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上對台灣地區的常見誤解

台語是原住民語:
台語並非原住民語,台灣原住民(高山族)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而台語(台灣話)和泉州話、漳州話、潮汕話一樣,是閩南語的分支,屬於漢藏語系。
台灣話受漳州話影響最多,其次是泉州話,還有少數的日語詞、高山族語被保留在台灣話裡。
台灣人大多是高山族:
台灣人口有97%是漢族,2%原住民(高山族)和1%其他少數民族。
台灣人將漢族分成45年以前就在台灣的本省人(80%閩南人,20%客家人),和45年光復後來台的外省人(閩、粵、吳語區佔大部分)。
台灣漢族大多有高山族或日本血統:
根據統計,1945年台灣本省人與原住民(高山族)通婚的比率不足1%。(葉高華,2022,〈平埔原住民與漢人通婚的歷史人口分析(1905-1945)〉。《新史學》33(4):173-215。)
而日劇時期在台的日本人僅佔台灣人口5%,與台灣人通婚的狀況更是少之又少,並且絕大多數日本人在45年撤出台灣(臺灣省戶口普查處於1959年普查結果僅留下七百餘名)。
結論: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根正苗紅的炎黃子孫。
台灣腔(機車腔)的由來:
台灣省在上世紀光復後由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推廣國語(普通話),然而師資大多是蘇浙滬地區出身,帶有吳語口音,再加上本地人的閩南、客家話習慣,逐漸形成現今這種極具南方特色的“軟”、“嗲”口音(俗稱“機車腔”)。
然而國語推廣運動在台灣北部較為成功,在台灣南部閩南語仍然較為流行,因此台灣南部的國語有較為濃厚的閩南口音(俗稱“地瓜腔”)。
結論:台灣腔是南方漢語口音的大雜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