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科普:米28

米-28,北约代号“浩劫”(Havoc)。是米尔设计局研发的纵列双座攻击直升机。虽然自问世以来,综合性能受到俄军的高度肯定,然而苏联解体之后的俄军在过去的10年间缺乏足够的采购经费,因此无法大量购买这种攻击直升机。尽管如此,米-28多年来经常在国际间举行的武器装备展中出现,成为俄制新世代武器装备的代表之一。

类型 攻击直升机
制造商 米尔设计局
设计者 米尔设计局
首飞 1982年11月10日
服役 1996年8月
状态 现役
主要用户 俄罗斯
制造数量 已知112架
发展沿革
1972年,米尔设计局开始着手设计米-28原型机,并于1976年开始研制和改进米-28原型机,此架攻击直升机的设计思维大量吸收了美国的AH-64攻击直升机,所以是一款相当先进的俄式攻击直升机。
1982年11月10日,米-28首飞成功,北约代号为“浩劫”(Havoc)。它采用一前一后的纵列式驾驶舱,而且作战特点都与西方国家的设计相同,尤其与AH-64相似,因此被西方国家戏称为“阿帕契斯基”("Apachesky"),但俄军内部的绰号为"米老鼠"(Micky Mouse),这是因为其机首突出的雷达酷似米老鼠圆圆的鼻子。
1989年6月,米-28已完成了九成的研制工作,随后米-28A首次在法国的国际航空展亮相。它显示出阿帕契所没有的优异机动性能,引起了军事专家的惊叹。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窘困,这个米-28的发展首次遭受到严峻的考验。
1993年,这架米-28A正要开始启动生产线,米尔设计局在经济窘困的考量下紧急地停产,转而集中火力发展新的机型,那就是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米-28N攻击直升机,俄方昵称“黑夜猎手”(俄语:Ночной охотник,英语:Night hunter)。这使得米-28系列又增加了更为强劲的新血,在各种场合的作战能力更进一步地趋近于完善阶段,不过米-28N的夜间作战能力略逊于美国的AH-64E攻击直升机。
1996年11月14日,米-28N原型机成功首飞。历经沧桑了25年,终于面世。
搭载武器
机炮:最大酬载可达2.4吨,机上的固定武器是机首下方的一座希普诺夫2A42机炮,此炮性能可靠、威力强大。由于在机首下方,提供机炮左右角220度、俯角40度、仰角10度的广角射击。弹舱250发,对空最高射速是每分钟900发,对地最高射速是每分钟300发。
挂架:机身一共有4具挂载架,每个挂载架的最大酬载重量是480公斤。可挂载武器有︰空对空导弹、反战车导弹、对地火箭、机炮荚舱、布雷系统…等,以执行不同任务。在各型武器系统中,前座驾驶控制2A42机炮和各类导弹,而后座驾驶控制各类火箭、各类炸弹、挂载机炮。
技术规格
米-28N
一般资料
乘员:两名
长度:17.01 m
高度: 3.82 m
旋翼直径:17.20 m
旋翼面积:232.4 m²
空重:8,100 kg
载重:10,400 kg
最大起飞重量:11,500 kg
发动机:两具Klimov TV3-117VM,1,640 kW
性能
最高速度:325 km/h 巡航速度:260 km/h
航程:1,100 km
实用升限: 5,800 m
爬升率:13.6m/s
旋翼负荷:45 kg/m²
推重比:0.31 kW/kg
武器
固定︰一座希普诺夫2A42机炮,口径30毫米,子弹250发
选挂︰反坦克导弹(Ataka 9M120/Vikhr 9M127)、空对空导弹(Vympel R-73)、火箭荚舱(B-8V20/B-13L1)、复合式炸弹挂架、机炮供弹荚舱
衍生型
米-28A
反坦克直升机原型机
米-28L
提供给伊拉克的外贸型号
米-28N
全天候攻击型。1996年首飞,2006年开始量产并交付俄军,2009年正式宣布服役。
米-28D
简化的日光操作版本。 与米-28N相似,但没有顶部安装的雷达和FLIR.
米-28NAe
提供给朝鲜的外贸型号,但并未受到采购
米-28UB
双座教练型
米-28NE
米-28NE是米-28N的外贸出口型。伊拉克政府军曾购买了40架该款武装直升机并率先投入实战,自2014年以来,这些武直被用于进攻被伊斯兰国占领的大城市。米-28NE还参加过摩苏尔之战。
米-28NM
2009年开始设计的改进型。米-28NM是一架配备有更先进的武器和瞄准系统的全天候直升机,截止至2027年底,俄罗斯空天军将补充98架该型武装直升机;该款机型被认为是米-24的继任者。
米-28NM搭载有N025桅顶雷达,在任何天气下该款雷达都可对视距外的敌军目标进行侦查、辅助导弹攻击。该雷达还可以为米-28NM的夜间低空飞行导航,探测障碍物方面做出贡献。米-28NM还安装了VK-2500P涡轴发动机。
2022俄乌战争中,米-28NM抵达乌克兰参与实战测试,是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第二种可以使用产品305导弹对乌军进行远距离打击的平台,远超普通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和人在回路操作能力极大的提升了作战安全性和打击命中率。
Mi-40
Mil Mi-40是米-28的预计实用型,最初于1983年发布,于1992年宣布,并于1993年在莫斯科航展上展出。它主要是作为“空中步兵战斗车”类别的继任者Mil Mi-24和Mi-8突击直升机。计划使用两台1,863 kW Klimov 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四叶片主旋翼,四叶片Delta H尾旋翼(均来自米-28)和可伸缩的三轮车式起落架。预期重量为11–12,000千克,估计可达到3300 m的最高高度,314 km / h的最高速度和260 km / h的巡航速度。
规格要求在白天,夜晚和恶劣的天气下都能正常运行,并需要搭载八名士兵(实际上设计达到了七名),八名担架或较大的外部负载。重点放在了生存能力上,着重于冗余,红外抑制和特殊的减震器,以提高机组的最大“安全”碰撞速度。该设计采用了23毫米旋转式加农炮(最有可能是GSh-23L)在前半球防御,而12.7毫米重型机枪(最可能是Yak-B)在后半部防御。装有燃料的机身整流罩用特殊的硬点将导弹安装在上面的短翼上。
它的设计借鉴了前两年开发的Mil Mi-36,并在一年后被Mil Mi-42项目取代。尽管Mi-40的设计在1990年代短暂地复活,并完成了优化研究,但它还没有达到原型阶段。
结束了,福利

点个赞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