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真题?古诗选择题!2020-2022!透彻精讲?【语文大合集05】

2023-08-10 22:14 作者:萨霞  | 我要投稿

奇哥 | 2024-5 古诗选择题(上)

0️⃣说明

  1. 一道题3分钟
  2. 先看选项
  3. 理论已讲


1️⃣2022甲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叫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咏物诗。
  • 文诗说的是文同在听
  • 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 山花红紫树高低
  • 一声初听下高笼
  • 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D.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 远离朝堂,远离公事


2️⃣2022乙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 相知何用早?
  • B. 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 穷:不得志
  • 富—贫
  • 贵—贱
  • 尊—卑
  • C. 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 D. 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3️⃣2022新I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
  •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
  •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 入词:加入、融入


4️⃣2022新II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自然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 B. 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 说的是景美
  • C. 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 D. 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5️⃣2021甲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

  • 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 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 曾巩羡慕僧人
  •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 起为苍生试一鸣
  • 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6️⃣2021乙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 要物我欣然一处
  • B.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 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 C. 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 D.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 李密《陈情表》“听臣微志” 听凭 听任
  • 古人的listen:闻
  • 词末是虚写和想象,因为白鹭听不懂,去不了


7️⃣2021新I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释

  •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 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 江州司马青衫湿
  •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 相关的几个字不一定是典故
  • 典故不一定是本身的意思
  • 惠远东林住得无?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 问去没去水打卡
  • 庐山的香炉峰见过的人都说它胜过香炉
  • 一/衣带水
  • 系:隔得近
  • 原文突出的是美
  •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8️⃣2021新II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道理在经典难道有尽头吗=学无止境

王侯将相 宁 有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注释

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 给儿子写的
  • 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 事国事亲惟不欺
  •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 道在六经宁有尽(=学无止境),躬耕百亩可无饥。
  • 理论和实践都结合
  •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9️⃣2020新I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释

  • ①把:握,执。
  • ②岘首山,在襄阳。
  •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 赠别诗
  •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022新II

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释

  • 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
  • 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
  • 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
  • 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 荆州早识高与黄
  • 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
  • 后生好学果可畏
  • B. 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 后生好学果可畏
  • 劝解:不要怎么做
  • C. 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 仆常倦谈殊未详
  • D. 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高考真题?古诗选择题!2020-2022!透彻精讲?【语文大合集0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