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Krita中对画面进行灰度检查

2023-04-13 19:28 作者:孤灯残云  | 我要投稿

    在板绘中,经常需要对画面进行灰度检查,以确保画面的灰度关系是合适的。

    今天读了Wesley Gardner的《Draw and Paint Better with Krita》这本书,里面介绍了一种使用一个图层并配合适当的混合模式来进行灰度检查。下面是具体的方法。

    首先,打开一张图片。

图片为AI创作,选择它是因为存在大量橙黄色调

    然后,新建一个颜料图层,将这个颜料图层填充纯黑色,图层混合模式选择“颜色”,并置于图层的最上方。操作后,图层的顺序应该是像这样。

将“灰度检查”图层放在“背景”图层的上面,并将其混合模式设置为“颜色”

    这时就会得到一张灰度图像。

纯黑图层-颜色混合模式的灰度检查图层

    至此,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我们可以锁定它,然后隐藏它,在需要的时候再显示就行了。

    但是,如果熟悉Krita的小伙伴肯定会疑惑了:不是有滤镜图层吗?里面就有一个去色滤镜。何必手动再弄一个呢?

    说实话,我在读这个章节的时候也有这个疑问。幸好,这个章节也给了一定的解释,作者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有2个:

  • 滤镜由于算法等原因会对画面的灰度值进行一定的变形。从而导致画面的灰度关系不太正确,尤其是在黄色,蓝色这种颜色出现时;

  • 滤镜图层的方法仅仅适用于Krita,而别的软件未必有,不够通用。

    这两个原因都还算可以理解。我想看看到底滤镜的效果与“纯黑图层-颜色混合模式法”有多大的区别。于是,就试了试。发现,去色滤镜其实有6种去色方法,其中,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这三个对灰度关系改变最为剧烈,应该来说对灰度检查这个目的完全不适用。剩下的3种方法分别是,亮度,2种明度。

去色滤镜的6种去色方法

    其中,亮度方法的效果其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画面的灰度关系,但是与“黑图层-颜色混合模式法”相比,它的差异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去色滤镜,亮度去色方法。注意,画面左侧,发梢的外面一点点的区域,以及向日葵的中间部分的灰度都低于“纯黑图层-颜色混合模式法”的对应区域

    那么看看2种明度模式的效果。

去色滤镜,明度(ITU-R BT.709)去色方法
去色滤镜,明度(ITU-R BT.601)去色方法

    这2种模式下,其实与“纯黑图层-颜色混合模式法”相比差距真的不算大。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还是值得使用的。

    另外,我还试了HSV/HSL调整滤镜中,把饱和度降低到最小值来实现去色的方法。

HSV/HSL调整滤镜,将饱和度降至最低

    惊讶地发下,它居然和去色滤镜的亮度模式效果一致。

HSV/HSL调整滤镜,将饱和度降至最低

    最后,我在使用滤镜图层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滤镜图层占用的内存比颜料图层占用的要多一些。应该与图像大小呈现正相关性。

    总的来说,作为画面灰度检查这个目的,用“纯黑图层-颜色混合模式法”与去色滤镜的2种明度模式都是可行的。

在Krita中对画面进行灰度检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