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为自己意识内的东子做出反应,你不必
正面中性负面角度都会一定程度存在,没有负面则正面无法定义自己,不是说要你接受你讨厌的东西,只说中性的说明,有你喜欢的人,可能也会有对你这个角度而言被你排斥的人, 角度可以互相依存,不会因你的褒贬而改变它观察角度的本质,其实识别出哪些是你更偏向于接受的角度,而哪些不是,你就可以做出你的选择,而不需要贬低其他角度,仅仅识别出它可能是一个可能对其他人来说更适用于他们人生的选择,而你也有能力做出你喜欢的选择,拥有你喜欢的角度,遇到更容易让你接受的人 分隔远的角度往往更专注于自己角度的一切,难以理解其他角度,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做在他看来如此“不必要、没意义、莫名其妙”的选择。 就像有的人喜欢自己一个人住,也有人反感一个人住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对方,因为可能他们对自己陷入此处境的信念非常执着,导致他们不了解如何做出其他选择 一个中年新任出租车司机为了养孩子缓解经济压力晚上勤恳出车,送完客户后,客户说谢谢拜拜 有的人会嘲笑客户:你看,他给咱们钱还谢我们呢 客户可能认为,这个地区基本都是农民百姓,为养家挣钱挺辛苦,说句谢谢说不定能缓解一下他的压力就说了,让他知道世上还不都是苦难 也可以假设司机认为,别人都休息的时候我干活还谢谢我?看不起我挣得少是吧?要不是要养别人,我至于特么受这气? 很多时候自己的烦恼是因为觉得自己对别人的角度感到抗拒,因为认为自己会受他人角度牵制,他为他的世界做出反应,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受牵制,除非没了ta你活不了,你为了活下去或者什么目的必须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