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申请,要不要当导师的第一届博士?
不少学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导师第一次带博士生,要不要当导师的第一届博士生呢?今天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分析一下利与弊,帮助同学们在选导师中少走一些弯路!
当导师第一届博士好不好,完全看导师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导师。导师合格了,你是第几届学生都无所谓,导师不合格,你是第几届都是坑。
第一次带博士的导师,也会存在一些利弊,主要的利弊分析如下:
利👇
✅作为导师的开山弟子,一般会比较上心,很关注学生的学习科研,督促学生出成果
✅刚入职有干劲,导师大概率会保证第一届博士毕业
✅学生少,导师会把所有资源都倾向你,也会集中精力手把手指导你,能很快学到东西
✅导师一般会比较年轻,亦师亦友,可以相对比较平等地进行对话与沟通
弊👇
💢导师经验不足,不清楚和学生的相处模式,导师可能很会学,但不一定很会教
💢导师名气不大,人脉、资源都较少,毕业后很难得到导师的资源
💢导师处于摸索的阶段,做科研可能会束手束脚
💢要求高,会有很多杂活帮忙做,push学生不断工作,尽快出成果
第一次带博士的导师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外部环境等因素权衡利弊。除了了解导师的利弊,学生自身情况也是衡量是不是适不适合做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的标准。
相对来说,适合的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科研能力强:即使没有导师的指导,自己能快速摸清做科研的门道,做出高质量的工作。科研能力强再加上导师的第一个博士,导师把所有的资源都倾向你,这非常有益于你的发展。
2. 具有独立自主意识:能够认识到科研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能够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导师,毕竟导师给你的东西都是有限的。
3. 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力:做科研本来就是一件枯燥困难的事,尤其是在没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相信这样的学生在科研上也是非常出色的。
博士选导师,最关键的是看导师个人,一定要尽可能了解导师的人品和学术能力。
🔔如何选择靠谱的导师,主要从几点考虑:
1. 看导师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
导师发表的文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导师的学术能力。看下导师的论文都是发表在什么期刊上,被引用的次数多不多。一般来说,文章的权威性高,被引用次数多,说明导师的学士能力还是挺强的。
2. 看导师的项目/课题多不多
导师最近的项目或者参与的课题,一般会在官网导师的主页介绍更新,不止看导师之前的项目,还要看导师现在进行的项目,项目资金多少。项目多、资金充足,非常有利于进组后的学习和发展。
3. 看导师的人品和性格
有些导师善于PUA学生,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又不指导学生科研,这种导师趁早放弃。如果有机会可以先去导师团队做实习生或研究助理待一段时间,会对导师人品更加清楚。如果有同组的师兄师姐最好了,可以向他们询问导师的一些情况,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导师人品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