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小结1)
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的两侧功能具有不同的方向性
生物膜的两大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高中知识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离子泵(以钠钾泵为例)是主动运输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糖基只位于质膜的外侧
钠钾泵只是动物细胞质膜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不是所有真核细胞质膜都存在钠钾泵
膜受体主要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它既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在高倍率电镜下,生物膜呈现两暗一明的形态结构
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正确
各组分是静止的,错误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在脂类双分子层间,有的附着在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称为外在蛋白,有的在脂类双分子层内部或跨越脂双层,称为内在蛋白
受体介入的内吞作用使细胞有选择地摄入大量浓集的专一的大分子
生物膜的脂类成分中,相对最稳定的是胆固醇
残质体有一层膜,属于膜相结构
染色体没有膜,属于非膜相结构
(残质体是指吞噬性溶酶体到达末期阶段时,由于水解酶活性下降,还残留一些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被保留在溶酶体内,形成在电镜下呈现电子密度较高,色调较深的残余物)

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脂质双分子层)膜脂
膜脂分子的运动:
侧向扩散运功,旋转运动,摆动运动,伸缩震荡运动,翻转运动,旋转异构化运动
膜蛋白运动方式有
侧向运动、旋转运动
影响易化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细胞内外浓度梯度差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组成和种类
入胞作用是胞吞作用
膜脂、蛋白质和糖类分布都不均匀
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区域化
细胞内所有的膜厚度基本相同;不同细胞中膜厚度不同
同一细胞不同部位的膜厚度不同;同一细胞不同细胞器的膜厚度不同
膜的不对称性指膜糖、膜蛋白、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功能的方向性
细胞表面中多糖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保护 、识别 、粘着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类、葡萄糖、甘露糖
甘露糖本身属于植物的一种单糖
影响膜脂的流动性的流动性的因素有
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和长度、胆固醇的含量、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膜蛋白的含量
膜脂的类型主要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1)膜脂50%,包括糖脂、磷脂和胆固醇
2) 膜蛋白40%,内在蛋白、外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
3)膜糖10%,糖蛋白(细胞外侧),糖脂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质面伸出
重量上看:膜中蛋白质约为脂质的1~4倍;从分子数上看:膜中脂质分子为蛋白质分子的100倍以上
膜蛋白是生物膜的功能执行者
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膜的流动性是不同的:M期流动性最大,S期流动性最小
质膜含有许多带电荷分子提供选择通透性的蛋白质。相反,缺少蛋白质的纯 净脂双层对所有带电荷分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通道蛋白只能执行被动运输(协助扩散/易化扩散/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
1. 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2. 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3. 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见于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