是装甲壳体外形的抗弹性能超过了IS-4和IS-7,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防御力超出”,毕竟装甲厚度都不一样。

T-22的装甲壳体造型

1949年,苏联人将从A-22车体靶上汲取的经验用到了T-22 SR的初步设计上,并对该车的车体和炮塔细节做了不少工作。T-22可以看做是907工程项目的“焊接车体”版本,这个项目的“铸造车体”版本最后变成了907工程,所以T-22和907工程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T-22是907工程的亲大哥。

成功扛住德国128mm炮和105mm炮射击的炮塔

从T-22身上得到的经验最终用在了279工程和907工程身上,T-22的炮塔设计也进一步启发了T-62的炮塔设计。1954年有关T-22的全部工作被终止,没有制造出原型车,就剩下小编上文发布的几张照片和图纸,907工程最终也没能成为现实,因为复合装甲的时代到了。

细节考证:车体与它的防御力

三角形的车底和箭镞形首上

为了尽量降低T-22的正面投影面积,缩小弱点区域,TsNII-48采用了一种非常极端的设计:车体直接设计成了个“▽”型,配合着超大角度的车体首下装甲,T-22的车体首下投影面积要比IS-7小一半(游戏中T-22的“裤裆”多难打,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存在着重大问题,T-22使用的还是车体横置扭杆悬挂,在上一期“VK 168.01”的故事中我们提到过,车体横置扭杆悬挂技术成熟便宜好用,可是它会大量挤占车体底部空间。

T-22正面的装甲分布图

作为一型有人战斗载具,坦克的内部空间十分重要,车组乘员的操纵体验是非常影响坦克战斗力的。西方坦克设计师相对而言比较重视这一点,所以“谢尔曼”、“潘兴”和“巴顿”系列坦克的内部空间都比苏联坦克要大,这也带来了坦克体积大、投影面积大的问题。由于特殊的国情,苏联设计师的想法是“让乘员适应坦克”,在车里待着难受怎么办?发扬主观能动性战胜它!

尼古拉斯·莫兰对IS-7车内空间的吐槽

好的让我们设想一下,一台坦克的车体乘员舱内部有这些东西:乘员们,他们的座位,坦克火炮的炮尾,弹药架,油箱,车体内的各种操纵、观瞄和电气设备。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要浓缩塞进厚重的装甲壳体里,T-22的车底还被塞上了一大堆扭杆,车内空间有多么狭小可想而知,那可不会像我们坐在小轿车里一般舒服。在坦克运动、火炮开火和炮塔旋转时,车内乘员受伤是经常的事。而且坦克经常需要战斗行军,长时间驾驶苏系坦克的后果,可以参考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坦克部队的表现,还没抵达作战地域,乘员就已经出现了脱水和晕车等症状。在游戏里开着50%乘员的车作战会是什么结果?

本车甚至没有驾驶员舱盖,4个人只能从炮塔顶上进出

另外由于该车的车体极度追求大斜面构造,它甚至没有空间给驾驶员留个舱盖,驾驶员只能以一种“蜷缩”的姿态窝在驾驶座上通过潜望镜驾驶。乘员想上车得先让驾驶员从炮塔舱盖钻进车内,“辗转腾挪”在充满设备的小空间中钻到驾驶座上,而且驾驶员也没法升舱露头驾驶。一旦坦克被击毁,T-22车底没有逃生门,驾驶员也没有自己的舱门,驾驶员必须要等待炮塔中的车长和炮手、装填手逃生后,他再“辗转腾挪”逃出去,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敌的侧面?

游戏里的T-22倒车伸缩近乎无敌

白色区域都是“外部模块”,紫色和绿色才是车体

T-22被吐槽最多的一点就是它“无敌的侧面”,由于其特殊的V型底盘构造,车体侧面装甲本身就具备着非常大的倾斜角度,外加本车的履带负重轮等行走机构完全布置在车体外,击毁它们不会对坦克本体造成任何伤害,这就是“击穿未掉血”的原因

红色是车体,蓝色是储物箱

T-22的“魔法侧面”还要归功于车体侧面上缘布置的一排储物箱结构,它们也被归类为“外部模块”,这排储物箱结构各位可以看做一层“间隙装甲”,HEAT弹击中这个位置后只会因为提前引爆而被“吸收”,穿深够足也会被储物箱结构后的大角度车体装甲挡住。

铜墙铁壁,不过如此,鼠爷沉默,五重流泪

T-22进入“倒车伸缩”这种赖皮模式时,敌人要么去尝试击穿T-22的“铁头”,要么只能无奈的试图击中负重轮和储物箱中间的那一小条车体装甲区域——在快速的伸缩作战中,几乎没有哪台车能保证击中这条小小的区域

王的陨落

T-22体积和IS-7差不多大

由于本车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魔法”特性,WG在0.9.15版本中直接一刀将T-22的输出和机动能力砍废了:履带速度从54砍到40,地形适应性全面削弱40%,炮塔转速从48砍到30,移动扩圈惩罚直接加50%,瞄准时间从1.8砍到2.4,装填速度从7.5砍到8.1,精度从.33砍成.38。T-22这么一来直接跌入了“最弱”的深渊中,它的输出能力是“铁头五兄弟”中最差的,而防御虽然没砍,但是这么多年了大家也会打了,无形之中也削弱了。

2015年“铁王座”上的T-22,现在430U已经加冕为王了

至于T-22这个“亲儿子”为什么被WG削弱,原因也很简单:作为一台只需要做任务就能“白嫖”的车,T-22的性能太过突出,而且有相当多的玩家拿到了它,这会造成游戏内环境的“崩坏”。另外一个深层的原因是,大家不花钱就能玩到这台好车,那谁还会去辛辛苦苦的爬线、给WG氪金跳坑车呢?这时我们需要念一句WLK版本的经典台词:我的儿子,王权没有永恒。(然后无敌就被老佛爷黑了)

和T-22一起冲锋!

全文3600字,参考文献: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Е МАШИНЫ 1945–1965

做最有趣的军事科普专栏

原创不易,读者老爷关注支持一下吧

本专栏定期更新,只要是老爷们喜欢的,全都聊!

Wargaming认准的“亲儿子”竟被一刀砍废 背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T-22中型坦克小考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