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中国燃气轮机,比美日晚发展20年,如何逆袭成功的?

转子在燃气轮机技术领域,中国比美日等国晚发展至少20年,而且期间还有一大段技术空窗期,同时作为一款大国重器!在工业以及动力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起步时间比美日晚的国产燃气轮机,如今却已经实现了迎头超越,并且获得了全球的赞叹,这不禁令人疑惑,中国燃气轮机究竟是如何逆袭成功的呢?

图为燃气轮机剖面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国成功建立了一套相对健全的燃气轮机设计制造体系,有能力独立开发功率从200至2.5万千瓦不等的一系列燃气轮机,并且将这些成熟设计投入工业化生产当中,平心而论,当时的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不逊色于美苏等一流工业大国的,不过,这样的局面没能延续多长时间,很快中苏交恶,中国的燃机事业有了良好的开端,却也因此陷入了长期的停滞,整个产业几乎停摆,陷入半死不活的境地。雪上加霜的是,七八十年代,中国油气短缺,煤炭被确定为中国用于发电的主要能源,这一决定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当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燃气发电的市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配套的重型燃机的整条产业链也不断萎缩,情况最糟糕的时候,中国国内仅剩一家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厂还在运转,充其量只能勉强维持,这个工业门类几乎在中国消失。

图为燃气轮机转子
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系列大规模战略项目的上马,燃机发电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再一次将重型燃机视为事关国运的重点发展项目,无论是通过进口还是自主研发制造,都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重型燃机弥补国内的缺口,不过外国企业可想而知的开出了令中国难以接受的条件,要么是依仗垄断地位开出了天价,要么就是附加了一大堆中国难以接受的条款,这无疑刺伤了中国相关行业人员的民族自尊心,刺激国人开始自主研发重型燃机。自主研发的道路固然必须走通,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来自外界的先进技术,还是能够大大加快重型燃机国产化的道路,节约大量用于试错和探索的时间,好在西方阵营并不是铁板一块,许多欧洲国家对中国并没有美国那么强烈的敌视,只需要开出的价码合适,这些国家就愿意和中国进行交易,向中国输出一些被美国封锁的技术,让西方卡脖子的美梦化为泡影。

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中国企业成功入股了法国阿尔斯通与意大利安萨尔多两家工业巨头,成功获得了E,F,H三个级别重型燃机的生产技术,相关生产线很快就将在国内落地,经过了20年的挫败期与20年的追赶期,中国已经有能力制造出全球最先进的F级燃气轮机,华丽的弯道超车的速度,是全世界都不敢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