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阅读报告】《食事》— 汪曾祺

2022-12-22 21:09 作者:哈族卡西  | 我要投稿
{"ops":[{"insert":"今年读完的第二十八本书是汪曾祺的《食事》。之前发表梁实秋所著《雅舍谈吃》的书评时,不少读者推荐我读汪曾祺。偶然在图书馆看到这本《食事》,且第一篇散文就是高中语文课上学的《五味》,便兴致勃勃地借来一读。\n\n在我看来,汪曾祺的《食事》确比《雅舍谈吃》读得舒服。每篇散文不以菜品,而以食材分类,不但描述其口味特征,更写到其生长周期与环境,使城市里长大的我学到颇多自然知识。汪所写的美食不止于他的家乡,而跨越大陆东南西北,从高邮咸鸭蛋到昆明汽锅鸡再到内蒙草原手把肉,琳琅满目。读起来虽不至垂延欲滴,却勾足了我的好奇心,想前去一尝。\n\n或许因为我同汪一样是南方人,他写的一些方言在我看来分外亲切,比如传染叫“过”(在我家乡读gu,本不知是什么字,看到他写出来才恍然大悟),当然还有我熟知的“不搭界”。他描述的美食也使我联想到自己的童年;昆明吉庆祥的火腿月饼,使我记起儿时小区组织的杂技戏,众人露天坐着,吃着酥皮红印火腿月饼—— 那是我初遇肉馅咸月饼。他笔下的咸鸭蛋,腐乳,榨菜,拌豆腐,都让我想起儿时看大人吃的早餐,想起腌茄子干的咸香,想起荠菜馄饨的鲜美。仿佛跟美食有关的记忆,都充满烟火气,人情味。或许再复刻那个味道,也能再回到那个时刻,感受回忆带来的余温。\n\n令人惊喜的是,《食事》中不仅收录与“食”有关的文章,还覆盖了若干相关时节与民俗的散文。春夏秋冬的花草虫竟有那么多种;光是蝗虫就有蛐蛐,蝈蝈,蚂蚱等。我对自然界了解不深,知识匮乏;每提及一种花,我都得查一下长什么样,也不一定看得明白。这一查才知,原来几年前在夏天的校园里常见的,从屋檐像一串串风铃般垂下的应是紫藤。曾在大学城拍摄过各式各样的花,却都不知其名。遥想童年时期,父亲常带我去花园教我认植物;春季盛开的玉兰,夏季结果的枇杷,秋季传香的桂花,冬季耸立的雪松。只可惜,彼时的花园,何日能再见?\n\n关于民俗的散文,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八仙”。不说竟能在此篇中发现同姓的先生,还得知八仙其中一仙是钟离,既是真君又是帝君,不过是全真教的大弟子,有趣。另外,灶王爷在民间的原名是“张三”这一点也很逗(联动罗翔老师)。至于出自民间的水母娘娘,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在网上搜寻她那盘腿坐锅盖的小媳妇模样,却只寻得凤冠霞披作命妇的形象,不免有些可惜。\n\n坦白说,这本散文集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易读。汪曾祺显然是涉猎极广的文学大家,他引用的许多古文我最多一知半解。单是他写的“金绒帚子白绒哨子”,我都要想半天,哨子是什么(总不是口哨吧?)。但汪的文字总能营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他的用辞颇有韵味;就拿测量单位“碗口”,”合抱”来说,虽有失精确,却留有旧时代的余韵。他的字里行间也透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民悲苦的嗟叹。读这么一本书,使我忆起儿时诸多美好的,与家人共享食物的时刻,也使我思考食物对于民族的意义。\n\n\n"}]}

【阅读报告】《食事》— 汪曾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