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即将拥有核武器?燕子小队:无所谓,我会出手


1940年4月,德国空降部队闪击挪威,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完全落入了德国之手,德国迅速调集大批人力和设备,
增强工厂的生产能力,使重水的年产量从战前的140公斤猛增至4.5吨。
为了迟滞德国核计划的研究速度,盟军决定截断德国的重水供应,决心破坏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一场惊心动魄的行动开始了……
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所在地地势险峻、山高谷深,而且德军加强了防空力量,盟军对其实施了几十架次的远程轰炸都未能得手,
又由于天气和使用滑翔机经验的不足,致使行动失败。
1943年2月,盟军决定再次实施破袭,为便于隐蔽,行动决定以伞降方式进行,由于携带的炸药数量有限,便决定破坏水槽和水管,
把生产出来的重水排放掉,达到破坏目的。
盟军挑选了6名曾在该地区居住过的挪威人,组成特遣队破袭组,担任这次破袭任务。
此时,正值数九寒冬,靠近北极的挪威更是寒冷异常,到处都被冰雪覆盖,突击队员们早作了相应的攀登训练。
为了迷惑德军,转移其注意力,盟军司令部散布要破坏重水工厂附近堤坝的假情报,德军果然信以为真,
把厂区的部分警卫分队抽调到堤坝上加强警戒,这样对厂区的警戒就减弱了,为突击队的破袭行动创造了条件。
距重水工厂厂30公里的斯库利凯湖上空,大地冰封万里 一片白色世界,队员们身着白色雪地衣跳出机舱降落到湖面上,
埋好降落伞,打开滑雪器具,带好武器和器材,向重水工厂滑去。
他们穿越5公里的冰面和森林区,越过山润急流,避过德国巡逻兵,攀越300米冰墙,潜伏在山石中等待黑夜的到来。
当黑夜笼罩大地时,突击队员们按计划来到工厂门口,干掉了警卫后迅速奔向目标点,很快他们找到了与浓缩室相通的电缆管道,
和预定破坏的水槽和水管,干掉德军看守后,突击队员2人负责警戒,其余4人将炸药安放在工厂的重水浓缩车间,然后迅速撤离。
顿时,重水厂内火光冲天,水槽和水管被炸得支离破碎,重水从水槽中泄漏出来,流进了阴沟,破袭行动圆满成功。
到了1943年年底,诺尔斯克工厂又恢复了生产,但由于美国第8航空部队的轰炸机,摧毁了该工厂的发电所,
迫使德国将全部储存的重水,装运到“开特罗号”轮渡船上准备运回国内。
但这并没有逃脱突击队的攻击,他们趁轮渡启航之前,在船舱里放置了定时炸弹,使德国仅存的最后部分重水沉入湖底。
盟军在经历了千难万险后,终于彻底摧毁了德国的原子弹制造计划。
扩展资料:
燕子行动的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的原子弹计划 [1] 便正式启动。
1942年9月,德国著名科学家韦尔纳·海森堡在莱比锡收到了从挪威维莫克化工厂运来的重水,他立即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原子弹的研究将取得成功!领导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很快就得到这一消息,并通过艾森豪威尔将此事转报给了英国。
伦敦,英国三军司令部的地下作战室里,首相丘吉尔与将军们制定出一个秘密方案:
切断德国制造原子弹不可缺少的原料——重水的来源,炸掉维莫克这座世界上唯一能够提炼重水的化工厂,从而拖住德国制造原子弹的进程。
维莫克化工厂坐落在挪威小镇维莫克附近的巴伦山上,四周为丛山所包围,使用飞机进行直接轰炸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便是空降一支特种部队炸掉这个工厂。
英特种作战部部长科林·宾格斯和安全协调局首脑斯蒂文森在大伤了一番脑筋之后,一份代号为“燕子”的行动计划出炉了。

这是一次拯救世界的特种作战是的,你没听错,二战期间,希特勒在秘密地制造核武器,而且进度甚至快于英美,一旦制造成功,其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盟军派出一支特种部队,专门摧毁希特勒的原子弹制造计划。
那么这支特种部队有何来头,德国是从何时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研制的进度如何?最终又是如何走向失败的?本文为大家讲述二战著名特种作战重水之战背后的故事。
其实关于对原子弹的研究,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几个国家之一早,在1938年两名德国物理学家就发现了核裂变现象,1939年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
德国陆军军械局组织开启了原子弹研制项目。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核反应堆铀和重水生产。
然而由于德国境内缺乏必需的核原料,项目一度进展缓慢。好在位于北欧的挪威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且拥有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生产重水的工厂,
为莫克重水生产厂重水式核反应过程中最理想的减速剂之一,也是研制原子弹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
1940年4月9日,挪威战役爆发,德军开始大举入侵,面对德军海陆空立体作战的强大攻势,国力弱小的挪威,即便有英法联军的从旁协助,但最终还是难以抵挡。
6月10日挪威全境沦陷,公产挪威后,德国立刻派遣科学家和军队入驻,并强迫为莫克重水生产厂所属的公司签订生产合同,每月向德国供应120公斤重水。
自从有了重水后,德国原子弹项目进展神速。
1941年9月,负责该项目的德国量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教授就骄傲地宣称,德国已经实现了浓缩铀的制造,通向原子弹的道路已经打开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立刻坐不住了。当时美英的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连重水提炼技术都没能解决。
而一旦被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率先掌握原子弹技术,那他一定会大范围使用,并以此为威慑,迫使盟军妥协,
届时整个世界都将陷入法西斯的恐怖统治,终于是在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丘吉尔专门进行了一次会晤,
双方一致认为,哪怕是放弃非洲战场,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摧毁重水生产工厂,拖延德国的原子弹研究进度。而这个重任就交给了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的英国军情六处,
由其麾下的特种作战部队执行。
然而,为默克工厂坐落在挪威南部高山地区,地形异常险峻,工厂四周都是暴露在雪原之下的峭壁悬崖。
此外,该工厂还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浇筑,楼体异常坚固,且自从被德军占领后,工厂的戒备更加森严,大量党卫军士兵守在进出口以及工厂内部,并在重要地点设置了暗哨和检查站。
可以说,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为了摧毁希特勒原子弹计划,军情六处,首先抽调了数十名各部门的精英组成一支特战队,
并在加拿大选择了一处类似的雪域高原环境进行秘密训练。在这里的所有人都将接受魔鬼般的训练,包括跳伞、集体攀岩、爆破、雪下潜伏等等。
其次,英军还派一名间谍潜入挪威,搜集和工厂的相关信息,为破坏行动做好提前准备。
好在这,名间谍不负重托,在附近的一间酒吧中使用美男计,成功勾搭上了一名德国女军官,然后从他口中套取了工厂的内部结构、产量、德军守卫的人数,还有运输路线等大量重要情报。
十月,一切准备就绪,丘吉尔立刻下令制定了一个代号为燕子的详细突袭行动计划,重水之战的首站正式开始。
1942年11月18日晚,由32名突击队员组成的行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靠两架轰炸机牵引着滑翔机直奔重水工厂。
可惜由于恶劣的天气变化,这次行动遭遇了惨败。因为技术上的原因,飞机都坠毁了,而活下来的突击队员也大多在挪威境内被盖世太保击毙,只有五人幸免,
但他们也因风雪和总部失去联系。
本来行动失败后,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行动对应该先蛰伏一段时间。但此时盟军总部却传来消息称,美国的原子弹研究进度终于赶上了德国。
因此,要想取得和竞赛的胜利,就必须拖延德国的研制进程,而切断德国的重水公映就是其中的关键。为此,新的袭击行动必须立刻开始。
行动队很快对上次的失败原因进行了认真总结,决定改用伞降的方式袭击他们,还借助一名队员亲属在中水厂担任重要职务的便利,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情报。
根据这些资料,行动组制作了一个极为逼真的工厂立体模型,让突击队员牢记所有德军卫兵的少尉换岗时间,以及工厂每扇门的开关方法。
最后,为了转移德军注意力,他们还制造了许多假情报,让德军误以为行动目标是破坏附近的水电站。结果德军果真上当,将大部分兵力调往看守工厂里,就剩下12个卫兵。
眼见声东击西的计划成功了,行动组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马上制定了代号为炮手的爆破计划。
1943年2月16日,由六名成员组成的突击队再次踏上了征程。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空头很成功,有人在离工厂30公里外的斯库利湖上顺利着陆,接着他们又秘密穿过了五公里冰雪密布的森林区,翻越了不满警戒设施的冰墙,
还躲过了探照灯的反复搜索,而在到达目的地时,竟然还和幸存的五名燕子小组成员意外会合了。
于是,11名特工悄悄潜入工厂,对兵力薄弱的守卫士兵发起突袭,一举将其歼灭,
然后手脚麻利地在种水储备的车间四周安装了整整18包炸药,再仔细检查了两遍后才点燃导火索,迅速撤离现场。
不久后,只听一声巨响,车间被炸毁,德军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辛苦,生产出的450公斤种水全部流进了水沟,原子弹计划一时陷入僵局。
然而,不甘心就此停止的希特勒于1943年底下令修复被炸的工厂设施,妄图重启计划。而得到消息后,盟军立刻派出了180架重型轰炸机对其进行地毯式轰炸。
此时德军已经失去了制空权,根本对付不了盟军的空袭,于是决定放弃重建,转而将重水以及生产设备,通过轮船和铁路运回德国,另行建造工厂。
为了保卫运输的安全,德军不仅又进入了一个连的党卫军,而且计划在铁路公路运输途中派出大批军队护送,甚至出动歼击机中队进行空中护航。
可惜,这份看似滴水不漏的计划,其实有一个致命的破绽,就是当种水最开始用轮船转运时,船上却只有挪威伪政府的士兵守卫,这些伪军士兵无论是忠诚度还是战斗力都十分堪忧。
更糟的是,这个计划的破绽,很快就被间谍报告给了盟军。于是,英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立即制定作战计划,准备在运输中水的开特罗号轮船上安装炸药,连船一起炸毁。
1944年2月17日,两名穿着德国党卫军军服,肩挎冲锋枪的英军特工悄悄埋伏在廷斯佐湖畔。
这是一个高原湖泊,湖宽2000多米,水深20米,没有桥梁,主要靠大型轮渡运送过往的行人和火车。
为了保障这次运输中水任务的安全,德军调集了大量军队在湖边担任警戒。
2月19日晚,一列包装严密的火车在两车头的牵引下驶入湖滨码头,五分钟后,再大批党卫军官兵的护送下,一件件沉重的设备和大量种水被装上船。
由于设备数量庞大,加之要提防英美的空袭,码头顿时变得乱哄哄起来。两名英军特工也按计划慌慌张张地混进队伍中。
然而,一名负责守卫的挪威籍士兵发现了他们,巧合的是,这名士兵也是被抓来参军的。听到同样口音的老乡在想起对德军的厌恶,顿时同情心打发,悄悄将它们放进了船上。
第二天上午,当轮船行至湖中心时,两名特工已经连夜在轮船的重要位置,安装好了定时炸弹,
但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突然撞见一名巡逻的士兵,为了先发制人,他们扣动了装有消音器的冲锋枪,可惜士兵在倒下前还是开了一枪。枪声立刻引来了船上的大批巡逻队。
十万火急之下,两名特工急中生智,背着快死的巡逻士兵,假装把战友送去医务室急救。还赢着过来的巡逻队一边跑一边大喊,船尾有敌人正在破坏,诱导他们向船尾跑去。
等到周围人都跑光后,两名特工迅速躲入一间偏僻的船舱内,穿上提前准备的轻型潜水服,迅速跳入湖中。10:45,炸弹准时引爆。
五分钟后,德军煞费苦心保护的种水连同凯特罗浩一起永沉湖底。而随之一起沉默的还有希特勒的原子弹美梦这次惊险万分的种水作战,为美国研制原子弹争取了宝贵时间。
很难想象,如果作战失败,战争恶魔希特勒真的拥有原子弹后,历史又将如何书写?

二战期间,在纳粹德国占领的各个国家,都出现了地下“抵抗”运动组织,英国特别作战总部积极支持这些组织的活动。
有关他们的活动的战事数不胜数。其中,特别作战总部和挪威间谍合作,炸毁纳粹德国设在挪威的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的行动最为有名。
这个行动破坏了纳粹德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拯救了全世界。
1940年,世界各国优秀的物理学家都在秘密地研制原子弹。
在美国,努力从事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是以从德日逃亡出来的爱因斯坦博士为首的一些科学家,如奥本海默博士、意大利的弗尔米博士等人。
德国人也不甘落后,他们集中了很多著名科学家,力图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必不可缺的原料,德国的重水是在挪威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生产的。英国间谍发现,纳粹德国正从挪威把大量的重水运进国内。
同盟国方面的科学家和领导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惊慌,如果纳粹德国先造出原子弹,那么战争的胜利就将属于他们。
因此必须想法阻止纳粹获得重水,破坏他们制造原子弹的计划。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炸毁挪威的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
破坏重水工厂的训划由英国特别作战总部负责执行。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隐蔽在一个山谷之中,德军严密地守卫着。
作战总部派出的侦察机一直没有拽到它的具体位置。并且在挪威海岸,德国的战斗机群也在严阵以待,一旦发现轰炸机,就会像饿狼一样地扑上来。
特别作战总部认为:“首先先必须查清诺尔斯觅希德罗重承工厂的具体位置。”因此,他们找来了逃亡到英国的挪威海员艾纳尔。
艾纳尔就出生在这个重水工厂所在的地区,他对那一带的地理情况十分熟悉。特别作战总部打算把艾纳尔空降到那里,进行秘密侦察。
独自一人降落到德国兵像蚂蚁一样多的山里进行侦察活动,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只要想一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可是,艾纳尔听了这个计划后,只微微一笑,马上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让我去吧!为了从纳粹手中拯救国家,为了拯救世界,我什么都不怕。”
在执行任务之前,艾纳尔进行了如何使用降落伞和发报机等间谍工具的严格训练。1942年3月的一个晚上,艾纳尔登上英国空军最新式的蚊式高速侦察机,向重水工厂所在地区的上空飞去。
这是一次极其危险的飞行。德军使用了许多防空监视船在海岸线上设置了一道监视网。
飞机一旦被这个监视网发现,德国空军引以为荣的米萨休米式战斗机就会像猎犬一样猛扑过来。
蚊式侦察机穿云破雾,巧妙地潜入了挪威领空,飞到了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所在地区的上空。
艾纳尔跳了下来,黑色的降落伞张开了。蚊式侦察机调转机头向英国本土飞去。
过了不久,设在英国本土的特别作战总部的无线电发报机响了起来。“母亲,礼物已经收到。艾纳尔。”这是艾纳尔平安着陆后发出的讯号。
艾纳尔立即开始行动。他越过一座座山峰,向预定目标接近。
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建在水流湍急的蒙河岸边的悬崖绝壁上,从那里可以俯视美丽的峡谷。
工厂的前面和侧面是德军的阵地,德国士兵昼夜守卫在阵地上。要想靠近工厂,除了攀登那令人头晕目眩的悬崖绝壁,别无办法。
艾纳尔冒着危险来到绝壁的下面,仔细地考虑攀登绝壁的方法和寻找爆破队降落的地点。艾纳尔每天晚上把了解到的重要情报用密码发回英国。
在艾纳尔奋力侦察的同时,英国已经把爆破队组织好了。爆破队分为两批。
第一批是先锋队,由逃亡的挪威军人伊恩斯上尉、赫伯克中尉、纳尔逊中士和阿尔奈中士四个人组成,代号为“燕子”。
当“燕子”做好爆破准备后,再派去从各个部队挑选出来的四十名士兵,一举炸毁工厂。
在艾纳尔出发的一个月后,“燕子”奉命出发,他们四人乘坐一架英国空军的兰加斯特轰炸机向挪威飞去。
由于挪威上空布满了乌云,兰加斯特轰炸机找不刭目标,只好中途飞了回来,计划进行得很不顺利。5月,他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飞行,也失败了。
这时,挪威的夏季到了。挪威夏天的黑夜非常短,很难进行夜间飞行。因此,飞行计划被迫推迟到冬季。
这期间,艾纳尔同挪威的抵抗力量取得了联系,从他们那里得到了粮食和其它补给,一直坚持在深山中活动。
9月,英国的间谍从德国送来了可怕的情报。情报中说,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进展很快,马上就要正式投产了。
一刻也不容推迟了,爆破重水工厂的计划必须立即实行。
特别行动总部决定首先把“燕子”的四个人空降到挪威,同艾纳尔会合,从绝壁的后面袭击工厂。
与此同时,伞兵部队乘两架滑翔机在工厂附近降落,一鼓作气彻底摧毁重水工厂。
“燕子”做好了出发的一切准备,只等天气好转。伞兵也在基地对照重水工厂的模型,每天进行严格的攻击训练。拯救世界的敢死队
10月15日,载着“燕子”的轰炸机终于起飞了,并顺利地到达了预定目标的上空。他们四人先用降落伞把发报机、炸药等投了下去。
接着,四个人一个一个地跳出了机舱。他们刚一着陆,艾纳尔便从白茫茫的树林中跑了出来,紧紧地握住了他们的手。
爆破重水工厂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
五天后,“燕子”带着炸药和发报机冒着暴风雪向工厂方向进发。当天就来到了工厂附近的一座山上,从这里可以直接袭击工厂。
他们立即向大本营发出了准备完毕的密电。
而后,便等待伞兵部队的到来。
可是,计划受到了干扰。由于气候不好,运载伞兵部队的飞机不能起飞。
十月过去了,到了十一月,伞兵部队仍被紧紧地困在基地。他们五个人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一天一天地等待着。
11月19日,盼望已久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大本营发来密电,告诉他们伞兵部队已经出发。
“决战的时刻到了!”
“燕子”精神抖擞地做好了一切攻击准备。可是,三、四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接到伞兵部队发出的联络信号。
“奇怪,又出事了?”
“难道天气不好,他们中途返回去了?”
当天傍晚,正在大家担心的时候,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德国参谋部发表的战报中说:“今天下午五时左右,在挪威南部海岸击落英国空军轰炸机一架、滑翔机两架。
滑翔机上载着的几十名挪威士兵,在飞机坠落的时候几乎全部死亡,幸存者做了德军的俘虏。”
伞兵部队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全部被歼。由此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
德国从俘虏的供词中,弄清了英国摧毁重水工厂的计划,他们立即在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周围加强了警戒,布置了更加严密的警戒网。
不仅如此,纳粹知道,一定有挪威间谍参加这个行动,他们逮捕了十几名在重水工厂工作的挪威人和当地的居民,送进了集中营。
但是,这个事件不但没有使特别作战总部放弃摧毁重水工厂的计划,反而使他们更加坚定了摧毁它的决心。
特别作战总部根据以往的教训,决定不再使用滑翔机,参加这个行动的人员全部用降落伞空降。此外,他们又挑选六个人,组成“炮手队”。
由艾西姆上尉担任队长。
1943年1月,载着“炮手队”的轰炸机起飞了,由于气候不好,不得不在中途返航。2月份再次飞行也遭失败。
紧接着又进行第三次飞行,终于成功,“燕子”和“炮手队”汇合了。
“燕子”的伊恩斯队长和“炮手队”的艾西姆队长立即开始研究爆破工厂的计划。
“燕子”已经准确地查清了守卫工厂的德军的情况,因此,他们取消了从绝壁方向强攻的计划,决定趁德军不备从正面偷袭。
“炮手队”负责爆破,“燕子”担任掩护。他们还规定了联络暗号,以免在黑暗中分不清敌我。
问话是“皮卡迪利大街”,答话是“莱斯特广场”。
这是伦敦的两个地名。总指挥官由艾西姆队长担任。
在行动之前,艾西姆队长说:
“如果我中途阵亡,由伊恩斯队长接替指挥。如果伊恩斯队长也阵亡了,你们就各自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一个目标。
我们的目的是炸毁工厂,就是战友中弹倒在你的身边,向你求救,你也不要理会,为了爆破任务我们宁可牺牲一切。”
听了艾西姆队长的话,队员们都露出了紧张的神色,大家默默地点了点头。十一位勇士踏着积雪向诺尔斯克希德罗重水工厂进发了。
经过艰苦的行军之后,来到了工厂的附近。
艾西姆队长命令大家换上挪威军队的服装。他们要作为挪威军人,在祖国的土地上正大光明地进行战斗。
“炮手队”的六个人用钳子剪断了铁丝网,爬进了工厂。麻痹大意的德军一点儿也没有察觉,他们万万想不到这里会遭到袭击。
“炮手队”通过隧道摸进工人的地下室。他们把守卫在那里的挪威警卫绑了起来,迅速地安置好炸药。
当他们离开工厂的时候,听到身后轰!轰!轰……几声巨响,工厂在硝烟烈火中飞上了半空。
“成功啦!”他们兴奋地欢呼着。
惊慌失措的德国兵像瞎子一样胡乱地向四面扫射起来,十一个人的奇袭队轻蔑地看着敌人的机关枪喷出的火舌,从容不迫地撤走了。
这次奇袭非常成功。重水工厂受到了致命的破坏。已经生产出的重水有一半流失了。
胜利完成任务的挪威间谍连续滑雪二百四十公里,彻底地摆脱了德军的追击来到了瑞典边境。
意外的袭击,并没有使德国轻易放弃被炸毁的重水工厂,而是立即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开始了重建工程。
当年九月,便恢复了重水生产。特别作战总部马上获得了这个情报,很快又制定了再次摧毁重水工厂的计划。
这一次,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空军。参加第一次攻击的人员绘制了详细的地图,飞机可以十分容易地找到目标。
11月,美国和英国联合组成的轰炸机队对工厂进行了猛烈轰炸。轰炸非常准确,重水工厂再次遭到重大破坏。
德军感到,重水工厂已经不能继续设在这里,决定把剩余的重水和生产设备运回德国本土,重新组织生产。他们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开始了转移工作。
可是.这个行动并没能躲过挪威间谍的眼睛。当时,仍然隐藏在挪威深山之中的艾纳尔很快就弄清了德军的转移计划。
他们准备先用火车,然后用轮船把重水和生产设备运到汉堡港。艾纳尔马上用密电把这个情况报告给特别作战总部。
特别作战总部立即复电道:“挪威抵抗运动人员和特别作战总部人员协同作战,破坏重水和生产设备。”
艾纳尔他们根据命令制定了行动计划。要彻底达到破坏目的,最好的办法是在重水和生产设备装上轮船之后,把轮船搞沉。
艾纳尔和另外两个人扮成船员混上了准备装运这批货物的轮船,把定时炸弹偷偷地安放在轮船的舱底部。
当这艘船离开港口,驶入深海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冲天的水柱和烈火包围了轮船,当一切都消失后,轮船早已沉入海底。
艾纳尔正用望远镜从港口附近的一个窗口注视着这个情景,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
从此,德国完全失去了重水和生产重水的设备。艾纳尔用报话机向特别作战总部做了最后一次报告,内容只有两个字:“结束”。
德国不得不终止了原子弹制造计划。而两年后,美国的原子弹制造成功......


【最后一名破坏纳粹重水工厂的传奇队员逝世 终年99岁】
1943年2月,6名盟军的突击队员空降德国在挪威设立维莫克重水工厂,执行一项自杀式任务——破坏德国原子弹原料重水的生产工厂。
此前已经有数十名队员因此被纳粹杀害和俘虏,最终凭借着惊人的意志,这批突击队员顺利完成了任务,成功破坏了工厂,延缓了德国原子弹研发进度。
而当时年仅23岁的Joachim Roenneberg则是这个突击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他也是突击队中最后一名存世的队员。
2018年10/23左右
近日,挪威官方宣布Joachim Roenneberg逝世,终年99岁。
尽管破坏任务难度非常高,但在2014年的一个纪录片中,Roenneberg表示整个行动像“做梦一样”,破坏过程中未开一枪,
破坏完成后,所有队员通过滑雪板逃至挪威与中立国瑞典的边境,并成功躲过纳粹的追捕。
更传奇的是,这几名留在挪威的队员此后参加了1944年的第二次重水破坏行动,
炸沉了运输重水的船只海多罗号,彻底毁灭了希特勒的原子弹之梦。

番外:
战地V的北极之光讲述了挪威抵抗组织的一对母女,母亲在袭击德军时被抓获,而玩家扮演的女儿深入敌营救出母亲,在救母亲的过程中发现了这座工厂在研制重水。
于是母女俩不顾一切想要摧毁德军的重水工厂来拯救世界。
故事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但实际一玩就发现剧情和抗德奇侠没什么区别。
在二战刚爆发的时候,德国就开始了原子弹的研制计划。
如果德国真的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如今的世界线可能就变成了《高堡奇人》 。但是德国占据了很多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却并没有造出原子弹。
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海森堡之谜”
沃纳·海森堡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量子力学主要创始人。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二战爆发后德国的战争和反犹政策。导致如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逃亡。而海森堡热爱他的祖国留了下来。纳粹便命令海森堡开始着手研制核武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那个多变纷争的年代,海森堡可能决定整个世界未来命运的走向。
然而原子弹还是没有在他手里造出来。
至于原因,有说是海森堡压根就不知道原子弹爆炸临界值等参数,有说他计算错误,导致算出来需要的数据大出很多,难以制造。
也有说他其实已经得出了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数据,只不过不想让世界毁灭在希特勒手中,而故意隐瞒。
原因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成为了如今许多人在争论的“海森堡之谜”。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这次要讲到的,盟军对挪威重水工厂的破坏。
1940年4月9日,德军开始入侵挪威。面对德军海陆空立体作战的攻势,再加上挪威国内亲德的吉斯林分子(理解为卖国贼)暗中配合。
国力弱小的挪威难以抵挡。政府开始往后撤退,面对德国一再的招降,让挪威接受德国的保护。,挪威国王最后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挪威向纳粹德国宣战。
无奈即使在英法联军的协助下,也没有挡下德军的攻势。1940年6月10日,挪威全境沦陷。
在1934年挪威的维莫克水电站,建立诺尔斯克电解氢厂,当时该工厂生产一些化肥等化工品,但在生产这些化工品时会出现一个副产品,重水。
那时候重水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水刚被人们发现,给科学家们用于研究。很快人们就发现重水可以用作原子弹制造时的理想减速剂。
成为了造原子弹的关键材料,重水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法国军事情报局 (Deuxième)见势头不对,在德军入侵前就将挪威生产的185公斤重水运走。
挪威沦陷后,德国立刻通过法本化学联合公司收购了诺尔斯克电解氢厂的大量股份,
【告诉他们,别TM再弄你们那些鬼化肥了,就安安心心的给我造重水。 】
并派遣德国科学家和军队入驻,强迫这家工厂签订合同,每月向德国供应120公斤重水。
这就可以解答许多观众的疑问:为什么德国的重水厂在挪威,而不建在德国本土更方便保护之类的疑问。因为这里有现成的生产基地。
所以就直接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游戏的剧情中可以看出,这里只造重水,造好的重水要运回德国国内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虽然战地V抗德奇侠的剧情有点扯,但对于这座维莫克水电站,在游戏中的造型和气氛设计还是做的非常不错。包括那座铁索桥,山上的管道等等细节也是还原的很到位。
那有人就想问了:
【重水.....能喝吗?】
大家都知道水对于人体而言非常重要,很多体内的酶反应都需要水,但重水由于化学键能结构不一样,导致喝重水使得体内的酶活性发生变化,
会让反应无法完成或者效率低下,这样就会对人体有害。
也就是说,尝一点点问题不大,据说还有点甜。但肯定不能拿来当正常的水来喝。以前不是有故事说有人用重水替代正常水给一个人喝,日积月累把那人杀死。
实际上看看重水的价格就知道根本就喝不起。
既然这里成为了德国制造原子弹关键的材料工厂,便引起了英国的重视。为了破坏德军这座位于挪威深山的重水工厂。
英国特种作战执行部队( 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 ,SOE)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侦察重水工厂的产量,来源去向。
并联系挪威抵抗组织成员进行情报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必须得破坏该重水工厂,阻断德国的核武器研制计划。
在1942年10月,英国执行“燕计划”。一架滑翔机趁夜色掩护进入挪威,这支由4名被称为“燕子”的挪威籍英国突击队员进入该地区。
进行侦查,着陆地选择。等待后续主力的赶来......
11月10日,4名突击队员利用无线电向英国报告一切部署完毕后,两架哈利法克斯轰炸机牵引满载16个突击队员的滑翔机前来。
由于挪威山多地形复杂,再加上风雪施虐,这两架滑翔机全坠毁了。突击队员们伤亡惨重,幸存下来的人被德军全部抓获。
加上上期我们讲过希特勒对于突击队员处决的命令,这些幸存者全被就地处决。唯一幸运的是,他们带了一些假地图,
将袭击目标标注在40公里以外一个水坝,转移了德军的注意力,避免暴露了摧毁重水工厂的计划。
那之前的4个突击队员呢。
之前的4个突击队员由于电台电池用完了,就这样无法得知这一惨况。也无法和总部联系,一起消失在了挪威山区茫茫的风雪中。
得知此消息的英国气的不行。但重水工厂又源源不断的在生产,事不宜迟。在1943年2月16日重新组建6人成立的“枪手”突击队再次出动。
抵达该地后在山区冒着风雪艰难的前行并寻找联络员艾因纳尔。
在找到艾因纳尔后,万幸也找到了之前那4个已经在山上,冻的一愣一愣,失联了好几个月的哥们。
就这样热泪盈眶的汇合后,他们问这4个先遣的燕子突击队员们怎么活到现在的。
那4个老哥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他们在山上就这样默默的等待后续部队。等了很久怎么还不来,东西也吃光了。
只有吃苔藓和地衣为生,运气好一点还能吃只驯鹿。就这样坚持到了现在。
接下来幸运女神终于转向了他们,他们组成了11人的突击队继续执行任务。
突击队员到达维莫克水电站。剪开铁丝网,进入重水工厂,利用管道爬行进入车间。在里面也遇上了唯一一个挪威看守,他【非常愿意】和突击队员们合作。
成功的装上炸药后,他们还丢了一把汤姆森冲锋枪在地上。以显示是英军突击队员干的,避免德军事后报复挪威抵抗组织而进行大肆杀戮。
就这样炸毁了重水储备车间,大量的重水流入水沟。在3000多名德军的搜捕下,突击队们滑着雪橇悄然撤离。
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结,1943年,留守在工厂附近的艾因纳尔发来密报,德军重新修建了工厂继续开始了重水的生产。
并加强了防守。使得再次进行特种作战的可能性很小了。
英国也怒了,派遣皇家空军开始轰炸。多次的轰炸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德国人也见英国这次杠上了,深思熟虑后,德国决定将工厂的设备和重水运回国内。
为了不让德国的计划得逞,留在挪威的5名突击队员展开了行动。他们利用伪造的文件伪装成维莫克化工厂的雇员。
在廷斯贾克湖附近侦查,就是战地V北极光第三章的这个地图。
游戏里面德军用的是潜艇撤离的,估计是看起来挺帅。实际上德军只是用“海多罗”号渡轮搬运重水到对岸,再准备用火车运回国。。
1944年2月19日夜晚,趁德军的重水还在运往渡轮的火车上,防守松懈。艾因纳尔等几名突击队员悄悄潜入“海多罗”号渡轮舱底,装上了定时炸药便成功撤离。
20号,装满重水的渡轮起航,在驶入深水区后炸弹顺利引爆,仅仅过了几分钟满载重水和设备的渡轮便沉入挪威冰冷的湖里。
一起沉入的,还有希特勒制造原子弹征服世界的美梦。
除开前期那两架滑翔机的突击队员们团灭,仅后续的几次特种作战行动。突击队员不但顺利完成目标,而且毫发无伤。
堪称特种作战的典范。而他们的壮举,真有可能挽救了世界不被希特勒的核弹袭击。
番外2:
2015年挪威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第三次拍摄的二战重大题材《重水之战》六集电视迷你剧
2015年轰动挪威的电视迷你剧《重水之战》创挪威电视收视的历史最高记录.有170万人口看过.占64%的市场份额.评分5和6(最大为六星级评级最大的报纸)
剧情介绍:
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二战期间,在德国占领中的挪威尤坎,纳粹德国准备用维莫克化工厂生产的重水制造原子弹。
为了阻止纳粹拥有核武器,英国间谍机构训派遣一支挪威突击队前往尤坎,不惜一切代价实施破坏重水工厂的特别行动,
阻止重水运抵德国。列夫 特龙斯塔在本片起决定作用。
意义的联想:
燕子是苏联克格勃女性sq间谍的俗称,而男性sq间谍俗称乌鸦。
苏联克格勃的“燕子”(女间谍)和“乌鸦”(男间谍)全都经过职业训练,他们的出色表演足以令古往今来的性间谍自愧不如。
“燕子”和“乌鸦”们一方面不得不屈从克格勃的差遣,但被侵蚀和腐化了灵魂却使他们疯狂地从事第二职业:诈骗,
造成了对社会的危害,这却是克格勃始料不及的。可以说,“燕子”和“乌鸦”是克格勃最无辜的牺牲品。